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善贷,应天府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乾清宫大殿里,隆庆皇帝坐在御座上,有些奇怪的问话。

最近一段时间,他已经看到七八本弹劾海瑞的奏疏,所有上奏的科道言官众口一词,说海瑞昏聩,不适合继续坐在现在的位置上。

舒化上了第二本弹劾奏疏,列举了海瑞的仕途,特别是他在户部的经历,认为以他刚正不阿的作风,更加适合在南京总督粮储。

总督粮储,是专差御史名,置于南京,嘉靖以前以南京都察院都御史为之。嘉靖二十六年后以南京户部和南京都察院官员领之。

虽然都有“总督”二字,但是总督南京粮草和那些节制一方,总领一方军务的重臣还是相差很远,简称自然也不能是总督,而是粮台。

当然,因为中国自古到今对粮食的重视,所以这个职位也不能算差,但肯定没法和应天巡抚相比。

魏广德还没开口,就听到隆庆皇帝继续说道:“海瑞才去应天半年,之前治理地方水患还是多有成效,南京亦有报功奏疏,怎么这么短的时间就大变样,好似他在应天府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一样,他得罪谁了?”

前面的话还算正常,但最后一句话却让魏广德心里一惊,知道隆庆皇帝或许已经知道了,或许只是猜的,但他知道海瑞肯定是在南边和人斗起来了。

海瑞在京城的名声很好,魏广德相信隆庆皇帝肯定知道。

虽然对他当年上《治安疏》一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还不确定,但毕竟时过境迁,想来即便有些不愉快也早就忘了。

现在他才是皇帝,掌握一个官员升迁贬黜大权,自然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皇帝,或许是不想看到他任命的官员被下面人联手斗倒。

不过这话,难道不应该是对高拱说的吗?

为什么会和自己说?

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在魏广德心里泛起滔天巨浪,他不确定隆庆皇帝是否知道他们的算计。

只是皇帝问话,魏广德也必须要回答的,于好在一切都只是在心里想,脸上并未有分毫显露。

做了这么久的官,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能做到的,于是强作镇定说道:“陛下,据臣听说,好像是海巡抚在应天十府推行一条鞭法后,许多之前失地百姓沐浴天恩,又因海青天之名,纷纷状告地方豪强,想要拿回失地和身契。”

“他们是强取豪夺?”

隆庆皇帝又问道,语气中没有一点情绪。

“这个,据臣听说,应该是你情我愿,只不过现在反悔了,但好像涉及面极广,也不排除有人是被持强凌弱,强索去的田地。”

魏广德也不知道徐家在松江府怎么搜刮的土地,但是想来其中除了为躲避赋役,要不乏被强要的土地。

比如徐家收到两块大地,之间连接的小块田地,若田地主人不愿意投献或者卖出,就不排除被强索。

不过从目前情况知道的就是,徐家在松江府及周边拥有庞大田地是不争的事实,来源也未必合法。

“是哪家的田地,居然能指使朕的科道为他们说话。”

隆庆皇帝显然就是明知故问,因为他不经意间说话的语气很是轻佻。

“据说是华亭县徐家,也就是致仕老臣徐阶徐阁老家族的田地。”

魏广德回答道。

“这就难怪了,关于徐家的事儿,你知道多少,都给我说说,我很是好奇,外面都怎么传的。”

于是,魏广德就把最近京城流传的消息一五一十说了一遍,他相信此事隆庆皇帝肯定是从厂卫那里知道了情况,而召自己就是想确定真实性。

“徐家到底有几万亩还是十几万亩,亦或者传说中二十多万亩?”

