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将人召进来,却见对方竟是自己手下的一个亲兵,名叫李四儿。他是卫期手下,宋宁让他与卫期等四人一起暗中保护杨倩儿。对方不好好呆在春湖,跑到这里来做什么,难道杨倩儿出事了?
果然,李四儿见到宋宁后,立刻跪在地上,一脸自责地禀报道:“主公,您让我等暗中保护杨姑娘,可我们却有负主公嘱托,把杨姑娘弄丢了。”
“什么!”宋宁又惊又怒道:“一个大活人怎么会弄丢的?到底怎么回事?”
李四儿道:“主公上次离开后,一开始杨姑娘还好,每日都只呆在家中,并未有什么异常。只是,大概在半月之前,也不知什么原因,杨姑娘突然报名医学院,并通过考核成了我们春湖的一名女大夫。”
报名医学院,还成了女大夫?宋宁也是暗自惊讶。这不挺好么?却听李四儿继续道:“卫队长和属下几个一开始还不知道杨姑娘想要做什么,只以为她是因为茶铺没什么生意,在家呆着无聊,所以想出来做点事。后来才知道,她想要作为军医到战场上去救治伤员。卫队长知道后立马阻止,暗中吩咐医学院的人拒绝了她的请求。”
那肯定要拒绝,杨倩儿那样娇滴滴的一个大姑娘,若真作为军医上了战场,但凡有一点损伤,他还不心疼死去?卫期做得并没有错,难道后面又出什么变故了?
果然,李四儿讲到这里,语气一转,神情变得既懊恼又自责起来:“本以为杨姑娘放弃了,没想到三日前,她却搭乘一艘商船独自离开了春湖。卫队和我们得到消息时已经晚了一步,我们立刻安排船只追了上去,到第二日早上终于追上了那艘商船。但一问之下才知杨姑娘中途已经下船离开,却是不知去了哪里。”
“你们是猪吗?人家中途下船了都不知道。”宋宁气得一拍桌案,怒声道:“卫期那厮呢,怎么不来见我?”他现在恨不能一刀砍了这厮。
李四儿道:“卫队自知闯了大祸,得知跟丢了杨姑娘后立刻命属下前来告知主公,自己则带着数位弟兄继续寻找杨姑娘的下落。”
“总算他还知道第一时间让你来向我报告,而不是瞒下此事,自己偷偷去找。”宋宁闻言心中的怒火稍稍减轻了些:“杨姑娘最后是在哪下的船?”
李四儿道:“听那商船的老板说,是黄枫谷。”
“黄枫谷?”宋宁听后不由脸色大变,如今明面上,他所率领的“官军”与春湖的“贼军”就是在黄枫谷对峙。虽说双方都是他的人,交战只是演习,但为了提升战力,也为了不惹人怀疑,双方可都是动真格的。杨倩儿一个弱女子,跑到那里去做什么?这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是的。卫队派我来后第一时间便去了黄枫谷。”李四儿显然也知道杨倩儿现在去黄枫谷有多危险,额头冷汗直冒,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若此次杨倩儿有个三长两短,他与卫期等人就只有以死谢罪了。
“岳松。”宋宁这下再坐不住了,当即将帐外的岳松叫来:“带上人马,随我去黄枫谷。”
岳松本被宋宁安排在春湖掌管监察司,不过他对监察司的工作不大适应,出征前向宋宁正式递交了辞呈,宁愿回到宋宁的身边继续当他的侍卫统领。宋宁知他性子,也不勉强,所幸监察司的架子已经搭好,离开春湖前,宋宁暗中将监察司的事务交给了红娘打理,并让一直跟着红娘的宋雨乔从旁协助。
红娘是宋宁的妾室,宋雨乔则是他培养多年的心腹,由二人执掌监察司,宋宁还是比较放心的。
得知杨倩儿去了黄枫谷,宋宁心中大急。且不说黄枫谷如今云集了上万大军,正在实战对抗;就算黄枫谷没有战事,杨倩儿长得那般祸国殃民,孤身一人在外也令他担心不已。但愿自己还来得及,也但愿她一路平安,并未发生什么意外。
片刻后,岳松、肖寒已召齐两百亲卫。宋宁翻身上马,迅速向黄枫谷奔去。两百亲卫、岳松、肖寒以及那李四儿自是紧紧相随。
