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差点掀翻放映厅!
久久都未停歇!
这次首映礼来了很多的港星,点映的观众也都是喜欢港片的。
这部《无双》第一遍看下来,虽然可能有些细节没想明白,但整个故事在影片的最后被交代得很清楚。
片头被逮捕的李问就是画家,他编造了另一个不存在的“画家”成功脱身,却在最后被自己女人炸死。
影片结构前后呼应,完成闭环,中间有枪战,结尾有反转,港片多久没有过这么好的剧本了?
被翰博请来的一众港星带头鼓掌,甚至有些激动的观众眼眶都有些湿润。
主创人员在掌声中上台,接受观众的赞美。
周百荣走在李澈前边,一边微笑一边轻轻鼓掌,等站定后,他低头靠近李澈小声道:“我怎么感觉你的表演比我更出色?”
他平时在港城也不轻易离开,这次首映他跟李澈一样,都是第一次看到影片成品。
首映礼后,接下来的路演他也没精力参加几场。
“我勉强才跟上荣哥。”
李澈也笑着低声道。
李澈扮演的李问,在和周百荣一起的对手戏里,受气包演的活灵活现,但在画家李问的戏份里,李澈飞扬跋扈,意气张扬,完全不输周百荣的风范。
而且,李问这个角色里,并不是只有周百荣所扮演的“画家”的特点。
这个他编造出来的人物,处处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同样那个故事里的李问,所拥有的挣扎纠结、对情感的逃避执着也是李问的一部分。
这一点在李问和“画家”融合后,有限的戏份里,李澈必须融合起来。
从最终成片效果看,李澈完成的异常出色。
所以,周百荣才会心生感慨,觉得影片中李澈的表现压过了自己。
明明刚进剧组时,李澈跟他对戏还有些难度……
不过周百荣心思转过后,笑容更盛。
毕竟不再是年轻时候,周百荣那会儿对这些东西还会争强好胜,如今看到后生成长,心中的感慨欣慰却是更多。
何况李澈表现得越优秀,《无双》的质量越好,票房肯定能卖的更多。
只是,如何李澈是港城人就好了……
不然以他的才华,港城演艺界肯定会花费所有资源力捧他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
周百荣的这种心思,在场的不少港城明星心中都有想过。
即便是霍文安掌舵,可《无双》这个剧本的港味儿太足了,而且据他所讲,每句台词都是李澈自己完成的,这也太难得了。
港城演艺界后继无人,每次港片内地上映都被影迷吐槽,年年都是50多岁的老面孔,演技再好也要看烦了。
然而没有这些老面孔,拍出来的港片更没人看。
年轻一辈,一个比一个更让人失望。
从现场的反应也能看出来,在影片放映之前,全场的焦点在周百荣,影片放映之后,焦点转移到了李澈!
主演加编剧,和完全不输周百荣的表演,时隔多年后重返大荧幕,李澈的表现惊艳了所有人!
“不过,我觉得自己的发挥比你更出色。”
开完张博的玩笑,林文静在李澈面前谈话更随意了些。
李澈点点头。
“祝你能上热搜。”
演技方面虽然李澈完成了更复杂的表演,但不得不说,影片中“阮文”秀清在心死时的含泪抽的那根事后烟,几乎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无双》的首场点映效果超出预期,差不多每个观众都给出来好评!
这次放映各家院线的人都有参加,在随后的饭桌上,他们也纷纷称赞,说这次点映比之前试映的时候好了很多,片子节奏更快,试映时叙事节奏稍显啰嗦。
据饭局后张博所估计,最终上映时可能会再多给出5%的排片。
当天晚上,第一批影评就已出炉。
评分网站上,出的所有影评都是五星好评!
“梦回黄金时代!《无双》君临暑期档!”
“周百荣李澈同台飙戏,剧情炸裂烧脑,绝对看过瘾!”
“暑期档票房冠军预定?《无双》首场点映,全场无差评!”
“没有一个喜欢港片的影迷不会被《无双》征服!”
……
微信公众号上、微博大V们的影评也是齐刷刷的盛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影评,来自在影迷中虽然小众,但风评上佳的一位影评人,以独立客观着称的他今天给出的几遍院线影片的影评都是批评,却给了《无双》第一篇高评分影评。
虽然文章的题目颇具争议——
《无双》:十年后港片终于能讲好故事。
“可能是怕我破口大骂影响票房,翰博没有邀请我参加点映,不过我仍然想办法混进了首映场。
“对我个人来说,《无双》的结构并不复杂,故事也不算烧脑。多年的观影经验让我一开始就笃定了李问的身份,直到影片结束的所谓反转也没能打我的脸。
“但我仍然认为这部影片是今年最值得去电影院看的一部,也是近十年来的最佳港片。我丝毫不怀疑它会打破港片的票房记录。
“近十年来的港片在拍摄技术上从来不差半点儿,但是他们却十年时间都没能讲好一个故事,只想着往一部影片里塞进尽可能多的、过往他们取得过成功的元素。
“而内地出身的李澈帮忙讲好了故事,尽管他同样在《无双》里塞满了经典港片元素。
“没错,《无双》好就好在它讲好了一个故事。
“影片中李问讲好了画家的故事,影片外霍文安与李澈讲好了李问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有巧思,有感动,有细节,看完之后还能让人回味,想接着再去看第二遍。
“当然,《无双》的好也不止于此,我还很喜欢《无双》中感情戏的设计,它很狗血,却很合适,戏份没有喧宾夺主,而是补充完善了整个故事。
“李问看上去强大,实际却无比迷茫,他对阮文的感情莫名执着,对秀清的感情只会逃避。感情戏补全了李问的人物形象,让他更加鲜活立体。
“由此,我们才会觉得李问能讲出那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