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红军的进攻势头萎顿下来。下午,红军停止了对中国军队的进攻。停止对中国军队的攻击是在红军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下决定的。在红军的战史中,下级指挥员在战斗中向上级指挥员提出‘不打’的要求。十分罕见,这是为什么呢?伤亡实在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首批参加攻击的八个团伤亡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三个团就伤亡1830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营长别里科夫在撤退时怎么也不肯离开遍布他的士兵尸体的阵地,最后硬被拖下来。357团团长尤尼金在向上级汇报士兵伤亡时,因痛苦万分而泣不成声。相对而言,中国军队的伤亡小得多。这就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的差距。”
“红军对中国军队的反攻总体上说是失败的。司令部为此做了专门的检讨。这次战役对红军的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双方军队指战员的心理和士气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在2月14日当天,攻击梅林斯克东南约35公里的第39、40军部队,有一纵队白天行军在开阔地被中国军队空中观测机发现,中国军队第二师以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这个纵队达四小时之久。这支纵队约有一万多人,在中国军队的炮火攻击下,约有7000余人伤亡。”
“飞机和炮火的决定了地面战斗的结果。14日下午约四时三十分。当第一骑兵师第五团前来解围。把约250名中国士兵逼入第23团的火力网时,突然之间,红军部队开始溃退,整个部队都开始惊慌失措,他们从散兵坑爬起来逃散。我从来没有看过,也从来没有预期会看到这种景象。防御阵线周遭的山丘上都是逃跑的红军士兵!飞机轰炸、炮火猛轰、防空机炮怒吼、所有的迫击炮以及步兵都在开火射击!目标数量远超过我们武器的数量。真是难以相信的景象!……”
尽管中国军队已经逼近莫斯科城下,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同往常一样,处理着与战争有关的各种事情,战争在克里姆林宫也成了冷酷的日常事物。莫洛托夫和沙胡林坐在铺着绿毯的长桌旁。而斯大林背朝着他们,站在自己的办公桌旁。他正在和库尔斯克市的“红色索尔莫沃”工厂通电话。对方是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马雷舍夫。
此时,莫洛托夫在反复阅读斯大林致德国首相施特拉塞尔私人信件的副本。这封信已于1月18日密电苏联驻柏林大使馆。在这份答复施特拉塞尔去年12月份的两次来函中,斯大林告知。苏联遭到中国的大规模攻击,处境艰难,希望德国尽速东援。现在,克里姆林宫正急待柏林的回音。莫洛托夫在揣测着复函的内容,思考着苏联外交在哪些方面还应做出新的努力。
航空工业人民委员沙胡林克制着睡意。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最近已有几昼夜几乎没有陶过眼,他象穿梭一般,来往于人民委员部、设计局和航空工厂之间,到处要求他关照、干预和帮助。沙胡林面前摆着一大叠秘密文件,最上面的是关于一周来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生产情况的综合材料。他竭力去思考一些数字,但打印的文稿在他的面前飘忽不定。他的头伏到了桌子上,接着,又仰靠在椅背上,仔细听着斯大林和马雷舍夫的谈话。
斯大林那边的高频电话听筒簧片里发出共鸣,偶尔能听到马雷舍夫那熟悉的若断若续的声音。沙胡林在昏昏欲睡中,怎么可能听到马雷舍夫的声音呢?这很可能,因为他已经闭上了双眼,依稀见到马雷舍夫就在他面前,但不知为什么又来到了人民委员部的会议厅里。马雷舍夫把一个记录本推给他,又用手帕擦着自己秃了顶的宽大的额头。结果弄乱了一双浓眉,浓眉之下是一双闪烁着充满睿智目光的大眼睛,眼神安详,含着笑意,使这张知识分子类型的脸增添了一种泰然的表情。沙胡林好象又听到马雷舍夫早在战前说过的话:“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我们还远不到四十岁,可几乎就是老头了。除去人民委员部和工厂,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让我们带着妻子聚会一下,象基督徒那样痛饮一番,唱唱歌吧……”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被人从旁轻轻碰了一下,醒了过来,抬起头,睁开眼,看到莫洛托夫正笑眯眯地注视着他。