隆庆皇帝显然对这个数字极为敏感,田地投献的事儿当初他也听老师高拱说过,不过他并没有当回事。

因为高拱告诉他的是,百姓担心被过多摊派徭役,所以选择向地方豪强投献以换取庇护,有了这层关系,地方里长、甲长就不好胡乱摊派,实为乡民自保的一种手段。

但是徐家若因此就可以聚敛十几二十万亩田地,那就不是小事儿了,可以想见其他没有投献的百姓又是过的什么生活。

因为这么多的田地,绝不可能是几十上百家百姓的田地,而是成千上万户人家。

“臣不知。”

魏广德低头答道,徐家到底有多少田地,后世也没有搞清楚,因为海瑞根本就没有彻查。

而就现在,魏广德当然不清楚,所有数字都是应天府衙门估测的,或者说民间传言,当不得真。

“若徐阶真有这么多田地,那天下间这样的士绅大族还有多少,他们又拥有多少田地?”

隆庆皇帝却是忽然说了句貌似不相关但又很相关的问题,显然皇帝已经有了该有的思想,知道看问题不看对错,而是先考虑天下,一切都是以天下稳定放在第一位上。

“一条鞭法有利于百姓,不过却会让豪强害怕,难怪此法之前会数度更替,葛守礼会直言此法误国,要求停罢。”

隆庆皇帝依旧好像是自言自语的说话,不过听在魏广德耳中,他已然明白隆庆皇帝的心思。

那就是求稳,他毕竟只是个守成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具有开拓进取心的皇帝。

应天府行一条鞭法都如此艰难,要真是全国范围内推广,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事儿出来。

“江南适合,江北只能徐徐图之。”

魏广德把当初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江南江北有何不同?”

隆庆皇帝仿佛抓住了重点,追问道。

“江南手工业发达,失地农民多从事商品生产,而北方较弱,失地就如同失去根本,容易引发乱子.....”

魏广德说到这里忽然一顿,因为他想到之前自己写的一个章程,就是开矿那个。

魏广德之前已经按照后世知道的模式写了一份,不过送进宫里后隆庆皇帝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态度。

皇帝不提,他自然也不好问,就这么拖下来了。

“其实,陛下也不必因此就直接否定一条鞭法,须知百姓对于徭役是非常抵触的,不是他们不愿意为国出力,而是徭役的一些制度过于苛刻,特别是对于长途跋涉的徭役,在他们看来几乎就是要命的活计。

一条鞭法对于徭役运行百姓用银钱抵役,地方上用钱就近雇佣力夫干活,百姓既不用担心服徭役的危险,力夫也有了活计,是为一举两得。”

魏广德接着说道。

“那为何北地,特别是山东等地,就曾因此法而发生民乱?”

隆庆皇帝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对朝政接触多了,自然也知道狠多事儿,在魏广德说出这话时马上就反问道。

“山东民乱原因复杂,其中多有白莲教徒兴风作浪,并不代表北地百姓不支持一条鞭法。”

魏广德答道,直接把官宦的锅甩给白莲教,而真实的原因其实是北地土地兼并更加厉害,百姓大多是佃户,自己的土地很少。

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让百姓去服徭役,则自家的田地谁来种?

一条鞭法在北方实行,在百姓看来其实就是加税,本来自己就不承担徭役,那是自家老爷和官府沟通的事儿,结果现在直接要他们出钱,这还得了。

而且,这笔钱还不是小钱,想想杂税数倍于正税就能知道,地方官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上下其手,赚得盆满钵满。

稍有人煽动,本就穷困的百姓就只能揭竿而起。

魏广德现在的阶级已经不同,自然不会站在百姓的角度。

即便有时候会为他们考虑,也是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

“其实百姓所求,不过是一日温饱,有食物果腹,有衣服遮体,这是朝廷应该给他们的。”

魏广德说到这里,偷眼看了看御座上的隆庆皇帝,见他微微点头这才接着说道:“北方多矿,陛下可雇百姓开矿,给以银钱购置衣物,满足日常所需,则必不会发生民乱。

民乱这东西,往往是越穷困的地方越容易被人挑动,而且臣还有个想法,那就是一条鞭法实行后,徭役也变成了类似丁税一样的税收。

以往征收丁税按人口计征,但有地百姓还好说,无地百姓本就衣食无着,又哪来的银钱交税?

