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说是官逼民反,一点都不为过,那朱勔打着为皇上建设艮园的旗号,巧取豪斗,在江南一带民怨极大,因此方腊暴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借口便是诛朱勔。”

这次见到赵佶,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秦昊既然把话说开了,索性把话说得更透彻些,至于这个皇帝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接着说道:

“咱们不说这二十年来的积怨,单说当初朱勔为送一块太湖石进京,动用数千劳役,拆桥毁屋无数,仅仅是沿途的路费,就不止三十万贯。”

赵佶没有说话了,因为秦昊的这番话就不仅仅是指朱勔,而是在暗讽自己,因为自己的特殊爱好,让私事变成国事,以致于劳民伤财,最后闹得天怒人怨。

赵良嗣见秦昊说话尖锐,剑指当今圣上,一股冷汗顿时从手心冒起,害怕赵佶在极怒之下做出不利秦昊的事,当即躬身说道:“小娃儿说话没遮没拦,还请皇上不要介意!”

赵佶的确不介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勒石三诫,而是因为现在的情形的确让他焦头烂额,再加上做皇帝久了,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好不容易有个不同的声音,反而让他欣喜。

对着赵良嗣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随后又对秦昊道:“卿先平梁山,后主盟约,昨日又相救于皇太孙,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管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一个人能把艺术玩到极致,那这个人纵算不是睿智之人,那也是绝顶聪明之人,而眼前的赵佶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他忘记了,他的主业是当皇帝,而副业才是玩艺术。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不管自己如何在言语上得罪眼前这个皇上,他都不会杀自己,因为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百多年的时间,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

在他的印象中,大宋皇帝真正开杀戒的是诛六贼,为此,赵佶还非常不满意,认为这是违背祖制,以致后来赵构做皇帝,他还专门让人带话,说的就是勒石三戒。

如今有了赵佶的保证,秦昊说起话就更无顾忌,当即接过刚才的话道:“三十万贯是多少?那是一万户普通人家一年的吃喝拉撒,而艮园有多少这样的石头,恐怕是数都数不清。

崇宁四年,朝廷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任命朱勔执掌,这个朱勔本是商户出身,受朝廷重用,本该弹尽竭虑为皇上分忧解难,而他却打着为皇上办事的旗号,横征暴敛。

只要听说哪个老百姓家里有奇花异石,便派人闯进他家,用黄封条将那东西一帖,便算是进贡皇上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

如有半点损坏,那就是大不敬,轻则罚款,重则坐牢,遇有花木高大不易搬迁之物,轻则毁墙,重则拆屋,不少的人家因此家破人亡。

不仅如此,那些官兵差役还要四处敲炸勒索,不少的人家因此卖儿卖女,也难尝其债,花石纲之祸,至今二十余年,富了朱勔等人,却坏了官家名声。”

秦昊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完,说完之后,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赵佶,他也想看看这个皇帝在听了自己的话后有何反响。

赵佶没有反响,在他的心里其实心如明镜似的,只是他以前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愿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如今这层窗户纸被秦昊捅破,他也是夫复何言。

好在秦昊在细数花石纲之祸后,又将责任推给底层的官兵还有掌管应奉局、制作局的朱勔,算是给皇家留了颜面,这让他的心里多少好受一些。

赵良嗣见气氛有些尴尬,有意打破这种僵局,沉吟着道:“秦昊,你平过梁山、定过中京、主过盟约,那你说说,面对方腊暴乱,朝廷将如何自处?”

秦昊刚才说的话有些多,嗯喉都有些冒烟,见赵良嗣问,清清咽喉,缓缓地道:“方腊跟宋江不同,宋江所聚者不是土匪强盗就是地皮无赖,而方腊所聚者却都是些小老百姓,对底层的百姓来说,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冒着杀头抄家的罪,谋逆造反?

所以,在征讨方腊时,应该是征讨与安抚并重,要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一种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对那些起义将军,除首领外,余者可以不绺。

这样一来就可以断掉方腊的兵源。

如果在征讨过程中激起民愤,只会让更多的人起来反抗,结果就是镇压住这头,压不住那端,从而让朝廷疲于奔命,在长期的战乱中慢慢消褪。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方腊谋逆造反,是因花石纲而起的,就秦昊看来,也应该由花石纲而终,还请皇上下旨,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家父子,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整顿的决心。”

赵佶没有吭声,秦昊说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但要罢免像朱勔这样的大臣,也不是说罢就可以罢的,更何况,这个大臣说到底是在为自己背锅。

赵良嗣久经官场,深谙官场之道,打圆场道:“这次方腊叛乱,皇上已着令童太尉为宣抚使,行使平乱之责,依臣之见,是否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勔,还是由童太尉决断吧?”

这个球踢得好,赵佶顿时长长地舒口气,朱勔纵有百般不是,但他这二十年来,似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的艮园收集奇花异石,说他是自己的私奴一点都不为过。

没功劳也有苦劳,秦昊毕竟是个孩子,人轻言微,仅凭他的几句话,自己便罢免像朱勔这样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岂不是让其他的肱骨大臣寒心?交由童贯刚好。

不过这娃儿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安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就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眼前这个娃儿在安抚百姓方面很有一套,前有东平府,后有中京城,在这件事上,倒是可以重用一下,更何况,他是读书人,嗯,不能将征讨跟安抚都交给武将去做。

想到这儿,若有所思地道:“朕虽然贵为皇上,但要罢免朝中大臣,也得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这件事咱们暂且不谈。

有关卿在东平府和中京城的事,赵卿亦向朕详细呈述过,朕深感朝廷有你这种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而欣慰,此番平叛,后续之事甚多,这安抚百姓一事,也是头等大事。

你的诗词朕都看过,大气而磅磗,远胜当今太学院诸多学子,加之平梁山、主盟约有功,今次恩科你就不必考了,朕现在就赐你为今科进士,任杭州安抚使,兵马三千。

你这只军队直接受命于朕,不必受他人节制,朝廷养兵百万,但庸兵碌碌,朕希望你能带出一支精兵来,以彰大宋之威风。

带出一支精兵来,这才是赵佶想要的,平梁山、定中京、主盟约,这三件事给赵佶留下的印象太深,深到他以为,只要抓住秦昊,就能抓住整个世界。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赵佶赐他进士,就等于认同他读书人的身份,从此在大宋行走,就等于获得一块免死金牌。

这个名号虽然不是考来的,是虚的,这对一般的读书人来说,那不是荣耀,但秦昊这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这,对他很重要。

秦昊是赵良嗣推荐的,赵良嗣见他如此受官家的重用,心里也颇为开心,赵佶的话音未落,他便拉着秦昊在那儿以谢皇恩了。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我在异界开镖局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大秦长歌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大明之后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神话版三国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安平县男三世情爱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中国古代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