“战争过后,你要是写回忆录,”莫洛托夫低声对他说,“可别忘了写上你曾在最高统帅的办公室里打过瞌睡……这事谁也没有过……”
沙胡林终于摆脱睡意,不好意思地回答:“三夜没睡了……在赶造新飞机。”当看到斯大林朝他们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严厉的光芒,他就不说了。
直到这时,沙胡林才明白斯大林给马雷舍夫打电话的意思。
“……对,对……马雷舍夫同志,我们委托你来组建新的坦克工业中心。”斯大林带着明显的高加索口音说。“现在,我们有一部分坦克工业基地还处在敌人空军的打击之下,中央委员会希望你能做出妥善安排,还有我们在莫斯科后方地区和第聂伯河沿岸的工厂……”
这时,波斯克烈贝舍夫轻手轻脚地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他的脸上带着倦容,由于长期睡眠不足,眼里闷着血丝。斯大林好象用后脑就看到了他,把脸转向门口,看了波斯克烈贝舍夫一眼,然后又看了厂眼门上的挂钟,向他点头示意。接着总参谋长朱可夫和一位陪同他的将军。提着沉重的皮包走进来。他们把黑亮的军靴后跟碰了一下。表示敬礼,看到斯大林背朝门站着,就坐到桌边。那位将军打开厚厚的公文包,从中取出地图和文件,放在铺着绿毯的桌子上。
斯大林继续对着话筒说:“马雷舍夫同志,安排库尔斯克市的工厂生产什么样的坦克,又安排维尔纽斯的工厂和明斯克的工厂生产什么样的坦克,你可别弄错了。现在前线需要‘t34’型和‘kb’型坦克……”
斯大林停下来,现在己经不是在沙胡林的疲倦的想象中,而是通过电话筒听到了马雷舍夫低哑的声音:“斯大林同志。必须帮助坦克修理总局……不是前线所有的人都懂得,打坏的坦克不是战争中的废物、不是垃圾……坦克根本不可能被全部摧毁……它有几千个零件……在最坏的情况下,用三辆坦克也能修复出两辆来。”
“我们能帮点什么忙呢?”斯大林问。
“请命令梅赫利斯同志发动前线的政工人员。这可以帮助我们弥补新坦克生产上的空档,因为现在工厂正向西部拆迁。需要在新的地区重建……”
“好。再见,马雷舍夫同志。”斯大林把话筒放在电话机上,拿起一支蓝铅笔,俯身在桌子上的台历上作了记录。
朱可夫和他的助手看到斯大林有了空,就站了起来。
“请坐,军人同志们。”斯大林向他们挥挥手,看了沙胡林一眼,说道:“有人埋怨斯大林严厉……”他若有所指的看了看未可夫。“你说说看,这算得上什么严厉呀;人民委员到他的办公室来汇报……居然睡了一觉……我们没妨碍您吧,沙胡林同志?”
“请原谅。斯大林同志。”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感到自己象一个犯了过失的小学生。“下不为例。”
“没什么,常有的事。我知道你不轻松……马雷舍夫的电话打断了我们。刚才谈到哪儿了?”斯大林注视着沙胡林,此刻他的眼神又严肃认真起来。
“您谈到了副人民委员的作用。”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提醒说。
“是啊……是这样,我们有一些出色的副手!……杰缅季耶夫、雅科夫列夫、赫鲁尼切夫、沃罗宁……真是一些卓越的专家和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他们也应当按照您的安排去看看远处的工厂、试验机场和设计局。……不过,您为什么亲自去库尔斯克呢?”
“航空机械制造厂那里,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发生了纠纷。”沙胡林解释说。
“帕托利切夫同志最善于处理纠纷,他是头等的组织专家,很会做人的工作,善于一下子弄清楚事情的底里。”
“是,我没想到……”
“让我们一言为定。没有我的许可,您不能离开莫斯科。您除去其他任务以外,还要每天向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作报告……书面报告!……报告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情况。不能只谈已装配好的飞机的情况,而且要谈经过试飞的和打过靶的飞机的情况……”
“都明白了,斯大林同志。”沙胡林站起来。开始把文件收到皮包里。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想听听朱可夫关于前线战况的报告,但在人民委员部接待室里。各工厂来的“专使”在等着他,而且他看到,斯大林好象已忘了他,走到桌子的另一端,那里放着摊开的地图。
朱可夫大将看出,斯大林开始考虑前线的军务,于是决定把想说的话告诉他。但斯大林先开口了:“有一次吃午饭时,我们闲谈,说不能怪罪斯大林责骂朱可夫同志。”他把熄灭的烟斗举起来,象是要大家注意。“斯大林骂朱可夫,朱可夫再去骂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事情办得就会好些。但是,骂朱可夫和司令员们要恰到好处,别让他们在工作中缩手缩脚,以至干事情办得更糟……”
