初寒妞一听,也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真的吗?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该房产入股,咱们的项目肯定能更加顺利地开展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杨志成功拍下了那处房产。初寒妞也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商超卖场的项目。杨娟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无所事事,而是跟着初寒妞学习怎么经营,怎么管理。
就在一切似乎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时,意外却突然降临。一天,初寒妞慌慌张张地找到杨娟妹和杨父,脸色惨白地说:“杨叔叔,娟妹,不好了。我刚刚得到消息,由于城市规划突然调整,咱们那个商超卖场项目的地址被规划成了一个新的市政工程用地,这个项目恐怕做不了了。”
杨家父女一听,都愣住了。杨娟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怎么也没想到,原本充满希望的项目,竟然因为这样一个不可抗的因素瞬间化为泡影。杨志也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懊恼,这刚投资进去的房产,现在该何去何从呢?
一时间,三个人都陷入了沉默,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绝望的氛围,仿佛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就这样被无情地扑灭。
杨志毕竟老谋深算,立马高兴起来,说,“谁用那块地不要紧,出资收购,兴许我还能大赚一把。”
在那栋刚拍下的楼处。
杨娟妹站在那栋楼前,眉头紧皱,一筹莫展。这楼本是她满心欢喜地让父亲买下,想着作为投资,以后靠着出租或者抬高售价转手卖出去,定能豪赚一笔。
可谁能料到,刚买下没几天,就传来要被动迁征用的消息。这可不是简单地靠抬高售价就能解决的事,弄不好,还得赔本。
“娟妹,这个楼盘没了,爸再给你买别处。”杨志看着女儿一脸的愁容,赶忙安慰道。
杨志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试图驱散女儿心头的阴霾。
听此,杨娟妹微微摇摇头,她知道父亲只是在安抚自己。在这个小镇里,这处通过法院拍卖得来的房产,位置极佳,用来开超市再合适不过了。镇内除了这里,想要再找到如此理想的地点,怕是难如登天。
三人分手,杨家父女转身回家,而初寒妞依旧站在原地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这栋楼。
一路上,杨娟妹都默默无言,脑海里不断地想着那栋楼的事。
回到家后,简单吃过午饭,杨志便决定去规划局打听一下情况。
规划局的大楼显得有些陈旧,他走进那扇有些斑驳的大门,在走廊里左拐右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熟人。
那熟人是个热心肠的中年男人,听了杨志的来意后,二话没说,就带着他去见规划科的田科长。
规划科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味。田科长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文件,见到有人进来,抬起了头。
熟人简单说明了情况后,田科长又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缓缓地说:“原来是要用那块地做个市政工程的,镇里财政吃紧啊,你是知道的。本来计划着在那里动工,但是动迁费实在是太昂贵了,所以这个计划被取消,改道走别处。”
杨志听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满是惊喜的神色,忍不住问道:“果真不用那块地了?”
田科长弹了弹烟灰,肯定地说:“那还能开玩笑啊!”
杨志得到这个确切的消息后,立刻兴奋地往家赶。到家后,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杨娟妹。
“娟妹,不用担心了,那楼不会被征用了,咱家的楼扒不了了,你还可以用它投资。”杨志满脸笑意地说道。
杨娟妹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等父亲详细地把情况说了一遍后,她的脸上也绽放出了天真的笑容。“爸,这可真是太好了。”
“是啊,虚惊一场。不过提醒我,以后投资还是要更需谨慎。”杨志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爸,我知道了。那我们接下来就可以问问初寒妞需要怎么规划用途。”杨娟妹兴奋地说。
根据卖场的需要,将要把对这栋楼做了简单的装修,待完工后交由初寒妞使用。
在初寒妞办公桌上放着几份新商超卖场布局简装草图,她反复看了几遍,还是拿不定主意,想起一人——沈俊峰,他是行家,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打电话。
初寒妞:“沈总,有事相扰,见谅!”
沈俊峰:“客气,直说,我没那么多毛病。”
初寒妞:“咱们的商超卖场,有了一个资产投资人,她提供一处房产,现简装小样出来了,有几个版本,我是外行,没有说话权,抽空来趟公司,你给把把关?”
沈俊峰:“下午吧,我在给一个外地客户发货。”
初寒妞:“不急,你先忙你的,下午随时过来,我在公司。”
自杨娟妹以她父亲购买的房产作为投资成分并设计简装开始,大型商超卖场已经正式启动。由于有房产作为参股,运作此项目就无需更大的投资。
下午沈俊峰到达初寒妞公司,大概审阅了简装草图,他没有给出结论,而是提出要到房产现场实地踏看。
去之前也叫上杨娟妹,若有局部或微观改动,让房主知道更有必要,以便更好地确定意图。
在现场楼上楼下走了一圈,核对草图,那是一栋有些年头的多层小楼,木质的楼梯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墙壁上有些斑驳的痕迹,像是岁月留下的指纹。
沈俊峰手里拿着草图,一边走一边用铅笔在上面勾画标记。杨娟妹跟在后面,眼神中带着一丝焦虑,毕竟这房子的装修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初寒妞则像是个局外人,她双手抱在胸前,只是静静地看着。
负责装修的施工队也派人参与走现场,赵大力的脖子上挂着卷尺,手里拿着本子,对几处改动做了标记,还不时地和沈俊峰低声交流几句,像是在探讨施工的难度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