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曜摩夷天华胥仙境,博望宝殿。
传布使主陶抗正在讲解凿空大帝郑丁寡的前世仙迹,其前世张骞被汉武帝派遣,前往大月氏联络,本意是夹攻匈奴。
张骞带领匈奴人堂邑父及百人使团,前往大月氏。
经匈奴,被俘,匈奴大单于军臣以属国公主兰茨为其妻,生两子张棉、张椒,被困十年,后设计逃脱。匈奴妻子兰茨誓死追随。两个儿子被带到陇右,放在汉人家中寄养。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此时的大月氏已经不是武帝派遣他之时的地点。匈奴挑唆乌孙攻击大月氏,他们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到了大月氏,说明来意。大月氏无意东还,张骞在这里逗留了一年多,无果而返。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
从莎车,经于阗、鄯善,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军臣单于病逝,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逃汉。
张骞趁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他的匈奴妻子兰茨、两个儿子张棉、张椒,被留在了他曾经担任左曲军候的天水郡流马苑。为啥要将它们留在天水?
张骞没能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使命,还丧失了百人使团,深恐皇帝责罚。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不但没有责罚,反而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兰茨及两子张棉、张椒均得到了封赏,两个儿子还被用为亭长,在天水郡当地方官。
张骞将西域见闻详加着述,历时三年,呈给武帝。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张骞被武帝派遣,追随大将军卫青征讨匈奴。因为他深知匈奴水草之处,使得卫青大获战功,击败匈奴。张骞也战功赫赫,汉武帝取“博广瞻望”之意,专设博望县,封其为博望侯。
两年后,随李广征讨匈奴,两人兵马失散,李广陷于苦战,四千人马损失殆尽。
张骞因迟援而被除国,博望侯爵取消,但其家眷落籍博望县,不再迁移。博望县人仍旧尊其为博望侯,他家受到博望人世代敬仰。
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来后,张骞掌握了十数国的语言,在西域各国还接触到身毒国商人,结为好友。身毒国就是唐代所谓的天竺,梵文中两个音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张骞还懂得印度古语——梵语。
汉武帝惜其人才难得,就又委派他到键为郡,住持通使身毒的大任。因西南夷错综复杂,张骞派出的四路使者无功而返。但探知西南夷诸国及部族的情形,为汉朝统一西南夷打下了基础。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这个中郎将官阶,实际上还是爵爷的阶位,虽然没有明确宣布复爵,但武帝等于是不宣而宣。
这次,汉武帝为了兑现张骞对西域各国曾经许下的诺言,派出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
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虽然没有成功,但汉武帝赐给乌孙的财宝,赢得了大汉的威信。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到安息、身毒、奄蔡、条支、犁轩,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张骞回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病逝。大行令,秦代及汉初为典客,九卿之一,掌管王朝对属国之交往等事务。
张骞之后的汉使,都自称博望侯,以赢得西域各国的信用,从此博望侯成为汉使的代称。大汉声威鹊起,西域各国渐次脱离匈奴,倒向大汉。
终至于在他逝后五十四年,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于乌垒城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朝开始控制西域各国,以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郑吉也以博望侯自居,上任之后,稳定住局势,才自称都护。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从此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古国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
