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冬至节的第二天,循例推恩外戚宗室中有德行者。

先是,皇城使、秀州刺史、内侍押班赵世长为昭宣使。

这一位啊,是越懿王的四世孙。

越懿王,就是太祖次子,那个在高粱河之役后,被太宗训斥后自杀的可怜人。

可能是因为做了亏心事,也可能是因为舆论原因。

总之,真庙开始每年朝廷推恩,越懿王系雷打不动都能捞到一个名额。

今年中奖的就是这个赵世长了。

此君是赵守约之子,赵守约上面是赵唯吉,赵唯吉再往上就是赵德昭了。

所以,这位辈分算是赵煦的堂伯祖。

赏完越懿王,就轮到了真正的宗室自己人。

本来,有司是想要给扬王颢、荆王继续加封。

但扬王颢‘因卧疾’,所以由荆王‘代为辞谢’。

这位赵煦的四叔坚决辞让了朝廷加恩,只请求给亲贤宅增聘教授,以授诸子学问。

两宫自是从之,命有司挑选有才学之士,为亲贤宅教授。

然后就是外戚们抽奖了。

首先是,太皇太后的族兄庄宅使、知保州高遵治,以久历外任,勤勉有加的名义,升横班,为引进副使,命有司除遥郡,回京候阙。

接着就是高公绘、向宗良这一对难兄难弟,分别获奖。

其中高公绘以皇城使、光州团练使,出任京西兵马都总管,向宗良以皇城使、秀州刺史出任京东都路兵马钤辖。

傻子都知道,这两个人不会去上任。

因为,京西、京东的正任武职,不可能给外戚。

所以,这叫寄资,意思是寄托一资质。

有了这个资质,他们也就具备了出任对应地方实权官职的资格。

也就是与一路兵马都总管\/钤辖相对应的官职。

宗室、外戚排排坐,分果果。

元老大臣,自也如此。

太师文彦博之子,文贻庆自门通事舍人,转迁文思副使。

宣徽使、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之子张恕,以父修《元词典》有功,恩荫为承事郎。

致仕元老,保宁军节度使冯京孙冯传正,以恩荫为宣德郎。

另外就是,一直在京的孙固的病,已经养的差不多了。

所以,经文彦博举荐,孙固以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出知河南府,正式接过了冯京回京后空出来的位子。

同时,大名府的韩维,开始闹腾着要致仕。

赵煦不得不派出使者前去慰勉,并赐给茶酒。

赐给茶酒,在大宋的潜台词就是――您啊,还不能致仕,还得为国家发光发热才行。

没办法!

大名府这地方,是黄河要冲,战略高地。

每次黄河发大水,基本上大名府堤坝就得受一次考验!

懂治水,能配合,同时还能压得服下面官吏的老臣太少了。

左右不过是韩绛、韩维、冯京等聊聊数人。

在韩绛拜相后,韩维就是这些人里最靠谱的。

你要换其他和韩维地位差不多的老臣,让他们去治水,去巡视堤坝,检查河道。

恐怕人家屁股一撅,嘴巴里就甩出一句:此岂国朝善待儒臣之制?

这等工匠之事,胥吏之责,凭什么叫老夫上?

这不是侮辱人吗?

像当年王拱辰在大名府,什么时候见他去上过堤坝,看过河道?

人家天天带着一帮友人,到处饮酒作乐,写诗唱和,针砭时政,骂一骂在朝的宰执,还组了一个叫五老会的局,真真是潇洒至极!

至于庶政?

统统丢给下面的人!

甚至连签押都不肯!

摆明了就是不管事,出了问题也别找他。

正是因此,元丰八年冬天的洪灾,大名府堤坝才会出现那么多险情!

这都是王拱辰办的好事哇!

韩维就不一样了,人家是能吏!

办事情非常利索!

