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得复,季汉全国沸腾、人皆欢喜,而曹魏那边则是满朝哗然、愁云惨淡,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微末小吏,无不惊慌失措、捶胸顿足,魏帝曹睿得知十余万征蜀大军折损过半后更是气得嚎啕大哭、悲痛欲绝。
经过数日的缓冲,曹睿渐渐接受了关中大败的事实,这日下午把华歆陈群等一干重臣唤进宫中商议善后之事,毕竟这么多将士没于王事,怎么着也要做好抚恤,否则军心民心会更加涣散。
“大司马还有几日才能回朝?”
华歆道:“禀陛下,算算路程,后日大司马就能抵达洛阳。”
“唉,关中沦陷,潼关以西不复国家所有,蜀贼兵锋直抵河东、弘农一线,之后如何布置防务还得询问大司马他们的意见,毕竟他们对蜀贼的兵力最为清楚。”曹睿道。
此番征蜀魏军不仅没能占据城池有所斩获,反而损兵折将丢掉了关中,论及这场败仗该由何人承担责任,自是首推征蜀大军的主帅曹真。
曹真以优势兵力反被汉军打得大败而逃,指挥不当的罪责无论如何是逃不脱的,且他还是伐蜀战役的首倡之人,更是难辞其咎。
然而曹睿尽管对曹真此番大败十分不满,但曹真作为宗亲头号大将,是他赖以维护曹魏江山的股肱柱石,就算要降罪惩罚,也不会太过严重,否则就会伤及到宗室根本。
再则在军事上,曹睿还得倚重于曹真,故而迫切希望他能返回洛阳,将关中失利的原委始末说个清清楚楚,以便汲取教训,防止日后再有如此惨败。
数日前,关中魏军在司马懿率领的荆州军接应下走武关道逃出生天。大军刚一撤回宛城,曹真第一时间向魏廷上表请罪。
曹睿收到奏表后倒是没有立即做出表态,只让曹真、司马懿、张合、刘晔三人迅速赶回洛阳。于是曹真留夏侯霸、张虎、乐綝三将统御关中兵马留在宛城休整,他自与司马懿、张合、刘晔倍道兼程地朝洛阳赶去。
这乐綝原本奉曹真之命引数千兵马留在子午谷南段阻挡高翔、陈式率领的追兵,凭借险要地形竭力坚持,倒也打退了汉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勉强守住了北上通道。
哪知本部人马断后顺利,前头的主力大军却中了火攻之计,伤亡惨重。
乐綝从败兵口中得知此事后旋即明白继续困守在子午谷内必成瓮中之鳖,早晚为汉军夹击歼灭,于是当机立断领着兵马撤离子午谷。
乐綝知道主力大军这一败,关中就很难守住了,就算能守,他引军北上去与曹真会合已是不可能之事,毕竟沿途皆为汉军占领,他麾下这点人马如何能突破重围返回长安?
于是乐綝引军走峪谷道往东面撤离,尽管一路翻山越岭、历经艰险,终究还是摆脱了高翔陈式的追击,然后转去武关道南下,竟先曹真一步撤回荆州。
而高翔陈式二人之所以没有深追,主要是担心关中那边兵力不足影响战局,等他俩领着左军赶到关中,诸葛亮杨清他们已将曹真大军赶入武关道,是以二人只来得及参与最后的收复关中全境扫荡战,勉强蹭到了第三次北伐的尾巴。
说回魏国朝堂那边,华歆见曹睿神色间仍对关中陷落耿耿于怀,急忙宽慰道:“陛下,关中落于蜀贼之手只是暂时的,我大魏目前仍有司、兖、豫、徐、青、冀、并、荆八州之地,户口繁盛,国力雄厚,只要众志成城、整军备武,假以时日定能收复关中乃至整个雍凉二州。”
“太尉所言甚是。”孙资接口说道:“陛下,一时的成败不能说明我大魏的实力已比不上蜀贼,当年刘备在时亦于汉中、襄樊两地侥幸赢得一两仗,可太祖武皇帝以神武之姿,运筹策,出奇招,终将蜀贼上升的势头打压下去。
如今诸葛亮同样侥幸得志,臣相信以陛下天纵睿智,定能效仿武皇帝扭转不利局面,再将蜀贼的上升势头打压到谷底,甚至彻底剿灭之。”
曹睿听了这番话也觉颇有道理,他生平最崇拜的人就是祖父曹操,即位之后也立志仿效祖父做下威震宇内的大功业,昔日曹操征讨四方有胜有败,但终是胜多败少,占据天下大半州郡。
如今不过是一时之败,又岂能因此而灰心丧气、萎靡不振?想到这里,曹睿打起精神,朗声说道:“不错,有太祖武皇帝的英雄事迹在前,朕又岂能不思振作?”
“陛下圣明。”群臣见皇帝重拾信心,皆欢欣鼓舞,齐声称颂。
曹睿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道:“此番伐蜀王师损兵折将只怕几近十万之众,抚恤烈属兹事体大,关乎朝廷威望,不可不慎重。
此事就交由太尉、司空和董卿家会同办理,务必要把阵亡将士的亲属安抚到位,抚恤金也要足额发放到亲属手中,绝不能有贪墨行为发生。”
“陛下放心,臣等必当亲力亲为,办好抚恤一事。”华歆、陈群、董昭三人表态道。
曹睿颔首道:“卿等办事,朕自是放心的。”顿了一顿,又道:“眼下关中已全部落入蜀贼之手,潼关以西不下十万贼寇,这些逆贼士气正旺,对我弘农、河东两地虎视眈眈,若彼辈大举东犯,洛阳腹心之地必受威胁。
尽管大司马、大将军他们还未回朝,但朕一想到十万蜀贼就在数百里之外,实在是寝食难安,西线防务必须早做布置,卿等以为该是个什么方略?”
“陛下,蜀贼虽然大获全胜,但他们几场大战下来也已疲惫不堪,目前又是深冬时节,蜀贼粮草也定是不足,故臣料诸葛亮短时间内不会兴兵东犯。
当然为以防万一,陛下可让骠骑将军所部不返回洛阳,反而就地屯守在弘农境内挡住潼关西面的蜀军。
至于河东方面则让并州刺史梁习分兵扼守住大河东岸诸险要渡口作为第一道防线,而梁习本人应自引精兵坐镇安邑作为第二道防线,如此一来当可杜绝魏延突入河东这等猝不及防之事再次发生。”蒋济对此早有对策,当即出班奏道。
曹睿道:“嗯,卿家所言方略甚是妥当,不愧是知兵之人,果有良策啊。”
“陛下谬赞。”蒋济赶紧谦道。
曹睿又看向其他人问道:“众卿以为如何?”华歆、陈群等人也觉蒋济的方略非常完善,他们亦无更好的法子,遂齐声表示赞同。
于是曹睿当即让人给曹洪、梁习送去诏旨,命他二人把守弘农河东两地险要,严阵以待,防止汉军突然东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