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道,地道,都在向前。
天道封神,人间改朝换代,这是大势,大势不可逆,但可缓,可慢。
如今封神大劫加速,人间改朝换代却步履维艰。
姜子牙放弃西线远赴东鲁,不管怎么看都是无奈之举。
任何势力对外来者都不怎么友好。
东鲁军方也是。
姜子牙的到来受到了东伯侯的双手欢迎,但其他诸侯、将军,就不一而同了,敌意、排斥、戒备。
姜子牙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也深明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不管对方是任何态度,他都是笑脸相迎,笑纳一切如沐春风。
哪吒黄天化一众小年轻脸色可就不怎么好看了。
姜子牙视而不见。
此后数日,双方交流不断,受伤在所难免。
姜文焕也看到了姜子牙带来的这些将军战力。
不久,姜子牙被任命为了军师,军中反对声有,但已不大。
军中最大的规矩便是能打,能打,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卒,都服你。
很简单,也很实在,仗,总是要打的。
半个月,姜子牙在东鲁军中站稳了脚跟,不可谓不神速。
姜子牙与闻仲的第一次会战在半个月后展开。
闻仲投战帖,姜子牙应战,回战帖的是姜文焕。
十万大军对战沙场,这是一场没有仙道力量参与的纯粹对战,战帖上早已写明。
斗将十阵,排兵布阵一决胜负。
闻仲略胜一筹,不是姜子牙不行,而是东鲁将士整体实力不如闻仲麾下的百战老卒。
败而不溃,归功于姜子牙的指挥若定。
姜文焕也第一次见识到了姜子牙的统帅之能。
这也是东鲁第一次与闻仲正面交锋没有一溃千里。
“子牙公堪为闻仲对手!”
“姜尚惭愧。”
此非谦虚之言,而是姜子牙确实觉得惭愧,败军之将不言勇,败了就是败了。
姜子牙对殷商这位定海神针的统兵之能也有了一个认知。
盛名之下无虚士,闻仲用兵的老辣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帅。
他与之相比,胜在兵法有独到见解,输在经验不足。
他打的仗还是太少。
知己知彼,大概就是姜子牙这种。
闻仲同样对姜子牙的评价也不低,不过他是胜利者,胜利者的目光总是不够深刻,不够重视失败者。
第二场大战他为此付出了代价。
沙场的代价总是沉痛的,血淋淋的。
一场一场攻伐,一次一次流血。
仗越打越凶,人越死越多。
不过上了战场的人已经不是人,而是数字,统帅眼里的数字。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为的都是君王天下事。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从第一年秋打到了第二年春,双方投入的兵力都已超过二十万。
如若没有仙道力量介入,这场战争打的便是东鲁与殷商的底蕴。
但他们打的并不是凡俗之战,而是封神之战。
他们也不是凡俗之人,一个天命之人,一个大罗金仙,一个封神之人,一个封神榜上有名,都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