自其上任大名府以来,只要有空,就会上堤坝上转一转,看一看。

同时,他还足够年轻。

今年不到七十岁的他,还是有着足够的精力来处理各种事情,并且镇压各种魑魅魍魉。

唯一的问题是韩维功利性太强了。

总想着回朝进两府,拜任宰执,圆他的宰相梦。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韩绛在位,韩维、韩缜兄弟就不可能回朝。

即使韩绛将来致仕,为防权臣,韩维、韩缜三五年内,也不可能有拜任宰执的机会。

这叫: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也是大宋祖制,乃是与大小相制、异论相搅配合使用的一个制度。

简单的来说,就是防内,甚于防外。

对赵官家们来说,外部威胁,只是芥藓之疾。

内部的武臣、外戚、权臣谋乱,才是国家大患!

正是因此赵煦派人去慰勉,并赐茶酒的时候,再次打了皇考牌:公,皇考潜邸之臣朕之心腹倚靠也,今河北水患难消,舍公之外,朕能倚靠谁人?请公为国牺牲,朕必不负公!

同时还画了大饼:朕已意合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而――公正合该统领此书局。

这就是许诺,将来成立元大典书局时,让韩维来统领这个书局了。

顿时,韩维热泪盈眶,当即收回了请求致仕的奏疏。

并且表示,愿意在大名府为先帝,为陛下,站好最后一班岗。

潜台词其实就是――我只做完这一任啊!

而元丰新制,文臣州郡一任,被统一固定为三十六个月。

韩维是元丰八年八月,出判的大名府。

换而言之,他最多只做到元三年的八月。

这就头疼了!

但没办法!

只能是将就着!

至少,韩维还肯干活,而不是撂挑子。

好不容易安抚好韩维,大宋的新一次廷推,就再次开始了。

十一月甲戌,两宫正式下诏,命都堂吏部房,循故事上报符合执政标准之大臣名单。

都堂方面,自是早有准备。

旋即报上了一份多达十人的名单。

“苏颂、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许将、曾布、蔡京、邓绾……”赵煦看着名单,忽然眼睛一眯:“吕惠卿……”

“谁将吕惠卿的名字放进来了?”

“回禀大家,听说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冯景低着头汇报着。

“太皇太后?”赵煦愕然。

太皇太后不是最讨厌王安石和新党的吗?

而吕惠卿,可是新法的护法善神!

当年在汴京城一度是人厌鬼弃,连王安石的爱子王都和他闹翻了。

韩绛更是至今谈吕惠卿之名而色变!

太皇太后怎会将他的名字放进执政廷推的名单里?

赵煦有些想不通了。

冯景低着头,道:“回禀大家,臣也不知为何……”

“只听说,本来都堂名单上只有八人……”

“但两宫慈圣,各自内降旨意点了一人,凑成了十人……”

赵煦顿时奇怪了:“母后点了谁?”

他看向名单:“该不会是邓绾吧?”

邓绾邓文约,如今天下士大夫嘴里的士大夫之耻!

至于原因?

怪他自己喽!

当年谁叫他自己得意忘形,公开喊出了: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

这话是不错!

但公开喊出来,就是他邓绾的不对了。

于是,被清流围剿至今!

哪怕这一次的宋夏战争,邓绾主持的永兴军路,表现特别优异,特别是在支前方面,根据汇报,累计征募民夫、青壮以五十万日,向诸路转输粮草十余万石,布帛钱粮甲械不可计算!

但并没有卵用。

舆论物议,还是将之视作佞臣。

要不是赵煦护着,此刻,邓绾早就被贬去湖州,然后忧愤死于当地。

然后就会有其子邓洵武,因父仇而恨毒旧党。

在绍圣时代,对旧党的所有人展开疯狂报复与打击。

冯景低头道:“娘娘言,永兴军邓绾,先帝曾以为能,屡用知诸路,可堪良臣也。”

赵煦听着,撇撇嘴,根本不信这鬼话!

于是问道:“母后点邓绾,是在庆寿宫前,还是庆寿宫后?”

冯景想了想,答道:“庆寿宫之后……”

“哦!”赵煦明白了。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啊!

这邓绾当年在朝中,是吕惠卿和章的死敌!

