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胶东之乱名义上是天灾,实际上却是人祸。其实朝廷早在五月时便已拨下粮食,然而胶东官员却将救灾粮私自吞没,并未发放到灾民手中。这也是灾民冲进粮仓后发现里面都是沙子的原因。
事实上,这是官员士族们的惯用伎俩了。每当天灾之时,便也是他们大发其财的时候。
他们表面上大义凛然,不仅广施仁义,踊跃捐款,还于城外设立粥棚,每日施舍粥水救济灾民。暗地里却囤积居奇,操纵粮价,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为奴为婢。
他们实力强大,与朝廷许多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当地可谓翻云覆雨,根深蒂固。
七月,朝廷委派御史到胶东。因为查到了他们的罪证,当地的官员和士族便一起合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假借张岩松之手将御史杀死在胶东。
只是,他们没料到那张岩松却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事后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傀儡,实力壮大后立刻露出獠牙,悍然造反作乱。不仅杀死御史,还洗劫当地府库和粮仓,将当地官吏和士绅杀了个干净。如此一来,胶东局势便彻底失控了。
若非如此,胶东之乱的真相仍不为世人所知。等到这次灾情过后,那些无耻的官员们说不定还会成为抗旱救灾的“功臣”,一个个恬不知耻地接受朝廷的表彰。
而在这场天灾中,活活饿死的人们却会被人遗忘,只留下一堆堆白骨,消失在茫茫历史的尘埃之中。
这不是笑话。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史书上一般都只是寥寥记载下一行小字:xx末年,某地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无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亲眼目见,你永远无法体会赤地千里、饿殍无数这八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这段时间,宋宁几乎天天跑到城外,看到越来越多的灾民,成群结队、闭目待死,那一个个饥寒交迫,双眼麻木绝望的样子,宋宁心中就触动不已。
然而,他对此却无能为力。
灾民太多了,莫说他现在只是剧县中的一员小吏,就算他是县令,也救不了这么多人。
在封建帝王时代,几乎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事情就会上演一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大多肉食者们高高在上,也像这天地一般,漠视着他人的生命。
宋宁请求张肃向县令进言,于城外搭设帐篷,让灾民可以暂时栖身,并从灾民中选拔得力人员,管理灾民秩序。同时开设粥棚,每日施粥救济,划分区域,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疫情动乱。
然而,却被张肃拒绝了。
不仅拒绝,张肃更是严厉地批评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赈灾救民那是县令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我不要多事。更何况,此次灾民众多,又岂是那么好安置的?且不说我们县有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有,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县令大人也不会做的,要是一个不好惹出什么乱子来到时怎么办?”
“可是。”宋宁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灾民一个个活活饿死吗?”
张肃道:“不然还能怎样?时局一年比一年坏,哪一年没有饿死几百上千人?我们能保证自己不饿死就算不错了,哪管得了别人的死活?更何况这些还是从北边逃过来的难民,并非本地的乡民。就算我前去进言,王县令也不会听的。”
“不过,虽然官府不会出面开仓放粮,我们却可以张家的名义在城外开设粥棚,施舍些稀粥以赚取名声。只是,开设粥棚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能超过县中的其他大户,而且家里的粮食也得囤积起来,不能都拿了出去施舍他人。我们张家实力有限,每天施舍个一百份稀粥就够了。知道了吗?”
宋宁闻言不由默然,当即点头没有再劝说。因为张肃有一句话说出了官员们的真实尿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然,这只是文雅的说法,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我才懒得搭理。
这些灾民是北方来的,与他们无关,所以大多数地方官员都是和张肃一样的想法,根本就不会救济和安置灾民,大多只会不闻不问,将灾民驱赶出城了事。
可怜宋宁只是县中一小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救下几个人。
正是感受到这种无力,宋宁心中才更加忧虑,更加愤怒!放眼帝国,对待越来越严重的形势,这些上位者们,这些所谓的帝国“精英”们竟都是这种态度,这天下如何能不乱?这帝国如何能不亡?
