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感觉到有威胁,那就想办法去解决它,一天早朝之后,朱允炆让其他大臣都先行离开,唯独留下了纠察司指挥使方孝孺。

因为前世了解历史的缘故,如今的朱允炆,是特别信任这个年约四十的中年大叔。

“方爱卿!”

朱允炆淡淡的道:“燕王叛乱虽然已经平息,但是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你说,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造反?”

这个问题,朱允炆算是明知故问。

朱棣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嘛。

一是朱棣本来就想当皇帝,很早就想当了,比如在太子朱标病逝时,他就觉得在二十几个兄弟当中,只有他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可惜老朱另辟蹊径,绕过诸子立了一个皇太孙。

有老朱在,朱棣即使有怨言,也不敢表现出来。

但是老朱没了,他就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彻底的放飞自我了。

所以当朱允炆要削藩,直接给了他夺取皇位的理由。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被朱允炆给逼急了,不管怎么说,朱允炆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朝皇帝,一旦皇帝决定要削藩,作为藩王的朱棣,自然感到很危险。

或许就是处于自保,逼使他起兵造反吧。

但是他现在就是想问问建文第一忠臣,看看他又有何见解。

“皇上!”方孝孺行了个礼,却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一样,朱允炆笑着道:“方爱卿无需顾忌,朕既已问卿,自然是希望爱卿畅所欲言。”

“当真?”方孝孺问。

“当真!”朱允炆的回答很肯定:“君无戏言!”

得到了朱允炆的肯定,方孝孺顿了顿道:“皇上,正所谓欲速则不达,皇上初登大位,根基尚未稳固,却大力削藩...”说着他顿了顿,故意看向朱允炆,看到皇帝表情平淡,一副很认真聆听的样子,他才继续说道:“燕王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皇上虽登大位,但是羽翼还未丰满,所以他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嗯!”朱允炆微微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是朕年少无知,有些想当然了。”

“皇上!”方孝孺道:“皇上也不必太过自责,经过皇上的运筹帷幄,如今燕王叛乱也已平定,可喜可贺矣。”

聪明人会说话,朱允炆越来越喜欢这个建文第一忠臣了。

“方爱卿!”朱允炆又道:“燕王叛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藩王的势力,依然是朝廷的一大隐患......”说着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叹息道:“如今还有楚王、蜀王、肃王、庆王四大藩镇,尤其是楚王实力不弱,护卫精兵近十万。”

说完心中的疑虑,他看向方孝孺,道:“爱卿以为,朕当如何应对这四位皇叔?”

这几天他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虽然燕王已经灭了,可是楚王、蜀王他们依然还在,而且靖难之役中,他们一直保持中立,既不表示支持皇帝,也不表示支持燕王。

坐上观虎斗,这最让人忌惮。

或许在他们眼里,朱允炆与朱棣,都是二傻子,他们或许就是在等,等到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即便是其中一方赢了也不会影响他们,大不了到时候投向获胜方就行了。

方孝孺闻言,不由一顿,心说皇帝陛下,您是不是太过于心急了,这燕王叛乱刚刚平定,难道又想去对付楚、蜀、肃、庆四大藩王吗?

“皇上!”方孝孺躬身道:“此番战事初定,不宜再动干戈。”

“嗯!”朱允炆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此番平定燕王叛乱,若是一点动作都没有,反而会让四位藩王,觉得朕会对他们动手。”

朝廷削藩,动静搞得这么大,历时将近两年,直到燕王自刎,其子嗣全部被抓,这才停歇下来。

若是此番靖难,是燕王获胜,或许四位王爷还不会多想,但是结果是皇帝赢了,那不得不想,这削藩的事情,他怕是更会继续到底。

怎么办呢?

若是四位王爷也学朱棣,这大明朝可经不起这样折腾,反正朱允炆是不想继续打仗了,特别还是这种窝里斗。

“这倒也是!”方孝孺道:“皇上需要解除他们的忧虑,才可以让诸王安心效忠朝廷。”

四位藩王实力不弱,特别是楚王朱桢。

朱允炆顿了顿,突然问道:“爱卿以为,朕现在若召他们回京,然后让他们知道朕不打算继续削藩,爱卿觉得可行否?”

虽然四位藩王实力不弱,但是朱允炆相信,在朝廷刚刚打赢燕王朱棣这个节骨眼上,相信无论是楚王朱桢,还是蜀王等,只要不逼他们,他们暂时应该不会对抗朝廷。

所以朱允炆想着,要不将他们召回京城,然后向他们传递一些善意,让他们安心的效忠朝廷。

只是刚做皇帝几个月,他还是有些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所以特地将方孝孺留下,想听听他的意见。

方孝孺想了想,才说道:“皇上现在召四位王爷进京,或许会让他们心生恐惧,怕是......”

“怕是会适得其反是吧?”朱允炆替他说完结果,方孝孺微微点头,说道:“如果皇上想要传召他们,需得让他们没有顾虑!”

“毕竟朝廷刚刚平定燕王,若是朝廷一点动作都没有;”方孝孺淡淡的道:“这也会让四位王爷生疑......”

闻言朱允炆再次点头,他觉得方孝孺说得有些道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动作大了不行,动作小了也不行。

动作大了会直接逼反他们,动作小了,会让他们产生疑惑,觉得皇帝再憋大招积蓄力量,然后再向他们出手。

就在朱允炆思索间,方孝孺躬身道:“皇上,再过几个月就是先帝三周年祭日......”说着,他故意停顿下来,然后看向朱允炆,似乎在提醒什么。

“对啊!”朱允炆闻言大喜,道:“朕怎么没想到这件事,现在是一月,再过五个月,就是皇爷爷三周年祭日,朕可以让他们回来祭拜皇爷爷。”

“皇上圣明!”方孝孺附和道。

聪明人就是不同,他不会直接给你拍板,而是将一些关键信息告诉你,让你根据这些关键信息,做出应有的决策。

老朱的祭日,朱允炆觉得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老朱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二十四日病逝,现在是建文三年(1401年)一月份,再过五个月,刚好就是老朱三周年的祭日。

“方爱卿!”朱允炆旋即补充道:“除了派去传召他们回京祭祖,让传召的人告诉他们,朕只希望天下太平,绝无削去他们爵位的想法,让他们安心回京祭祖。”

“微臣遵旨!”方孝孺应诺道。

“还有!”朱允炆补充道:“给朕这四位皇叔,每人准备一些礼物,让他们知道朕还是很在意他们的。”

“皇上圣明!”

靖难战争打了两年,虽然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多结束,但是这个时候,朱允炆是真的希望天下稳定,不要再生事端。

虽说前世看过一些穿越小说,主角基本上都会大显神威,征服天下,但是此刻的朱允炆,作为穿越者之一,他更希望大明王朝可以天下太平。

而他,看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也就行了。

.....

.....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不让江山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寻唐问宋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