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考前备战
又过了十几日,离着省试开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欧阳修等一干文友也不见了踪影,显然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机遇作最后的努力。纵然平日何等地张扬狂放,到了这生死攸关之际,此时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柳三变也不敢怠慢,手捧书卷在院中徘徊,虽然书中的内容于他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还是不时地打开某页检索一下,务要准确无误。
正是槐树浓阴,小院晚凉,只是院中的大槐树叶子已经一片金黄,落叶满地。槐树就是古诗文中常赞美的“玉树”,古籍皆言汉宫以槐为玉树,金风飒飒,满地的金黄落叶,让人想到巍峨的汉皇深宫里汉宫秋色的震撼。所谓“玉树琼枝”、“玉树青葱”、“芝兰玉树”等,都是指的槐树。柳三变自己诗词中多次写到玉树,也是他经常欣赏院中这棵古槐时联想的。
槐树的树形高大,羽状复叶,花可烹食入药,与其他树种的花期不同,它的花期在夏末。
槐树在华夏这块大地上是很普通的树种,初看并不起眼,既缺少文人笔下杨柳万千条的妩媚,也没有青松翠柏那样的高傲雄姿。但槐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植根于人烟稠密之地,它的枝叶茂密,绿荫如盖,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是与人类最亲密的树种。
夏日槐花香,秋天落叶黄,也颇有诗意。
特别是柳三变,对槐树更有较旁人颇多的感悟,多年来参加贡举,试罢便躲在小院中站在这棵大槐树下,焦急地等待举场消息。
那时正是新叶绽放的季节,春风拂过树梢,几声鸽哨响过头上,衣衫轻轻飘起,本来如诗似画的境界,由于科举前程的不确定性,搅得柳三变的心绪不宁,脸上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洒脱,时而淡定。此时若有人从门缝里看到此景,定会由衷地赞叹此人有玉树临风般的潇洒飘逸。
柳三变也多次当面听到他人这一对己的赞誉,有时故意问对方何为玉树?对方张口结舌,一脸尴尬,结果很好的事闹个不欢而散,这就是柳三变待人处事上的缺憾。
实际上柳三变很喜欢自己在外观上给人以玉树临风的感觉,在柳三变的眼中,玉树是端庄挺拔的,不以奇取胜,它伫立在庭院中是那样的稳重,使人信任和倚靠,很像一个性格沉稳的人令人放心。
古人用玉树来形容人赞美人,可见古人的审美情趣较之当下之人崇尚轻浮、粗俗的审美观高雅了许多。
槐树受到文人们的喜爱,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古文字中经常以槐字和官位相连使用。比如“槐鼎”,比喻三公之位;“槐宸”、“槐掖”,均指宫殿、宫廷;“槐第”、“槐府”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卿相是每个参加贡举的读书人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槐树也是象征科举、象征仕途顺利的吉兆。
自唐代开始,科举正式成为读书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从那时起,人们经常以槐指代科考,举行科考的这一年称为“槐秋”,举子赴考称为“踏槐”,考试的月份称为“槐黄”。
由于唐代科举考试在秋季举行,夏未槐花盛开之时正是各地举子在路上奔忙的时候,柳三变不禁想到唐人有“槐花黄,举子忙”的俗语,而这句俗语出自唐诗人翁承赞的诗:“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得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槐花黄,举子忙”,短短六个字的俗语较原诗更凝炼,这种提练的功夫颇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也验证了高手在民间不只是笑谈。
柳三变正独自在院中徘徊,思量今次考试还需在哪些地方再下些功夫,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柳三变在沉思中竟没有想到是有人在敲自家的门,因为几乎无人知晓,名闻京城的柳三变就住在这离皇城根不远的偏僻小院。
敲门声又起,柳三变才反应过来,开门看时,并不认得。只见来人四十余岁的年纪,面庞白浄,稀稀拉拉的几根髭须,长得还算周正,只是身材欠佳微有驼背,嗓音嘶哑。
这人正是那晚在矾楼里外张罗的阎总管,柳三变却不认得。
那人扯着嗓子道:“谢天谢地!先生在家呀,好不容易才找到你,我已来过几次了,总也见不到先生,再要寻先生不见,要挨我家主子责骂了。”
柳三变问:“你是何人,你家主子是哪位?”
回道:“我家主子姓刘,我是他家总管,我家主子想约你吃酒谈词,明晚矾楼,酉时可否?到时来人接你。”
前面已经说过,柳三变经常不分场合地接到这类宴请,有时一天好几起,所以对于素不相识的人贸然来请并不以为意,又听说只是吃酒论词更感兴趣,立即满口答应,对那人道:“不劳来接,矾楼离此不远,我届时准到。”
那人叮咛道:“先生一定准时,休要让在下遭主人责骂,我到时在矾楼恭候大驾光临。”
柳三变道:“放心,既然应允了,自不会让你作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