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着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技术,汉使和军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凿空大帝的前世讲到这里,传布使主陶抗赞道:“汉族、汉人等字眼誉满全球,博望侯、大行令张骞的功劳居功至伟。
“张骞以大行令归天,住在元载孔升天汉族将相殿群,到了安史之乱后,看他自己开拓的丝绸之路,沿途被吐蕃控制,商旅通行如此不便,心中怅惘。
“于是转世投胎,誓要用新的办法,重新开通丝绸之路。投到了郑懿端家中,为其次子,成为叧血道人。陛下一生躬身践信,从不懈怠。以血洗辽太宗的巨大战果,为商界平德扫清障碍,使得后世帝王对商家莫不仰视。
“特别是阑干十虎中,二哥徐子云为亲传弟子,因而指导阑干十虎,在幽州擒获三贼,逼迫萧绰就范,使得宋辽之间正常通商。如今被天帝委以重任,封为凿空大帝,实在是实至名归。”
凿空大帝的前世今生,许多传奇经历,引起八大元帅的无限敬仰,好一阵亲热攀谈,恨不得将郑丁寡创立的血洗派故事,全部吃进肚子。那种荡气回肠的经历,世所罕见,实在是千古奇人。
继而香供大都督杨宗桓冲凿空大帝抱一抱拳,向诸位大帅也分别抱拳施礼,说道:“下面由宗桓来讲述八大帅中最高寿的保市大帅前世渊源。
“保市大帅乔逅,字会喜,爵为大金坊国公,生前即获封晋醋商神,寿至八十六岁。其前世乃南朝陈武帝陈霸先之父、追尊景帝陈文赞。”
乔会喜一听,摇头道:“陈霸先起于微末,必然有父祖的商业底子,这是必然。但其父陈文赞虽然是本帅前世,却不曾听说。”
杨宗桓说道:“陈文赞,字鬻笋,南朝宋吴兴郡长城县人。生于南齐建元二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享年六十五岁。以贩卖长城县紫笋茶起家,先走动于南北朝之间,继而卖到海外,至巨富,子孙遂起家。”
香供大都督杨宗桓所说的南齐建元二年,为公元480年。南梁大同十一年,是指公元545年。
陈文赞之所以给自己起字鬻笋,是因为他青年时期不好好干,而导致的一场重大家庭变故。他的字及从商履历,同样被儒家主导的史书排除在外。
不但陈文赞是茶商,他三个儿子陈谈先、陈霸先、陈休先,早年间一起跟父亲贩卖紫笋茶。陈武帝陈霸先的履历,儒家终归无法捏造,但没有写他三十七岁以前的详细成长历程。
许多名将三十七岁都战死了,而陈霸先才开始出道,这个履历就透露了儒家所写的史书在回避什么?
还好,史书提到了一点点陈霸先三十七岁前的经历,说他一开始在乡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做了油库吏。
这两个经历总不至于在青年时代一做就是二十年吧,在南北朝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没有任何一员名将超过十年还不出头。
还是太元正商上帝那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商人的伟大贡献在天帝那里不会被抹杀。这不,商天之上的香供大都督杨宗桓就清楚得很,会将陈文赞及其三个儿子的商业成就,讲个清清楚楚。
陈武帝陈霸先生于南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当时其父陈文赞二十三岁,祖父陈道巨三十九岁。陈道巨、陈文赞父子得到陈霸先的年龄,恰好是后来岳飞、岳云父子被冤杀的年龄。而且陈霸先上面还有一个哥哥陈谈先。
而宋朝杨文广明明是杨延昭的孙子,以史书来推算,乃杨延昭四十二岁得子,所以是荒唐的,不成立的。到了陈霸先这里,怎么就没人瞎扯他是陈道巨之子呢?人家是帝王么。
所以,在古代社会,男子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普遍结婚生子,这才是常态,否则,这个男子就是有毛病。以此来论,陈霸先似乎该提前三年出生。难道陈文赞发生了什么不测?
还真有事情发生。陈鬻笋乃汉代的太丘长陈寔的第十五世孙,其父陈道巨官至后梁太常卿,虽然算不上世家豪族,也算得上名门。
陈鬻笋是陈道巨十六岁得子。到了他这里,也是十五岁结婚,娶的是董羡仙。此女乃吴兴郡长城县茶商董富甲之女,比陈鬻笋大一岁,十六岁过门。董羡仙十二岁时,就出落得貌美绝伦,而陈鬻笋长得却并不出色。
这样配对,自然会招惹是非。董羡仙的姨夫是知名茶师,姨表哥李长岭比她大两岁,从小一起玩大,可谓是青梅竹马。
这就有意思了,陈文赞与董羡仙的婚姻到底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