十一月,胶东之乱被朝廷平定。张岩松授首,胶东当地的官员,也被清洗了一遍。朝廷免除胶东三年赋税。胶东之乱遂平。
然而,从北方逃难来的灾民却并没有减少多少,每天,仍有许多人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
宋宁想救,然而,灾民实在太多了,他救得了一个,救不了成百上千。即使他将妻子的嫁妆全部献出去,也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张肃等人对待灾民的态度让宋宁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大苏帝国的危机。胶东之乱虽然平定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后面更大的动乱正在如火山一般酝酿着,随时可能爆发。
他虽然倚靠上了张家,但张肃之流,固然精明能干、深通明哲保身之道,但囿于自身的眼光和历史局限,缺乏真正的智慧和远见。在即将到来的天下大乱之中,张家连一条破船都算不上,若仅依靠张家,他仍难逃随时覆灭的结局。
时间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张肃等大多数人却依然盲目乐观,只以为各地动荡与暴乱不过疥藓之疾,只要朝廷大军一到,随时可以扑灭。
所以,他们对于灾民依然蔑视,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灾民看似可欺,但当他们越来越多,一起站起来时,整个大苏王朝,都将在他们愤怒的咆哮中颤抖,然后不可避免地滑落进深渊。
届时,再没有人能够控制局面,大苏帝国将成为历史,而各路野心家也将纷纷而起,整个天下就此拉开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序幕。
宋宁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必须在天下大乱来临之前,积蓄出足够自保的力量。
宋宁是个极为果决的人,当即将家中的钱财全部拿了出来,于城外农庄大肆招揽流民。
当然,有限于自身的地位和财力,所谓的“大肆招揽”名不副实。实际上宋宁只是招揽了250人而已。
250人中,除150名青壮之外,剩下100人均为十岁上下的稚女儿童。之所以还招小孩,宋宁是打算亲自授业,作为弟子培养的。他将教他们习文断字、经济算数等实用之学。这100人因为年龄尚幼,三观性格等尚未定型,正好方便宋宁加以灌输和引导。
而150名青壮,宋宁则打算将之打造成为自己现在急需的私人武装及有力臂助。
乱世之中,唯有武力才是保障。
正所谓“枪杆子中出政权”,乱世之中,宋宁想要在短时间内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力量,目前来说,没有比招揽流民更好的方式了。
自古草莽出英雄。乱世之中,之所以能够涌现出许多豪杰,不是乱世中的人特别聪明,而是时势造英雄。太平年代的人们没有乱世的舞台,所以有志难舒,声名不显而已。
若非秦末乱世,刘邦不过泗水一亭长、萧何不过沛县一小吏、樊哙不过当地一屠夫而已。
若非三国乱世,刘备不过一织席贩履之徒、关羽不过一逃犯、诸葛亮也不过一书生而已。
所以,所谓英雄,也不过是普通人罢了。应该说,这天下所有的英雄豪杰,从一开始都只是普通人。之所以后面能一步步成为人人瞩目的英雄,除自身天赋超群、拥有巨大潜力外,时势、机遇、毅力、汗水、运气等也不可缺少。
宋宁相信,在这县城之内,在那城外流民之中,定然也存在着一些英雄人物。所谓高手在民间,只要有机会,这些人定然能够在乱世之中迸发出耀人眼目的光彩。
所以,对于自己私底下招揽的流民,宋宁十分上心。他亲自考察、培养,凡不符合他内心标准的不过施舍一两顿饭食而已。唯有忠实可靠、身怀技艺者他才会细心培养,委以重任。
对于这些人,宋宁可谓不惜血本,倾力栽培,力争将之打造成为只忠于自己的骨干力量、私人武装。
与此同时,宋宁利用张家的关系,迅速向当地的官僚阶级与士绅阶层渗透,在不断拓展自己人脉的同时,还将手伸向了张家的商贸与运输领域。
无论古今,不管动乱年代还是太平盛世,想要有一番作为,所需必备的条件都逃不过人、名、财三字。人指人才、人口,名指名望、名位,财指财富、钱粮。
这其中又属人才最为重要。宋宁招揽流民并倾力培养,为的就是储备人才,他不像世家豪门,本身就拥有各类人才,他一介白身,只能靠自己招揽和培养。
至于利用张家的关系结交当地官吏、乡绅以及涉足商业领域,则是为了拓宽交际、积累财富。
总的来说,宋宁做的还算成功。一年后,仕途上宋宁再次进步,成了户曹的实权人物。
人才上,他招揽的200名流民,最终通过他考验被他重用的共有30人,其中成年青壮10人,小孩20人。换句话说,150人最终他只取了10人,这比例低的叫人感动;小孩因为可塑性强些,比例要高些,但100名小孩他最终也只取了20人。
10名青壮,被宋宁安排到了自家管事、县中户曹、城外农庄、城中店铺等处,成了他如今的有力臂助。而20名小孩也在他的精心培养下飞速成长。
10个成年人中,有一人名叫聂忍者,沉稳干练、才赋超群,不仅刀枪棍棒,样样精通,且熟谙兵法,精于骑射,更难得的是忠诚可靠、人情练达,真可谓才德兼备、文武全才。如今已成为宋宁的左膀右臂,极受宋宁看重。
聂忍出身不凡,应是官宦子弟,只是不知犯了何事,全家被抓,他自己也沦为了罪犯。天幸胶东饥民暴乱,主家被抢,聂忍趁机和其他难民一起从北方逃了出来。因宋宁收留并帮他重新更换民籍,聂忍十分感激,很快便在10人中脱颖而出,被宋宁委以重任。
除聂忍外,另外9人也相当不错,分别是陈用、余九、褚卫、吴买、慕同、林猛、张英、罗鸿、谭霄,9人虽然比之聂忍有所不及,但也俱皆不凡,各有所长。
宋宁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分别予以重用。像陈用、余九有商业之才,长于治理政务,善于殖货,宋宁便让他二人打理自己的产业。
褚卫为人稳重,擅于统筹规划,安排管理,宋宁便让他做管事,协助妻子张茹打理宋府;
吴买头脑灵活,大胆心细,且处事圆滑,善于机变,宋宁便让他跟着自己到了户曹,帮他往来应酬,结交人脉。
慕同为人木讷,不善言辞,但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不仅精于农事,而且还会烧砖建房、打造农具,制作弓箭、刀枪等武器,是难得的技术性人才,宋宁便让他打理城外农庄。
林猛、张英、罗鸿、谭霄四人孔武有力,粗通拳脚,宋宁便让四人跟着聂忍学习武艺,训练私勇,保护宋家及名下产业。
20名小孩有12男8女,都是10岁上下,有好几个甚至没有名字。宋宁干脆统一给他们起名,根据年龄大小,12名男孩依次叫宋一、宋二、宋三……宋十二; 8名女孩则依次叫宋大乔、宋小乔、宋月乔、宋玉乔、宋诗桥、宋雨乔、宋雪乔、宋冰乔。
8名女孩的名字还好,12名男孩的名字可就十分敷衍了。不过12人年龄尚小,对这么操蛋的名字竟也没有异议,反而欢天喜地的不知多高兴。
宋宁见了,多少有些惭愧。不过,他就是重女轻男怎么了?12人的名字虽说俗了点,但简单易记,也挺好的嘛。
于是12人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