一条鞭法,其实就是把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

有地百姓按名下所有田地征税,无地百姓就不用缴税,是为有田产者多交,无田产者不交。

对这些无田产者,陛下就可以雇其为矿工,为陛下开矿,所赚银钱也能满足衣食所需,如此则天下太平。”

社会发展其实就是这样,有地百姓就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活,而无产者进厂打工,赚一日三餐所需。

至于什么鼓励大工坊吸纳闲散百姓,这些话其实都不用说,江南能够维持稳定就是因为有这些手工作坊存在,吸收大量无业百姓工作的缘故。

而北方,这样的工坊就偏少,特别是山陕等地,这里也最终成为推翻大明王朝的根源地。

至于魏广德所说的一条鞭法,其实已经把清朝的摊丁入亩给融合进去了。

只不过在大明朝所推行的一条鞭法,只考虑赋役合并分摊在田亩上,而并未调整丁税的打算。

但是魏广德知道,后世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强行推广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些改革。

火耗归公在一条鞭法没有出台前,自然是不存在的,不过未来十几二十年以后,问题才会逐渐显露出来,至于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却不在当今官员们的考虑中。

特别是后者,等于打破了他们苦心营造出来的清高之像。

何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士绅该不该纳粮,东西方观点是不同的,虽然从最高统治者看来一致,但实际上却是有很多的不同。

在东方,士绅们当然想偷漏税,损公肥私,而且实实在在干出来了,是群体行为。

而在西方,虽然他们也想,但干不出来,或者说个别人干出来了,可是一旦被发现就要承受很严重的法律后果。

我魏广德虽然对于当差纳粮并不抵触,可也是能拖延就拖延的想法,谁又会主动把口袋里的钱往外掏,那是傻子。

以后若是朝廷入不敷出严重,都要破产的程度,提出来也不算什么。

至于现在嘛,魏广德还没有要说的意思。

可是话到了这里,魏广德忽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也算是因为说道摊丁入亩时顺势提出来的。

没看到隆庆皇帝这会儿因为魏广德提出的“摊丁入亩”已经在思索起其中的优弊。

“陛下,当初太祖在位时,把各府县赋役进行固定,设为永定之数,但当时的情况是天下藩王不多,藩王所赐田亩也少,所以百姓能够负担得起。

而今中原各省,几乎已经很难找到可以安置藩王的大府,时移世易。”

猛然间听到魏广德忽然又扯到宗室藩王上,隆庆皇帝收回思绪,双眼看了过来。

“臣刚才所提,随一条鞭法把丁税也摊入田亩,实是为天下无产者考虑,本就衣食无着,如何供养朝廷。

按照太祖之策,各府县将丁口尽数摊入田亩,一并征收,但臣还想说的是,何不趁此机会,将宗室赐田全部征税。”

刚说到这里,魏广德就敏锐的注意到隆庆皇帝嘴巴张开,似要说话,于是急忙加快语速抢先道:“不仅宗室,陛下的皇庄也缴税。

此税单独编册直入大内,而这部分收入,陛下可做为对宗室的馈赠,再分给宗藩末支。”

“呃......嗯?”

隆庆皇帝张口发声,但不知为何却忽然收声,嘴里只发出怪异的腔调。

看看魏广德,再低头沉思片刻,再抬头是似是已经明白其中原由。

“你是说收宗室税,然后朕用这个税补贴宗室禄米不足?”

“陛下圣明。”

魏广德说道:“当初太祖分封诸藩是为了安定周边,可是很快都变了。

如今的宗藩已经没有护卫朝廷的能力,反而不断从朝廷吸血,但他们其实什么也没做。

天下百姓有供养帝王的责任,难道宗藩就没有,就因为他们是宗室吗?

宗室本就享受百姓供养,可他们也有责任供养帝王。

该收的税要收,该送的也要送,不然时间长了他们就忘记还有陛下了。”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