一个多时辰后,宋宁匆匆赶到黄枫谷。卫期等人连忙前来拜见,宋宁急问他可找到杨倩儿的下落。卫期满面羞惭地跪倒在地:“卫期有负主公所托,请主公赐期一死。”
宋宁一脚将他踹翻,大怒道:“若是砍了你就能找回杨姑娘我自然不会留着你的狗头,只可惜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杨姑娘!岳松,你让秦逸、何劲等人把士兵们都派出去,杨姑娘既然是在黄枫谷下的船,如今肯定还在这附近。让大家在方圆二十里之内认真仔细地寻找,一旦有任何线索,立刻向我报告。”
黄枫谷如今云集了上万大军,今天,他就是挖地三尺,也一定要把杨倩儿找出来。
“你们也给我去找。”宋宁对卫期几人怒斥道:“找不到你们就自行了断,再不用回来了。”
卫期几人捡回一条命,心中却是更加羞惭,当即叩首道:“谢主公。”随后起身疯一般地找人去了。
很快,秦逸、何劲等武将也接到了指示。宋宁一声令下,上万士卒纷纷出动,漫山遍野地找起杨姑娘来。
时间稍稍倒回一些。三天之前,杨倩儿一身男装打扮,只简单带了些碎银和衣服,然后便搭上一艘商船,离开了春湖。那商船的主人也是春湖之人,平时做些茶叶、布匹生意,因杨倩儿是开茶馆的,所以早就相识。后来又得知杨倩儿成了医学院的女大夫,所以就更客气了。听说杨倩儿想搭他的商船出去一趟,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了,连船费都没收。
就这样,杨倩儿顺利地离开了春湖。她的确是在黄枫谷下的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听说春湖如今正在黄枫谷与乐郡“官兵”打仗。她要去那找宋宁。
与此同时,乐郡郡守府也出现了一位神秘的黑衣人。此人乔妆易服,声称自己有消灭春湖宋贼、平定乐郡之乱的办法,并有一个惊天的秘密要禀告郡守大人。吴清风听后不由大喜,当即让人将之请了进来。
来人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他让吴清风屏退左右,这才表露身份:原来对方名叫戴陵,竟是昔日南岭山贼戴岩的侄儿。
“戴岩?”吴清风略一思索便回想起来:“莫非就是昔日盖隐手下,掳走柳家小姐的那个戴岩?”
“不错。”戴陵道:“戴岩正是小人叔父。”
吴清风眉头微皱,他堂堂一郡之长官,哪里会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若非对方昔日曾绑架过柳若雪,而柳若雪差一点就成了他的儿媳,他哪还会记得对方是谁?更不要说戴陵还不是戴岩,只是戴岩之侄而已:“不知你有何办法,竟敢大言不惭说能消灭春湖宋贼?”
戴陵道:“禀大人,小人之所以敢夸下海口,是因为小人知道一个关于春湖贼首宋宁的惊天秘密。那春湖贼首实际上就是大人麾下的大将宋子静。此贼故意欺瞒大人,表面上对大人卑躬屈膝、忠心耿耿,实际上却狼子野心,一直在暗中算计大人,妄图窃取乐郡、鸠占鹊巢。如今乐郡已有三县落入其手,长此已往,只怕大人危矣,整个乐郡危矣!”
“什么!”吴清风闻言不由大吃一惊,旋即心中狐疑,一脸不信地道:“这怎么可能?宋子静虽然与春湖宋贼同名,但他出身东郡宋氏,乃伯超公之后,又岂会和那春湖贼首是同一人?”
戴陵道:“小人岂敢哄骗大人?小人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此事千真万确,绝无虚假。”
吴清风还是不相信:“你有何证据证明春湖宋贼便是我麾下大将宋子静?你敢诬蔑我手下肱骨大将,莫不是春湖贼人派来的奸细?”