如今,章势大,庆寿宫又不知为何,要任用吕惠卿。

向太后难免担忧,自然就会想要提拔一个同时能和章、吕惠卿唱对台戏的人。

而邓绾,无疑是最佳人选!

因为当年吕惠卿出知,就是邓绾搞的鬼!

因邓绾故,吕惠卿在地方州郡,徘徊了这么多年。

两个人的仇,已经是深到一定程度了。

以吕惠卿这说法马留记仇的性子,他是不可能也不会原谅邓绾的。

至于章?

当年,吕惠卿出知后,邓绾扣章帽子,导致章被迫出知湖州。

这两人的这个梁子,同样到现在都没有解开呢!

同时……

赵煦仔细看了看名单,发现这邓绾和名单上的其他人不是曾经有仇,就是立场上有仇。

所以……

“谁向母后推荐的?这么精准?”

向太后一直深居深宫,去那里知道,这些朝臣之间的恩怨情仇。

这肯定是有人出主意了。

不过,赵煦低着头,审视着名单,心道:“若依廷推规矩,吕惠卿也好,邓绾也罢,都是没有半点机会的!”

为什么?

因为票啊!

在京待制以上文臣,谁肯把票投给这两个人?

他们不怕自绝于天下吗?

所以,吕惠卿、邓绾一票都拿不到!

前者是因为大家都怕他!

而后者,则是大家都鄙夷他!

事实,也是如此。

两天后,紫宸殿上,第一次廷推票选。

在左相韩绛主持下,票选结果很快出炉。

太皇太后提名的吕惠卿,向太后提名的邓绾,是一票也没有拿到,全部吞蛋。

而得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的是苏颂。

苏颂一共拿到十五票!

其次就是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

赵煦身边的蔡京,勉勉强强,混了三票。

廷推结束,宰执上报结果。

向太后只是神色微微一凝,太皇太后的脸色,却已经拉了下去。

“好哇!”她紧紧攥着手。

“果然如此!”

“这吕惠卿,真是孤臣!”

这一次她点吕惠卿,其实并非是想任用吕惠卿。

毕竟,吕惠卿是王安石的门徒。

她纯粹只是想试一试,看看这朝廷上下的态度。

结果,却完全印证了太皇太后的猜想。

吕惠卿,真的是孤臣!

真的没有任何人支持他!

这下子,这位太皇太后就不爽了。

她也就难免猜疑起来。

实在是都堂上下,做的事情让太皇太后不得不猜疑!

她亲自点的人,一票也没有拿到!

这不仅仅意味着所有人都在排挤、打压吕惠卿。

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人肯给她面子!

而后者,无疑比前者,更让太皇太后心寒。

这也激起了她的斗志!

于是,下朝后,她就忍不住,对赵煦道:“官家,今日可看到了……”

“都堂上下,所有人都在非议、攻讦河东吕惠卿!”

“老身虽是妇人,但祖宗的教诲,不敢忘啦!”

可能是怕赵煦不懂,她特意点醒:“官家,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此太祖、太宗所以定天下,安四海的缘故!”

“切记,切记,不可忘记啊!”

赵煦没有搞清楚情况,便试探着道:“太母圣明,皇考在时,也教过孙臣这个道理。”

“皇考言:长江水清清,黄河水浊浊,都灌溉两岸千里,黄河泛滥就要治黄河,长江泛滥也要治长江。”

“不能因长江水清而偏纵,也不能因黄河水浊而不用。”

“此祖宗治天下的至理!”

太皇太后顿时道:“先帝所言甚是!”

“这正是祖宗‘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真理!”

“此番,都堂上下内外,都串联在一起了!”

“绝不能让这样的情况继续存在!”太皇太后脸色铁青着说道。

今天,她深感权威受损。

却根本不知,能让她将吕惠卿的名字放到廷推上,已经是都堂上下的最大让步了!

谁叫,那吕惠卿在多数人眼中是疯子,是屠夫,是不可理喻之人!

这一点,不分新党、旧党,是多数人公认的事情。

就如同,邓绾在天下人眼中等于奸佞小人,反复无常。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胡血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安平县男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三世情爱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