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汉末的混乱除去人为因素外,最关键的还有一个贯穿了整个中华历史的天灾。
干旱。
而这干旱不是简单的干旱,而是因为气温骤降所带来的农作物歉收。
毕竟在中国古代,种地那可是靠天吃饭的,要是因为天气寒冷使得农作物冻死,或者气温骤降使得百姓冻死,那样的伴随灾害接踵而至。
中华历史上至少有四次大规模的冰川时代,也就是后来统称的小冰期。
第一个冰期自周穆王二年,也就是西元前1000年,至东周平王东迁时,约西元前7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小冰河期。
第二个冰期自西汉成帝建使四年起,西元前29年,经东汉、三国、晋、南北朝至随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600年,长达六百多年,是第二个小冰河期。
第三个冰期从唐末,至元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小冰河期。
第四个冰期自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至清德宗光绪六年,西元1880年,前后长达五百馀年。
其中影响最大的两次冰期一个就是现在刘范所处的汉末,从西汉末年直至隋朝中期,前后超过六百年时间。
而第二个就是明清小冰河时期。
第一个间接完成了汉末,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大动荡,第二个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着名,这里就不多说了。
很遗憾刘范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冰期的开始,之后只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刘范要想在汉末生存,除去保证供暖外,最重要的便是为农作物保暖,因为无论是农牧的苜蓿草,还是水稻,棉花,桑树等农作物,在这个时代都面临着受冻问题。
更别说以后继续往北发展,气温只会更冷。
想想后世为何会出现五胡乱华,除去汉末三国的大动荡,西晋的无能外,冰期造成北方草原寒冷,牛羊大规模冻死,游牧部落不得不南下也是一大原因之一。
刘范想改游牧为农牧,除去保证牛羊,马匹,以及人能安然过冬外,最重要的就是苜蓿草同样需要安然过冬。
否则苜蓿草冻死,这些游牧民族依然会再起的。
更别说在北方种植水稻,粟米,小麦等粮食同样需要保暖处理。
但是刘范又不可能造个大房子,弄上壁炉啊,这些可是植物,需要光合作用,这一点刘范可是最清楚不过了。
不过,刘范来自后世,要想解决农作物保暖问题,自然不在话下,因为后世有温室大棚。
但是后世温室大多是塑料温室,在杜仲树还未开始产杜仲胶,橡胶树还远在数万里之外的中美洲,所以塑料温室并不在刘范的考虑范围。
刘范真正上心的是玻璃温室。
利用硬木,比如紫檀木,乌木,黄杨木等做成木框,将玻璃烧成一块透光性良好的整块玻璃,就如刘范所设计的那种玻璃窗样式,按内外两层安装在木框内,镶嵌即可,之后将这么一大块玻璃木框根据场地大小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不同的方向设计玻璃窗,进行开窗通风,在温室正面开一道玻璃门,用于进出,顶层玻璃通过木质房梁,柱子支撑,如此一个玻璃温室便制造完成。
刘范设计好后,便开始将自己的设计图纸交给了沈崇,并要求沈崇在十月前先打造一个一亩的玻璃温室。
沈崇拿着图纸,看了会后,便直接找木匠和玻璃厂进行制造去了。
当然,刘范使用木质材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现在要想打造后世那种钢结构还太早。
虽然自己有了钢铁,但是没有锻压机,锻造机,根本不能打造出这种温室钢结构,何况用水力虽然可以勉强驱动这种机器,但是压力小不说,还不稳定。
除非有蒸汽机,甚至电动机,才能提供稳定动力来源。
难道自己现在就要研究蒸汽机和电动机了。
刘范摇摇头,这在这个时代还太早了。
别说电动机,就瓦特那种蒸汽机自己就没戏。
当然造出纽可门机到是没什么难度,但除去抽水外,真没有更好的作用了,而且耗煤大,纯粹鸡肋。
要不先弄个纽可门机,再慢慢弄瓦特机。
刘范心中思索着。
八月十五日,刘焉来信,已经同意迎娶甄家和糜家女子,因为两家是一起来提亲的,所以刘焉决定将婚期都定在十一月十八日在洛阳举行。
刘宏也亲自下旨,宣刘范来洛阳。
刘范接报后,心中反复着,看来自己还得去趟洛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