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常听讲官说,兼听则明。”潞王突然插话道:“是不是要召开廷议为好?”
“不成的。”
李太后到底临国多年,立刻否定了二儿子的天真提议,摇头道:“这种事,只有咱们娘儿几个拿定主意,一旦决定,就不能反复,不然的话,张先生的脸面,皇家的脸面,都要丢个光光。廷议总得是勋贵,文武大臣,还得召集言官科道,那些清流,走路没事都要踩几脚的人,有这么大题目给他们做文章还了得!”
万历虽然不是很赞同夺情,但对母亲的话还是很赞同的,言官科道号称清流,其实也是大佬羽翼下的乌鸦,一只只叫嚷的厉害,但真心为国的时候不多。万历虽然还未大婚,对言官清流们的嘴脸倒也很清楚了。
当下便是对母后的话大表赞同,不过潞王并没有受挫的表情,笑着道:“马家庄的事,儿子就听人说,这是大宗伯对抗张先生,要是这样的话,张先生也未必就是在朝官心中不可更易的,儿子以为,不妨将张惟功召来问问,母后和皇兄觉得如何?”
万历对惟功颇有不满,根子也是在这件事情上,所以这几天他都没召见惟功,惟功几次递牌子请见,也被万历赌气给回绝了,但惟功还是每天正常入宫,这样的勤谨还是叫万历有几分感动的,心里的怨气也就小了很多。
这几天,不仅仅是这件事,还有张惟贤的锦衣卫全面开动,将惟功的顺字行各店的经营状况和大致的利润都报了上来,虽然万历允许惟功赚钱买马,但真心没有想到惟功的利润有这么高,一想到臣子一年可能赚十万两以上……这是张惟贤估算出来的数字,虽然张惟贤已经觉得自己在高估了,但实际上是远远低估,但万历已经觉得自己的心绞痛的厉害了。
想到上次找惟功捐输时,那小子拿两千两金子就十分心疼,自己当时还十分感动,没想到是被这小子给耍了。
万历可没有想过,惟功真的一年赚十万的话,要给伙计发钱,要继续经营当然要留流动资金,他只是觉得,惟功身为自己第一亲信的亲从武臣,居然不肯将所赚银子贡出来大半,而只是一小半,他感觉十分伤心,也有**不被满足的愤怒,如果说马家庄的事他怀疑惟功不忠于自己,而被张居正私人市恩拉拢过去了,那么顺字行的事情,则是坐实了惟功的不纯……这可是比什么都严重的罪过!
但此时潞王的提议,万历也没有立场拒绝,特别是皇太后立刻便是道:“张惟功的话,皇帝素来还是能听进去的,就叫他来说说看吧!”
有此吩咐,则不等万历表示,立刻就是有内监到外廷去传人了,惟功就在外廷候着,没准就在乾清门外的禁军武官朝房内,这里就是他在内廷当差时的固定地方,现在就算在外头当了坐营官,里头的办公地点倒是还给他留着,光是这一点,也足见皇帝的宠信了。
果然,没等一会儿,惟功就是跟随着传人的内监一起进了慈圣宫门,看到大殿里的几个人,便是立刻在殿门外行起礼来。
“叫他不必多礼吧。”
太后视惟功也是当一个晚辈的感觉,这小子和皇帝是总角之交,老成可靠,忠诚上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大明皇家除了开国那几年忌惮过功臣,自靖难之后,对勋戚功臣的信任就是与日俱增,惟功是有多种身份的加持,皇家的信任也是理所应当。
“礼不可废。”
惟功在外听见了,大声答着,先毕恭毕敬的向皇太后行礼了,然后又毕恭毕敬的向皇帝行了礼,接着就是略显随意的向潞王行了礼,最后进殿时,用眼神向冯保致意。
若是单独在外,惟功遇着冯保也是要大礼参拜的,但这时是在君前,臣子和家奴不管身份相差多远,那也是绝不能当着君上的面来互相行礼的。
俟惟功见礼毕,当然还是冯保上前,将适才君臣几个议论的话题向惟功解说了,在他述说的时候,惟功并没有什么特异的表情,哪怕就说起他在马家庄杀伤多人被弹劾的事情,他也是没有什么紧张的样子,见到惟功的模样,哪怕是太后也在心里夸赞,这个孩子有静气,遇事不乱。
“臣得先请罪。”
惟功等冯保说完后就跪了下来,叩首道:“臣虽然是救人心切,但杀伤多人,影响颇为恶劣,臣要请罪。”
“哼。”万历冷哼一声,怒道:“你现在才知道请罪了,当时出手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清楚再动手呢?”
