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阿信用一个月时间如何做到巨亏186亿hKd的。
先说下背景。
1990年,小阿信在港岛成立,业务集中在港岛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属于属于阿信子公司。
阿信在荣老板主事后开始了一系列并购,在5年内至少将公司的市值拉高了10倍。
可是,由这样一位人物定下的投资策略,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宏观的锅还是由次贷危机来背,这场危机和经济体整体的不景气导致货币贬值。
小阿信在澳大利亚有铁矿投资项目,已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
2008年10月20日,小阿信首到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hKd,至今巨额亏损已扩大到186亿hKd。
之后,更是以每天1.1亿hKd的惊人亏损快步冲刺。
该消息公布后,港股矩阵小阿信股价大跌55.1%。
10月22日,港岛证监会对小阿信的巨额亏损展开调查。
10月23日,小阿信董事局主席容老板连夜飞往bJ求援。
小阿信是港岛恒生指数最大成分股之一,其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阿信港岛集团有限公司。
1990年阿信港岛与泰富发展合并,于1991年正式更名为小阿信有限公司。
小阿信股权分散,阿信集团虽是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不足30%。
容老板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9%,同时担任集团主席。
在荣家的执掌下,小阿信业绩斐然。
公司有三大主义,特钢,房地产和航空。
小阿信是我们最大的专业特钢生产企业,特钢业务占了公司总资产的25%。
2006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为摆脱海外矿山协制做强特钢业务,小阿信投资4.15亿美元,从澳大利亚富商帕尔默手中买下两座总储量约20亿吨的磁铁矿开采权以及剩余40亿t铁矿的认购权。
由于铁矿项目位于澳洲,所以支付公司购买设备都要花2元。
而按国际惯例,铁矿石以美元计价结算,小阿信赚美元花澳元,因此面临着澳元兑美元升值的风险。
澳元是有名的商品货币。
所谓商品货币就是汇率与大宗商品价格挂钩,在大宗商品牛市时,商品货币也会跟着升值。
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铁矿石迎来史上最长繁荣期,澳元汇率跟着铁矿价格猛涨。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铁矿石需求锐减,澳元直线暴跌。
但当年年底随着我们推出4万亿计划,澳元直线反弹,小阿信买铁矿的2006年正是铁矿价格和澳元汇率快速上涨的阶段。
从2001年~2006年,澳元兑美元汇率涨幅高达100%,甚至有分析师预测澳元兑美元将升值到1:1的平价水平。
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中性,在2007年与13家银行签订了总场口94亿澳元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2007年的我们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对铁矿石的胃口越来越大。
理论上,铁矿石价格连带着澳元价格在未来几年会持续坚挺,小阿信在这个时点淘宝澳元没有问题。
但西澳铁矿的预计投资额约30亿澳元,而小阿信与银行签订的外汇衍生品风险敞口却高达94亿澳元,这意味着小阿信超过一半的头寸是单纯压住澳元升值而非对冲风险。
套保做成投机,贪图澳元的升值收益,这是小阿信巨亏的关键原因。
小阿信巨亏的第二个原因是投资了结构复杂的累积外汇期权---I kill you later。
2008年10小阿信与花旗,汇丰,德意志,渣打等13家国际投行签订了规模巨大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的英文全称是dist accumulator,简称accumulato。
r由于风险巨大,加上发音类似accumulator也被戏称为I kill you later。
累计外汇期权是一种奇异期权,它是由一个代敲出条款的价内认购期权,外加两个价外认沽齐全组成。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澳元对美元汇率是1:0.87,也就是一澳元能够兑换0.87美元,小阿信代付与花旗银行签订协议,约定一年之后,如果澳元兑美元汇率在0.85至0.9之间,那么小阿信有权以0.85的行权价低价买入1亿澳元。
如果澳元兑美元汇率升值到0.9以上,那么敲出条款生效,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终止。
如果澳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至0.85以下,那么小阿信有义务以0.85的行权价高价,而且双倍买入2亿澳元。
简单说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就是将汇率分成三个区间,第一个区间呢是0.9以上,比如当汇率是0.9 20,敲出条款生效,期权合约自动解除,双方不赚不赔,第二个区间是0.85~0.9之间。
比如汇率是0.88,此时小阿信有权以0.85的行权价,也就是拿8500万美元低价兑换1亿澳元,净赚300万美元。
第三个区间是0.85以下,比如汇率是0.80,此时小阿信有义务以0.85的高价双倍买入澳元,也就是用万美元买入2亿元,亏损1000万美元,从小阿信的角度看买入。