朱可夫心里抖了一下,本来是他自己想用委婉一点的方式向斯大林说这番话的。
“请转告铁木辛哥同志,别让他过分责怪卢金、库罗奇金和科涅夫。不仅如此,还得向他们颁发崇高的政府奖赏,这样也许会给卢金和库罗奇金鼓一把劲。让他们把敌人赶出去……”
“您说得对。斯大林同志……”直到这时朱可夫才找到说话的机会。“可以报告吗,”
“等一下。”斯大林转向莫洛托夫。“最好让总参谋长了解一下我们给施特拉塞尔的电报。”接着向朱可夫解释,“我们向德国首相施特拉塞尔建议,尽快派部队来援助我们。”
“甚至还提出了我们认为可行的各种作战方案。”莫洛托夫解释说。
“请原谅,我不太懂。”朱可夫紧锁眉头,他的眼睛变得小而黯淡,“你们不需要听听总参谋部的意见吗?”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互相看了一下,好象不知如何回答朱可夫的问话。
斯大林有点扫兴,他轻笑了一声,又衔起烟斗。和颜悦色地说:“我们研究了种种能帮助我们的因素。”
“是为了在军事和政治上获得更多的帮助,”莫洛托夫打开一个文件夹补充说。“晤,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你可以看看斯大林同志给施特拉塞尔先生的私人电报。”
朱可夫留意到莫洛托夫着重说的“私人电报”这个词。他当即说:“我不是外交家……既然有必要采取政府首脑间交换私人信件这种方式,总参谋部就大可不必干预了。”
“念吧,”斯大林严厉地说,背过身去,缓缓地走到自己的办公桌旁。
朱可夫拿起那两页字迹清晰的打印文件,开始轻声地读:
“承您发来两封私人电报,谨向您表示谢意。您的电报是我们两国政府取得一致的开端。现在,正如您有充分根据所说的,苏联和德国已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结成盟友。我毫不怀疑,尽管存在重重困难。我们两国将有足够的力量击败我们的共同敌人……”
斯大林接着告知德国首相,苏军在前线的形势依然紧张,并说明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他写道:“据我看来,德国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帮助日本进攻美国。如果德国能够帮助我们打败中国人,那么,苏联以及德国的军事形势将会大为改观。”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牵制杨朔铭在苏联的军队,同时也会使中国人入侵德国成为不可能。这样做符合德国军队以及德国东部全体居民的愿望。这不但有利于我们的共同事业,也有利于德国本身。现在是进攻中国人最有利时机,因为中国人的军队主力已经集中在苏联。还没有来得及巩固他们的占领的土地。”
“如果德国想要进攻美国,可以在海上开辟另一个战场,这样做更为容易。这里,德国只需由海军和空军采取行动,无需派遣军队和炮兵登陆。苏联的陆海空军将参加这一战役。如果德国能从在英国和法国的军队中抽调一部分或更多兵力到苏联战场来。可以把这些部队调到乌克兰北部,以组织预防中国人进攻的军事行动。1945年1月18日。”
“一切都无懈可击。斯大林同志……思考严谨,就象弹夹中的子弹一样。”朱可夫方才由于斯大林未吸收总参谋部专家参与研究这一方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仍然感到内疚。总参谋部人员确实也研究过德国军队在某一地区沉重打击中国军队的可能性问题。
“弹夹中的子弹,这话说的很好。”斯大林带着令人难以觉察的笑意望着朱可夫。“不过,您的问题——为什么没请总参谋部帮忙,还是有道理的。今后,凡与盟国谈判开辟新战场以及谈判向我们提供援助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依靠总参谋部,而且也要依靠为国防工作的各人民委员部的统计机关。”
“还要征询红军总后勤部长赫鲁晓夫同志的意见。”莫洛托夫补充说。
“我倒要看看德国人对您的建议作何反应,斯大林同志。”朱可夫说。他很满意斯大林理解了他刚才的一席话。
“不会很快有回音。”莫洛托夫拍了一下文件夹。“我想,他们目前正在搜集和综合我国前线形势的情报,主要是依靠德国的材料。再同我们的材料相比较……而且,我认为,他们在等待,看看中国人的大规模轰炸之后,莫斯科将作何反应。看能否挺得住?……”
“对,他们是在等待轰炸的效果,”斯大林表示同意,“特别是最近几天,中国人在疯狂叫嚣,扬言要通过空袭彻底摧毁莫斯科,把莫斯科淹没在火海中。也许这些威胁语言是恐吓日本人的,因为他们尝过日本空袭的滋味。他们可能担心,你我都死无葬身之地,到那个时候,就没有人跟他们谈判了……”斯大林突然打住话头,看着朱可夫,似乎在竭力搜索下面的措辞,“早在去年11月4日,就有一架德国侦察机偷偷窜入莫斯科西郊上空。从那以后,他们就不断进行空中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