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北岸的仓亭大营,在这节日的氛围中显得有些冷清。
袁谭的军中,并没有太多的节日装饰或庆祝活动,除了晚餐比平时稍微丰盛一些外,一切都与平日无异。
袁谭、辛评和管统三人围坐在中军大帐的篝火前,商议着重要的事情。
众人神情严肃,让他们感到有些失望的是,自从起兵讨伐袁尚的檄文公布出去之后,并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
袁谭原本希望通过这篇檄文,能够引起其他势力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增加自己对抗袁尚的力量。
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除了他实际掌控的青州各郡官员派使者前来明确表态支持外。
河北其他各州的势力似乎对这场兄弟之间的夺位之争并不感兴趣,并没有公开表明支持袁谭。
这一情况让袁谭感到十分沮丧,因为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地盘和人口的多寡。
仅凭他所掌控的青州之地,要对付袁尚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他原本指望幽州的袁熙,以及并州的高干能够给予一些支持,但现在看来,这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袁谭不禁反思起自己平日里与袁熙和高干的关系。
或许是因为自己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不够妥善,才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
......
冀州邺城。
由于袁绍刚刚去世,将军府和整个邺城都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
没有像往年那样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初登大位的袁尚却并未因此而消沉,相反,他心中充满了志得意满之情。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袁尚决定在府内设宴款待他的心腹重臣们,其中包括审配和荀谌等人。
宴会上,袁尚不仅给予他们丰盛的美食和美酒,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以表达对他们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感激之情。
然而,尽管表面上风光无限,袁尚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感到心烦意乱。
先是被他幽禁的兄长袁谭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出了牢笼,这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紧接着,他又收到了袁谭讨伐自己的檄文,这更是让他意识到,这位兄长可能会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袁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在荀谌的建议下,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首先,他将盖有大将军印信的拥立自己为冀州之主的“矫令”拓本传遍各州,并在主要城池的城门口张贴,以此向世人昭示他继位的合法性。
随后,袁尚又下达命令给前线的逄纪,要求他在与曹军对峙的同时。
率领军队向仓亭和青州方向进军,务必歼灭袁谭麾下的军事力量,以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最后,袁尚又在这节日期间,频繁地探望和召见邺城的主要官员和冀州世家的族长,并威逼利诱,获取他们的支持。
......
豫章郡海昏城外的先登营大营,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除夕之夜,庞统和张合等将领带领着将士们在大营之内举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
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营地。将士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虽然不能饮酒,但丰盛的肉菜却让大家大快朵颐。
那飘香四溢的肉香味,顺着寒风飘散开来,一直飘到了海昏的城楼之上。
城楼上,值守的江东兵们闻到这股诱人的香气,一个个都馋得直流口水。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城外的篝火,心中暗自嘀咕:“这些敌军可真会享受啊!”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股肉香味其实是庞统故意放出来的。
就在不久前,庞统曾在城下与周瑜有过一番对话。庞统巧妙地施展了攻心计。
他让城内的江东军将士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而且他们在吴郡的家人也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之中。
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剑,直插城内江东军的心脏,让他们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处境和家人的安危。
从那以后,海昏城内的江东军们便开始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忧虑重重、蠢蠢欲动。
而庞统和张合则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果然,没过多久,每天晚上都会有城内的江东兵趁着夜色,通过绳索从城墙上攀爬下来,向征南军投降。
这些出逃的江东兵们,不仅带来了城内的情报,还让庞统和张合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海昏城内快要断粮了!
这个消息对于庞统和张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们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海昏城的陷落已经指日可待。
只要城内的江东军因为饥饿而发生内乱,那么这座城池必将不攻自破。
他们举办篝火晚会的目的便是激发城内饥寒交迫的江东军开城献降的决心。
可庞统和张合还是低估了城内江东军的定力,这一夜他们并没有因为城外的欢歌笑语和丰盛菜肴而引起什么轰动。
......
海昏城内。
当周瑜听见军士汇报城外的征南军大营热闹非凡的场景时,他也好奇地登上了城楼。
可很快他就后悔了,那股随着寒风飘来的肉香味,不断地刺激着他的嗅觉,让他的饥饿感愈发强烈。
他的双腿开始发软,仿佛失去了支撑身体的力量,几乎无法站立稳当。
周瑜深吸一口气,强忍着饥饿,在城楼之上眺望着远处的敌军大营。
这段时间以来,海昏城内粮食几乎已经断绝。
周瑜在数日前就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全军将士每日只能饮用稀粥,以节省有限的粮食。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延长时间,等待他想出破敌之策。
将领们对这个决定虽然面露难色,但他们都明白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周泰、太史慈等将领的带头表态下,大家纷纷领命。
然而,并非所有的士兵都能理解周瑜的苦衷。
许多江东兵趁机开小差,趁着夜色逃出城去,向敌军投降。
对于这些逃兵,周瑜似乎完全视而不见,仿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此刻,周瑜静静地站在城楼上,凝视着远处喧嚣的敌营,心中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远在吴县的家人,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好;
他也想起了那个令自己着迷的小乔妹妹,不知道她是否也在牵挂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