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邺城。
元宵节之后,大将军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便是来自襄阳的使者。
当得知袁绍病亡的消息后,魏延深知局势的变化对自己至关重要。
于是,他果断下令给政务部,派遣使者前往冀州,无论是谁最终继承袁绍的地位,都要继续与河北袁氏保持结盟关系。
蒯越接到命令后,立即召集众人商议。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选派伊籍作为使者前往冀州。
伊籍以其卓越的辩才和应变能力而闻名,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中山无极甄家商队的巧妙掩护下,伊籍顺利地抵达了邺城。
此时的他,身着一身庄重的官服,在陈震的陪同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议政大厅。
议政大厅内,气氛凝重而肃穆。
袁尚一脸严肃地端坐在主位之上,厅内两侧整齐站立着冀州文武,场面之隆重,显然是为了彰显对襄阳来使的高度重视。
伊籍不卑不亢,他步履稳健地径直走进大厅,按照邦交之礼,向着袁尚行礼道:
“新野侯、征南将军麾下政务部从事伊籍,代表我主特来拜会大将军!”
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在寂静的大厅中回荡。
厅内的审配、荀谌等人伊籍气度不凡,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位来使,仔细打量着他的一举一动。
袁尚听完伊籍的介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惑。
这所谓的“政务部从事”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
他暗自思忖着,这与汉制官职似乎大相径庭啊。
然而,这些细枝末节此时对他来说并非最为关键。
早在得知襄阳有使者前来的时候,审配和荀谌便已洞察到了其中的端倪。
并向袁尚建言,务必要对魏延派来的使者予以高度重视。
毕竟,袁尚刚刚承袭父位,局势尚不稳定。
外有曹军虎视眈眈,境内还有黑山军作乱;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袁谭竟然起兵讨伐,这无疑给袁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诸多敌人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当属曹操无疑。
因此,河北地区急需魏延这样的盟友从南边牵制曹军,以缓解当前的危机。
袁尚将这些建议铭记于心,他深知局势的严峻,绝不能掉以轻心。
袁尚面带微笑,热情地看着伊籍,寒暄道:
“机伯先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在这严寒之际,穿越南北,实在是辛苦了啊!”
伊籍见袁尚如此亲切,心中稍安,便微微颔首,回应道:
“惊闻袁大将军不幸病故,我主深感悲痛,特遣在下前来吊唁。
如今公子承继大位,必能带领冀州走向辉煌,在此,我谨代表我主向公子表示祝贺!”
袁尚闻听此言,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他面带微笑,眼中透露出真诚的感激之情。
随后,袁尚吩咐侍从为伊籍安排座位。
伊籍见状,微笑着向袁尚道谢,然后优雅地落座。
双方坐定后,袁尚关切地询问起南方的局势以及征南军东征的进展情况。
伊籍详细地向袁尚介绍了南方的形势。
自家主公魏延率领的征南军士气高昂,作战勇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包括已经兵临吴县城下,并已经从曹军手中夺取了淮南重镇合肥等消息。
袁尚听得十分专注,心中对于征南军的强悍战力十分惊讶和震惊。
他对魏延将军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表示如果征南军在东征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河北方面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支持和援助。
一时间,场面变得异常热闹,双方就南方局势和征南军东征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袁尚和伊籍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气氛十分融洽。
在交谈中,伊籍突然提及双方之间的盟约之事。
他强调了盟约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袁尚能继续履行盟约中的承诺。
袁尚毫不犹豫地当众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践行盟约,与征南军保持永结盟好的关系。
伊籍听到袁尚的表态,心中大喜。
他知道这次出使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而且还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伊籍心情愉悦地与袁尚继续交谈,双方的交流愈发顺畅。
......
转眼间正月已过,天气逐渐转暖,河北大地也迎来了新的季节。
然而,这片广袤的土地却并未因春的到来而充满生机,反而被战火所笼罩,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
心有不甘的袁谭此时正率领着仓亭的兵马,与从青州赶来支援的王修兵马会师。
与此同时,一直心向袁谭的郭图,也从延津带来了数千兵马,毅然投奔袁谭。
这无疑给袁谭的军队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其麾下的兵马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五千人。
如此庞大的兵力,让袁谭信心倍增,三军合兵一处,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直扑邺城东部的馆陶城。
馆陶城,这座位于战略要冲的城池,成为了袁谭此次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
而此时的袁尚,他的大军的防守重心主要集中在仓亭周围和邺城附近。
对于馆陶城的防御相对薄弱,这一疏忽,给了袁谭可乘之机。
袁谭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势如破竹,顺利地攻占了馆陶城。
馆陶城的陷落,让袁谭军士气大振。
在辛评和郭图的建议下,袁谭决定以馆陶为据点,并将其作为粮草转运的基地。
同时,他留下王修率领数千兵马驻守馆陶,以确保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的安全。
而袁谭的主力部队,则如同一支离弦之箭,以闪电般的速度向邺城疾驰而去。
拿下馆陶的袁谭,此时已是志在必得,对于攻占邺城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