“臣要复奏的就是这一点。”惟功坦然道:“叫臣再选择一次的话,臣还是会选择动手的。只是会尽量把事做好一些,不要杀人……那些人还是百姓,不是贼匪,杀之不祥。而臣选择再次动手,是因为臣做的不错,臣与沈知县在马家庄做的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明天下,如果臣为了自己,明哲保身的话,臣就不会闯下这样的祸事出来了。事实上,臣就算是打猎不小心杀伤人命,也不过就是赔钱就行了,不会惹起这样的轩然大波的。但为了国事,臣避无可避,惟有挺身而上。”
“哦?张惟功你的说法,很象一个儒臣啊。”
万历颇感震动,心里也是有新奇之感,一直以来,张惟功在他心里就是一个武臣,而且是武艺高强,对自己忠诚,同时还算聪明,能做生意发了财的武臣而已……以万历经历的纯粹的帝王和儒臣们的影响,心中说对勋臣和武臣没有偏见是不可能的……忠诚上勋贵武臣应该也是可信的,但那是因为与皇家共富贵所致,不象儒臣们号称是读书养气,以孔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节操……当然万历肯定也想象不到,那些每天对自己大吹牛皮的文臣,在自己死了几十年后,先是在北京千余文官跪迎李闯,几乎没几个殉国的,然后那些拼死反对崇祯捐输借助,也反对征收商税,反对开矿,自己却偷偷挖矿的大臣们一个个富的流油,据可靠的记录,李自成在京城发了几千万两银子的财,其中内库银有限,大半倒是从勋贵和文官身上用夹棍夹出来的。
这些文官,先降李自成,后来满清大兵一至,大家又立刻选择再降清,节操这两个不要说摔在地上了,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好么……但这种事是国家灭亡时才看的出来,最少在现在的万历眼前,文臣个个大义凛然,言必说孔孟,什么仁恕忠直,大义节操,反正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文臣所特有的,是读书养气培养出来的,他们都有高尚的节操,不贪财不好色,个个白莲花一般的高贵无暇,而除此之外,也就是节妇能和他们比比了,至于太监就是小人之尤,勋贵武臣也高明不到哪去,是需要小心提防和镇压的,只要皇帝稍有疑问,他们就会搬出唐末藩镇之祸来做比喻,至于本朝也有石亨和曹家子侄这样在京城兴兵谋反的例子,就在几十年前,还有江彬这个武将图谋不轨,当然,这些阴谋都是被文官们识破并压服下去的,文官们殚精竭虑,保卫了皇权,是皇帝最忠诚和唯一忠诚的臣子,如果皇帝想要国泰民安的话,那就只能信任文官,当然,按主流的正确说法就是信贤臣,远小人,这样自然会风调雨顺,国家富强。
这就是“道”,在“道”之外的一切,都是技术流,不得道,只讲治术,那只能是小臣,心胸中没有大格局,是夏虫不足语冰。
象宋朝儒臣那样,治河他们要说话,边防他们要说话,铸钱他们要说话,大道理说的头头是道,如果皇帝任何一个儒臣去治河,他们就会表示不满,“此非国家待儒臣之道”!也就是说,他们是只管发议论而不能管实际业务的,至于有能力去做实事的人呢,在他们眼中又是只懂得奇技淫巧的“小人”,象张居正将潘季训已经提到工部侍郎的位子上了,文官们对这样的事肯定抱以敌意的,几个讲官没少对万历吹风,不过万历也不是傻子,知道潘季驯这样的治河人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所以嘴上唯唯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
但张惟功一个勋贵武臣,居然也是有这么掷地有声的话说出来,这实在叫万历感觉十分惊愕,并微微有感动之感。
“臣虽然没有读书应考。”惟功叩首道:“但也不是不读书明理啊。”
惟功喜欢读书,这个内廷倒是人人知道,太后颔首道:“张惟功确实是文武全才,忠心也很可嘉,不过,还是认真说说你心底的看法吧。”
“是,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既然太后和皇帝有旨,惟功自然是将马家庄发生的事情如实道来,他重点将沈榜的话又完全发挥了一次,在皇太后和皇帝听到宛平田亩和人丁消长的数据时,确实有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