一份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就等于买入了一份执行价0.85,敲出价0.90的认购期权,同时卖出两份执行价0.85的认估期权。
可以看到在澳元升值时,因为存在超出条款,小阿信的收益有上限,而当澳元贬值时,因为认沽期权翻倍,所以小阿信的亏损加速,而且几乎无下限。
2007年下半年澳元持续升值,对美元汇率1度升值超16%,小阿信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积累了大量浮盈,此时美国次贷危机已出现苗头。
由于澳洲本土机构相对保守,持有的美国次贷产品很少,所以市场普遍认为金融风暴不会波及澳大利亚。
2008年9月,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突然破产倒闭,全球金融市场风云突变,美国的金融危机快速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
经济衰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坐在矿车上的澳大利亚经济熄火。
为了托底经济,此后一个月澳大利亚央行接连两次降息,第二次的降息幅度更是高达100个基点。
央行降息,矿价暴跌,这导致曾经坚挺的澳元汇率闪崩,对美元汇率最低跌至0.6美元,对一澳元跌幅接近40%。
2008年10月17日,由于澳元持续贬值,小阿信已确认的损失8亿港元,未确认的损失高达147亿港元。
2008年10月20日,小阿信发布公告,披露了总计155.07亿港元的亏损。
巨亏事件曝光后,小阿信于次日深夜宣布出手旗下子公司大昌行56.67%的股权,套现8.86亿港元。
但相比尚未兑现的147亿港元,潜在亏损,8.86亿港元资金杯水车薪。
求援是肯定的,这已经不是小阿信第一次向集团救援。
早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小阿信股价从51港元暴跌至九港元,当时荣老板等管理层在银行做了规模较大的股权质押贷款,股价跌去八成,导致质押物价值严重不足。
未按时追加担保抵押物,荣老板不得不向阿信集团求助,并从集团获得了总计10.625亿港元的贷款支持。
这次的外汇巨亏155亿港元之后,小阿信再次向集团求助。
消息传到北边后,阿信集团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对小阿信的核心业务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国泰航空,港岛东西两个隧道,三个特钢制造厂,澳大利亚铁矿等。
工作组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小阿信资产优良,核心业务运行正常。
第二,如果恒指最大成分股中心态出问题,那不但会影响中性品牌,同时会影响港岛金融市场稳定。
于是赴港岛与小阿信的期权交易对手谈判寻求解决方案,并协助小阿信善后。
2008年11月,阿信集团拿出了对小阿信的救助方案,救助方案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备用信贷,阿信集团向小阿信提供了15亿美元备用性贷款,备用信贷就是随借随还的无抵押贷款,利率按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上浮0.28%计算,主要是为了防止中性态富出现流动性问题。
第二部分是可转债,阿信集团认购了小阿信发行的15亿美元可转债转股价格八港元每股。
第三部分是合约更替,根据小阿信的重组公告,总计87亿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被一分为二,其中30亿澳元由小阿信继续持有,但必须将之前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变更为普通的远期外汇合约。
剩下的57亿澳元全部转给阿信集团,同时小阿信向阿信集团支付93亿港元。
这相当于阿信集团用93亿港元买断了小阿信57亿澳元期权的风险。
重组方案完成后,小阿信的损失被锁定在156亿港元。
2008年11月13日,小阿信在港交所复牌当天恒指大跌700点,但小阿信逆势走强,尾盘收报6.62港元,叫停牌前上涨9.24%。
之前阿信集团以八港元每股的价格认购了15亿美元小阿信可转债,在可转债发行完成后,阿信集团随即进行了转股,其持有的小阿信股份上升至57%,成为绝对控股股东,而小阿信主席容老板的持股比例则从19%降至11.48%。
2009年初,港岛证监会对小阿信管理层展开调查,市场关于荣老板健辞职的传言四起,但荣老板本人并无辞职意向。
2009年3月25日,小阿信发布2008年财报,受汇率事件影响,2008年净亏损126.62亿港元。
2009年4月3日,港岛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对阿信大厦进行突击检查,警方要求小阿信就2007年及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以及2007年7月1日~2009年3月16日发出的公告提供若干资料,以调查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包括公司董事长的虚假陈述。
2009年四月7日上午,阿信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来到港岛阿信大厦。
第二天下午,小阿信发布公告称,两位创始人荣老板和范老板分别辞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位。
荣老板在其辞职函内表示,由于商业罪案调查科于四月3日发出的搜查令,要求本公司及董事提供资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面对这个事实,他相信退位对公司最为有利,因此恳请董事会接纳其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