戴陵吓得脸色一白,当即跪倒在地,大声求饶道:“大人,小人不是奸细,那宋子静真是贼首宋宁啊!小人有证据可以证明。”
吴清风道:“哦,你有何证据,且呈上来。”
戴陵忙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恭敬地双手捧在头顶。吴清风旁边还站着一位师爷,刚刚戴陵吴清风屏退左右时,吴清风将其他人都打发离开了,唯独留下了此人。显然,后者是他的心腹。
那师爷极有眼力见,当即走下台阶,将密信取走递给吴清风。
吴清风打开信封,缓缓地看了起来,刚开始神情还十分镇定淡然,然而很快便是一变,紧接着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幻,惊愕、羞恼、愤怒、凝重,最后猛地拍案而起,脸色铁青地道:“好,很好!枉我对他这般信任,他却包藏祸心,暗中勾结匪盗。当真该死——你真是那戴岩的侄儿?”
吴清风的眼神好不吓人,戴陵连忙磕头道:“不敢欺瞒大人,小人正是。小人叔父为宋贼鞍前马后,尽心尽力,不料反被宋贼赐死,若非小人之前未在春湖,只怕此刻也已被宋贼所害。”
这戴陵正是戴岩的亲侄儿,此次求见吴清风,正是为戴岩报仇来的。戴岩从小是他哥哥带大的,等戴岩十六岁时,他哥哥却因为过度劳累病逝了。临走前只留下一根独苗,便是戴陵。所以,戴岩对这个侄儿极好,加上他膝下一直无子,所以对这戴陵宛若亲儿,视同己出。
戴岩从小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等他哥哥走后,便更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最后干脆上山当了土匪。不过,他记得哥哥的临终遗言,对戴陵却是极好,并没有带戴陵一起上山。而是供他念书,望他将来能走上正道。
当日,戴岩被宋宁威逼着背叛盖隐,心知自己终有一日难逃一死。盖隐和宋宁都是心狠手辣、无情腹黑之人,自己不是死于盖隐之手,就是丧身宋宁刀下。为以防万一,他特意留了一手,将戴陵留在外面,未曾让其他人知晓。
这些年来,戴岩将戴陵保护得很好。直到现在,宋宁仍不知道戴岩在外面还有一个侄儿。那日,宋宁赐戴岩一根白绫,让他自行了断。戴岩抱着岳松的大腿跪地哀求,希望宋宁看在昔日情分上,允许他有了子嗣后再死。宋宁以为他只是贪生怕死,想要拖延些时日,所以并未在意,只是让岳松转达,给他一晚上的时间与妻妾造人,第二天早上再上路。并承诺即便他的妻妾没有怀上,宋宁也会找一个孤儿,赐戴姓,不让他戴家断了香火传承。
然而戴岩当晚却只把自己关在房里,一个妻妾都没有碰,想要自杀却没有勇气。第二天,还是岳松亲自送他上的路。宋宁和岳松对此都有些鄙夷,却不知戴岩早已算计好了一切:他利用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个晚上的时间,偷偷写好了一封遗书,然后让跟随自己多年的一个心腹贴身保存着,嘱咐其等他死后交给戴陵。
“宋宁,既然你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义了。”戴岩心中想道,又叮嘱他那心腹:“等我死后,你仍然呆在春湖。宋宁心还不够狠。他既然肯给我一晚上的时间,事后应当不会再对你们下手。你耐心在春湖蛰伏一段时间,等这阵风头过后,再想办法离开春湖,将这封信交给戴陵。记住,若你被发现,就毁掉这封信。没交到戴陵手上也没关系。戴陵那里我早已嘱咐过,一旦我身死,必是宋宁所害。他会想办法为我报仇的。”
戴岩死后,那心腹按他的吩咐,一直呆在春湖。直到许久之后,春湖再无人注意自己,这才找了个由头,偷偷下山来,将信交给了戴陵。
戴陵看完信后,这才知道叔父已死,心中自是仇恨万分。所以他按照戴岩的指示,带着满心的仇恨来找吴清风了。
信中戴岩将他知道的关于宋宁和春湖的许多机密都写了出来。吴清风看后顿时勃然大怒:“这信中所言可都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