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朱君洛还让商业部和监察部拿出了大量的数据和调查报告。
从这些商业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现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并没有饱和,反而是十分稀少。
因为人们将劳动赚取的报酬,和土地耕作所得的收入几乎全部用来偿还贷款。
从而导致了市场中不仅没有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而是出现了货币紧缺、物价下跌的趋势。
并且在监察部和商业部的调查中发现,这种趋势会逐渐加剧,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很快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比如人们的消费降低,进而使得很多工厂的营业收入也大幅降低,最终又让工人们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这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大明的整个工业体系受到严重的损失。
就连农业体系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人们收入减少之后,萎缩的市场会让粮食蔬菜等农业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进而打击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恶性循环会越来越严重,破坏也会越来越大,甚至将整个新建的大明拖入深谷。
所以现在华夏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并不是货币超额发行的问题,而是市场中货币紧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
让人们手中都有可以用来消费的货币,进而带动整个大明消费市场的运作。
朱君洛将这些数据和调查报告递给在场的内阁成员和各部官员们传看之后,大家才明白了现在面临的巨大风险。
在朱君洛的提议下,新成立了经济署,由朱君洛亲自坐镇,内阁和各部主官都在其中,还有大明银行的行长也参与制定经济政策,专门研究大明经济提振的方略。
经过几天的讨论后,朱君洛提出的设想经过经济署众人们的查漏补缺,变得更加完善。
随后,朱君洛颁布政令,由大明银行向信用记录良好的民众发放信用贷款,可以用于各种消费支出。
但是大明同时也颁布了信用贷款的相关律法,防止有人恶意套取贷款,造成严重后果。
当朱君洛的消费信用贷款政令颁布之后,一开始还没有太多的人去大明银行登记贷款,大明银行又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贷款达到一定的数额和次数,便会减免一部分还款金额。
通过大明银行的各种促进消费贷款的刺激政策,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前来登记贷款。
大明银行紧接着又推出一项新的贷款政策,只要贷款的人们可以按时还清贷款,他们的信用记录还会不断地提升。
除了日常消费贷款,大明银行还推出了各种其它种类的贷款,包括建房贷款,用来让民众改善住房条件。
还有鼓励平民开办小作坊和各类小店的经营贷款,只要信用记录良好,都可以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
随着人们手中有了越来越多的钱,为了能够改善生活,也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去工作,赚取更多的报酬,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
仅仅从衣食住行来说,就出现了各种小吃店和小饭馆,帮助人们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
还有很多中型的餐馆也随之出现在各地的城镇中,为民众提供更加精美的饭菜。
甚至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城市中,还新建起了不少大型的酒楼,为一些颇有资产的人们提供更回高档的饮食。
随着华夏大陆全部收复,人们的生活也日渐安定下来。
在各地政府的引导下,各种基建工程和产业不断地投产建设,提供了数不清的工作机会。
现在的华夏各地,只要有人想要去工作,就不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到处都在不断地招募工人。
人们有了工作之后,再加上有大明政府给每个人发放的三亩均田,自己再购买几亩耕地,然后将这些农田交给农业协会去耕作,自己再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还能赚取一份额外的劳动报酬。
这样的生活,让华夏的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越来越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
他们的收入除了足够保障日常生活所需之外,还会有一些盈余,虽然现在还需要偿还各种贷款,但是每月所得的收入让他们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此人们开始尝试着改善自己的生活,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这样一来,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从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开始,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各种需求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人们不断产生的这些需求,开始催化市场产生各种各样的商业机构,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随之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正在慢慢成型,并且带动着各种上游工厂的产能也在不断地扩大。
庞大的消费市场背后,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来支撑,从最基础的钢铁厂和矿场、木材厂、化工厂,到各种机械加工厂、食品厂、纺织厂、制衣作坊、油料作坊、印刷作坊等等都在不断地兴建和扩建。
在这些新建和扩建的工厂和作坊中,新招募了大量的工人来从事各种工作。
很快华夏各地的工人数量便超过了一千万人口。
经过三个月的贷款新政施行后,华夏各地的市场开始呈现出一片越来越繁荣的景象。
各地的民众只要有一定的收入,便能够从大明银行获得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然后用这些信用贷款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为家人置办各种生活物品。
而到了秋收之后,人们便纷纷开始用出售余粮所获得的收入,来偿还之前的贷款,以增加自己的信用记录,提升自己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