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兴武天皇陛下,板载!兴武天皇陛下,板载......”

大阪城下町方向上忽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把正在大阪城本丸内吃午饭的德川赖宣吓了一跳,正被他用筷子夹着的一个小肉丸也差一点掉在桌子上——德川赖宣和赖房的饮食习惯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武士都不同,他喜欢吃粗劣的肉食和糙米饭,不喜欢精美的糕点和素食,也不喜欢吃鱼。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种打小跟着德川家康生活而养成的饮食习惯,赖宣、赖房两兄弟都长得非常高大,有着在日本非常少见的身材。

另外,赖宣和赖房还非常注重武艺练习。现在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坚持骑马射箭耍大枪。所以这两位身体都不错,寿命也比较长。

其中赖宣在历史上更是活到了70高龄!他的继承人光贞更能活,活到80岁才死去。赖宣的孙子德川吉宗活命的本事差一点,活到66岁。不过这祖孙三人的寿命,都够得上明君的门槛了——活得久也是成为一个明君的重要条件嘛,如果命太短,啥事儿都没来得及干就死了,也显不出英明啊!即便能显出英明,但是却难以克尽全功,必然让人扼腕叹息。

譬如历史上的周世祖若能多活个20年,在明君界的排位怎么都能再提升不少名次吧?

而如赖宣这样的,如果三四十岁就挂了,哪儿还有现在以大阪115万石藩主之威,驻守大阪城抗拒天皇大军的雄风?

不过饶是这样一位威风凛凛的明君,现在也被大阪町人的欢呼吓了一跳......大阪城下町有30多万人口呢,不说个个都是人才,但其实也不乏能人“财”俊。

而“大阪豪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怖”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日本国的诸侯在财政、营建、领土经营,乃至个人享受方面,都离不开大阪豪商。去年因为黄金价格大涨,相对应的米价大跌,结果不知怎么就搞垮了一批大阪豪商。然后包括德川幕府在内,凡是德川一方所有的领主日子都不好过。

稻米和特产都很难卖出去,即便卖出去了也没什么价。钱更是很难借进来,即使能借到,利息也高得让人发疯。而火药和各种兵器、盔甲、马匹更很难买来......现在各家都在扩军备战,在这当口居然没处买兵器、买盔甲、买马匹、买火药!这事儿可真是急死人啊!

而到了今年,大阪的商人们似乎恢复了一点元气,终于可以为将军和大名们办点事儿了。

所以德川赖宣就拿出多年积攒的黄金,通过几个可靠的纪州藩御用商人去采购一大批火药,准备用于大阪笼城战。

现在这批火药还没运到,大阪城下町那边怎么就忽然有人大喊“兴武天皇陛下板载”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兴武天皇不是还在淡路岛吗?不会已经到了大阪湾了吧?

可就算她已经到了,大阪城下町的人们也不应该山呼万岁啊!

他们这些人之前是将军治下的百姓,现在属于大阪藩,而兴武天皇是大阪藩的敌人......他们这样是叛国!

大阪城下町有人叛国,可为什么没有人去镇压?伊势津藩的藩主藤堂高次在干什么?防守大阪城下町的可是津藩的4000精兵啊!

原来德川赖宣这个大阪115万石的藩主手握的兵马还不仅仅是大阪藩的大军,还包括纪州田边藩、纪州新宫藩、和泉岸和田藩、和泉伯太藩、河内狭山藩(北条家)、河内丹南藩、摄津高槻藩、摄津麻田藩、摄津尼崎藩、摄津三田藩、伊势津藩(藤堂家)、伊势久居藩(藤堂分家)、阿波德岛藩(蜂须贺家)、伊予宇和岛藩、伊予松山藩、伊予西条藩、伊予今治藩等十六个藩主的近大军。

其中由藤堂高虎的儿子藤堂高次率领的4000津藩精兵,更是以新法所练之兵,由四个装备着长枪、铁炮的千人番组成。所以被德川赖宣委以防御和弹压大阪城下町的重任!

想到这里,明君德川赖宣可就没心思吃他的炸小肉丸子了......他得搞清楚藤堂高次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不阻止大阪城下町的乱民闹事?

不过没等他走出大阪城的本丸御殿,狭山藩的藩主北条氏宗已经急急忙忙的奔来了。

这个北条氏宗是北条氏康的第四子北条氏规的后人,关八州的后北条政权灭亡后,氏规追随后北条的末代家督氏直一起去高野山隐居。后来两人因为德川家康向秀吉求情,所以重新得到任用,氏直得到了一万石领地,氏规得到两千石领地。后来氏直早死没有儿子,他的领地就给了氏规的儿子氏盛,后来氏盛又继承了氏规的领地,所以就有了一万两千石的狭山藩。而氏宗则是氏盛的孙子,今年30多岁,长得矮小清秀,有点像个女孩。可惜他爹死得太早,所以他年纪很小就当了藩主,失去了给家光当小姓的机会,要不然就不止一万两千石了.......

而德川赖宣是个老直男,根本瞧不上北条氏宗的柔媚,所以也没有重用他的意思,只是命他带着狭山藩的100人看守大阪外壕上的木桥。

现在看见他慌慌张张跑了来,就扯开喉咙大呼:“北条扫部(扫部是官位,是管扫大街的官,狭山藩太穷,大官运动不到,就只能弄个扫地官了,北条氏康在天之灵见了,多半也得流泪),为何如此慌张?难道是敌人已经到了木桥上了?”

北条氏宗看见德川赖宣,赶忙趴下行礼,大声报告道:“大阪右大将(赖宣封了右近卫大将),出了大事了,兴武院的叛军似乎正在大阪码头登陆,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大阪城下町内!”

“纳尼?”德川赖宣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大和川和淀川入海口处都有炮台啊!防守炮台的可是伊予西条藩和伊予今治藩的武士,他们是不可能叛变的!你说,兴武院的叛军是怎么拿下大和川炮台和淀川炮台的?”

西条藩和今治藩都是亲藩,实力不大,一个领有石,一个领有石,封地在四国岛的伊予国,现在已经被兴武院的军队给夺取了......两个藩的藩主都带着几百人跑到大阪,投奔了德川赖宣。赖宣则让这两个藩的武士去协防大和川炮台和淀川炮台。

这两座炮台是用来阻止兴武院所部在大阪港口登陆的,一旦落入兴武院军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兴武院的军队又怎么可能不动声色就夺取大和川炮台和淀川炮台?就算偷袭,也不会一点动静都没有吧?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另外,大阪城下町内还驻扎着4000津藩精兵!西条藩和今治藩的军队不堪,津藩精兵也不堪?反应都没有就让敌人在码头登陆,然后大摇大摆的进入城下町?

“大阪右大将......”北条氏宗的声音都有点发抖了,“应该是有人叛变了......是有人叛变了!”

他的语气一开始有些犹疑,但马上变得非常坚定。

德川赖宣问:“是谁?快说!是不是藤堂高次叛变了?”

“是,是津藩兵叛变了!”北条氏宗说,“从城下町那边跑过来的各藩武士都说是藤堂摄津守的兵马倒戈了!”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我在异界开镖局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安平县男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三世情爱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