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正月。
汉中南郑城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作为汉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南郑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在太守府,征南将军府前军师法正正忙碌地处理着各种事务。
他不仅要负责镇守此地的磐石营的军务,还要总辖汉中的防务工作,时刻警惕着天水的马腾、韩遂等势力的动向。
此外,他还需要留意后方的益州,特别是南中都督吴懿和巴夷都督吴班所汇总的少数民族情况。
尽管任务繁重,但法正凭借其卓越的智谋和出色的能力,将这些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这一天,法正与汉中军机营的赵累一同来到了城内繁华地带的一处宅子。
这座宅子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却非常优越,紧邻太守府,交通便利。
府外并没有兵士站岗,只有几名仆役在院落中清扫着地面。
当他们看到法正到来时,其中一名仆役赶忙迎上前去,在法正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随后,那名下人又急匆匆地跑进府内,过了一会儿,他再次来到法正身边,向他示意可以进入府内。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大厅旁边的书房。
一进入书房,一股淡淡的墨香便扑鼻而来。
书房里的布置十分简洁,除了一张书桌和几把凳子外,再无其他多余的摆设。
在书桌前,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将军。
他身高八尺有余,肩宽背厚,威风凛凛,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他手中正拿着一本纸质版的书籍,看得津津有味。
法正轻咳一声,引起了中年将军的注意。
他和赵累一同走到中年将军身旁,法正微笑着说道:
“子龙将军,别来无恙啊!”
那名中年将军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法正,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法正的到来并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随后,他又冷淡地低下头,继续看起了手中的书。
法正似乎对中年将军的冷漠态度毫不在意,他笑着说道:
“子龙将军如此爱看书,真是难得啊!
晚点我再遣人送些兵法古籍过来,以供将军闲暇时翻阅。”
中年将军听完,本不想理会,但他刻在骨子里的教养还是让他抬起头,看向法正,然后拱手说道:
“那就谢过先生了!”
法正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然后接着说道:
“时值新年,奉我家主公之命,给子龙将军送来了一些礼物,聊表心意。”
说完法正便将手中的礼单递给赵累,然后再由赵累转交到那名中年将军的手中。
那名中年将军面无表情地接过礼单,甚至都没有正眼瞧一下,便随手将其扔到了书桌上,仿佛那只是一张毫无价值的废纸。
然后,他又若无其事地继续埋头看起书来,完全无视了站在一旁的法正。
法正静静地看着这名将军冷淡的举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并没有因为将军的冷漠而感到丝毫的尴尬或不满。
过了一会儿,法正突然开口说道:
“刚刚在下也去给二位夫人送了年礼,夫人们有话带给将军。”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却恰好能让那名中年将军听到。
果然,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平静的湖面,那名中年将军的身体猛地一颤,手中的书本差点滑落下来。
他迅速放下书本,抬起头,目光急切地看向法正,满脸都是期待之色,显然对法正接下来要说的话非常在意。
法正见状,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夫人们说,皇叔已逝,子龙当往前看,切莫钻牛角尖。”
他的语气平静而温和,却又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坚定。
中年将军听完,如遭雷击般愣在原地,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默默地凝视着法正,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过了好一会儿,中年将军才缓缓回过神来,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回忆往昔,那时的自己,年轻气盛,心怀壮志,毅然率领义从投身于公孙瓒麾下。
在那段岁月里,自己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
或许是因为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亦或是被刘备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追随于他。
从此,自己与刘备一同踏上了南征北战的征程。
从河北出发,穿越中原大地,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来到了汉中。
在这漫长的征途中,共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生死考验,但彼此间的情谊却愈发深厚,宛如亲兄弟一般。
然而,命运却总是如此捉弄人。就在汉中这片土地上,自己不幸被俘,而主公刘备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最终身败自刎。
当自己得知这个消息时,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本想立刻自刎追随主公而去,但主公的两位夫人却身陷敌军之手,生死未卜。
面对这样的局面,自己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
若就此轻生,主公的两位夫人恐怕也难以保全。
于是,自己强忍着悲痛,苟全性命,只为能保护好二位夫人,不负主公在天之灵......
法正凝视着眼前的中年将军,只见他眉头微皱,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法正缓缓开口说道:
“我家主公魏延曾说过,子龙乃是一位忠肝义胆、侠义心肠的豪杰之士。
若能为我军所用,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若不能为我所用,亦不强求,我们尊重子龙自己的决定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