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立扶苏母亲为后,除了有自己母亲赵姬的影响,还有便是担心楚国派系的再次壮大。
不过,在赵治出现之前,秦始皇最中意的太子依旧是扶苏,派扶苏随蒙恬戍北,也只是历练,增加其资历罢了。
然而,现在秦始皇心中有了丝不一样的想法,尤其是在赵治舍命相救之后。
倒也不是说,只是因为赵治救他一命,又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就将太子之位给赵治。
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从赵治献马蹄铁、冶铁术开始,到之后黜百家、尊儒术,造纸术,每一次都给了他极大的惊喜。
是他前半辈子从未有过的惊喜与惊骇。
除了有些小贪,没错,秦始皇觉得赵治有一点贪财。
不过,若是秦始皇得知赵治将麻沸散的药方无条件的给了两位太医后,恐怕也会在赵治贪财这一点上打一个问号。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赵治身后没有如扶苏般庞大而复杂的关系,赵治就像一张白纸。
这一点,原本是他不愿将赵治接到皇宫的原因,现在却成为他给予赵治太子之位的原因之一。
当下,即便他有意将太子之位给赵治,但仍然不打算将赵治立马接回宫。
赵治无关系无根基这一点,既是赵治的优点,也是赵治的缺点。
若此刻接赵治,并对外宣召其太子之位,那初来乍到的赵治并将成为众矢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受到所有人的关注甚至责难。
即使有他在背后支持,也难以堵住那些朝中臣,以及老贵族之口。
所以,秦始皇最先要做的就是给赵治起势,给赵治培养关系。
蒙恬与蒙毅就是秦始皇留给赵治的关系,这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内事不决问蒙毅,外事不决问蒙恬。
至于造势?
秦始皇也没打算在压了。
没错,赵治之名不显,完全是秦始皇压制的原因。
现在如今,大秦的冶铁业、造纸业都在蓬勃与迅速的发展,而这一切的最大贡献者就是赵治。
秦始皇开口道:“治儿……”
秦始皇刚开口,余光就瞥见赵治将手微微抬起,似乎只要他再说什么不该说的话,赵治就立马抬手捂住他嘴。
秦始皇看着赵治严阵以待的模样,不觉莞尔,然后才道:“刚才是我有些睡糊涂了,你这药劲够大的。”
秦始皇不准备再吓赵治,于是将太子一事暂且压下不提,等水到渠成再说。
赵治松了口气,将手放下,他都无所谓,只要易叔不再提即可。
赵治心里这般想着,目光不自觉的看了眼蒙毅。
秦始皇笑道:“易兄与我乃至交好友,我方才所言,他定不会外传,治儿放心吧。”
蒙毅闷声点头,他能怎么传?
这话就是从秦始皇口中传出,难道他再传回到秦始皇耳中?
在场三人,他不会乱传,赵治你又不敢乱传,所以根本不会有其他人知晓。
至于秦始皇自己亲自传出去?那赵治你就偷着乐吧。
因为,这代表你可能真的要当太子了。
听到义父都如此说,赵治也就放下心中忧虑,毕竟义父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而且,只要等到仙丹炼成,赵治也无惧这一切。
秦始皇解除赵治忧虑后,继续道:“治儿,你觉得你易叔如何?”
“非常好。”赵治直接道。
自从上次咸阳城易叔毫不犹豫的站在他这边,而且权力还大的一比,赵治就准备抱易叔大腿了。
没看到上菜的时候,他把菜都往易叔那边摆吗?
当然,赵治也知道易叔看重他,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他义父,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两边讨好不是?
秦始皇点点头,对着蒙毅道:“易兄,治儿待你至诚,望你以后多多帮扶治儿。”
秦始皇如同一位老父亲,带着儿子去见老朋友,然后让老朋友多多关照一下他儿子。
蒙毅虽然表面平静,但心中又是天翻地覆的震惊。
陛下此言何意?
难道真打算将赵治当储君培养?
蒙毅不敢细想,但又无法控制的多想,只因太过匪夷所思。
“赵……赵兄放心,我对贤侄一定会像对待亲儿……”
蒙毅急忙住嘴,差点说出悖逆之言,然后改口对赵治道:“贤侄,以后你若遇到什么难事,尽管来找我。”
“多谢易叔。”
既然义父铺路,赵治也就不客气了。
“不敢当……不用客气。”蒙毅说道。
秦始皇又说道:“治儿,你又是发明马蹄铁、冶铁术这种惊人之物,又是提出尊儒术这等惊世之论,可陛下却只赏赐你些许东西,你是否埋怨过陛下。”
“爹,你再说些什么呢?”赵治一边说着,一边抬手准备再次捂住义父的嘴。
赵治疑惑,好好的怎样又说起胡话了,药效应该早过去了啊。
“我建言献物,只为大秦长治,只为大秦久安,绝非贪图那一些赏赐之物,哪怕陛下分毫不赏,我也绝无怨言。”赵治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然后捂住义父的嘴。
秦始皇一个字都没信,然后声音从赵治手心中传出:“别捂了,易兄不会乱传。”
赵治不放,那也不能一直乱说啊。
“贤侄放心,在此屋中之言,只有我等三人知晓,绝不会有第四人知道。”
蒙毅在一旁颤声附和着,因为在他看到赵治捂住陛下的嘴时,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
关键是他发现陛下并未生气,所以更加胆战心惊起来。
蒙毅又补充一句道:“贤侄难道你还信不过你易叔,所以你……你把手松开吧。”
赵治看向蒙毅,见其一脸真诚,于是慢慢收回了手。
秦始皇也确如蒙毅所想,并未生气,在赵治松手后道:“治儿,莫要担心,你易叔信得过。”
蒙毅在一旁直点头,这已经不是信不信得过的问题,而是陛下说什么都是对的。
“你还是多休息吧。”赵治默默道。
不管易叔是否信得过,赵治觉得有些话还是少说为妙,不说为好。
孰不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切麻烦的根源都在一张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