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周王宵六年(魏侯四年)四月初十,秦都咸阳。网

作为当世大国,咸阳城的面积丝毫不小于武安,而因地处西北的缘故,更多了几分粗犷豪迈。

因最近几年发生羌乱,秦国为应付这些羌人花费了不小力气,所以当魏国又在唐国搞事的时候,秦国便彻底淡定不下来了。

之前围堵魏国的时候没有羌人捣乱,所以秦国始终能派出强大军队与魏国作战,但眼下却是不行了。

羌乱虽然暂时被压下去,但仍需秦国派大军震慑,否则必有卷土重来之势力。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再难同以往那样,对魏国随随便便便派出十几万大军威慑。

更何况,秦国国力消耗很是严重,对上的却是修整了三年多的魏国,此消彼长之下便更难平衡战局了。

所以在今天的大朝会上,面对魏国人在唐国的步步紧逼,秦国陷入了是否出兵的争执中。

秦国是典型的老式国家,国家高层的构成很简单,除了站在最高峰的秦国公室,剩下的便是咸阳城内的大贵族们。

但和魏国世族不同,因为地处西北贫瘠之地,且东西南皆有强敌的情况下,咸阳世族还是紧密的团结在公室周围的。

可团结只是他们的政治立场统一,却不代表他们的理念是相同的,所有也就在对是否出兵唐国的问题上有了分歧。

此时的秦国朝堂大致分为三个派系,其一便是主持出兵的东部军事集团,其二便是认为该暂缓出兵的西部军事集团,第三便是保持中立的那波人。网

这里的所谓东西之分,划分的依据其实很简单,就是以在场这些人族中的封地位置,依据族中子弟任职所在来划分的。

也就是说,咸阳世族中那些封地在东面,或者族中子弟在秦国东部任职居多的,便支持立即出兵唐国,反之则不赞同出兵。

有这样的情形其实很好理解,利益在东面的自然不能坐视唐国沦陷,而利益在西面的当然认为防守羌人才是要务。

两方相持不下,让君位上的秦公赢巽也是不知该如何抉择。

说到底,还是怪自家实力不够强,否则那里还需考虑重点防守那边。

但决定终究是要下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时候早下还是晚下决定对战局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无视下方臣子的争吵,此时的赢巽不由在想,若是自己初继位的时候,恐怕已经下了出兵唐国的命令了吧!

是的,赢巽心里是偏向于出兵唐国的,因为他知道对秦国来说,魏国才是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威胁。

可是赢巽也明白,此时的秦国出兵魏国,很有可能是干不过对方的,若是兵败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赢巽拿不定主意有西部军事集团反对的原因,但同时也有赢巽自己的对出兵的担忧。

归根结底,终究还是赢巽自己难以取舍,或者说失了背水一战的勇气。

所以,此时赢巽还是很羡慕那位年轻魏侯的,对方有依照自己意志推行国事的豪情,可他却老了。

于是秦公不由将目光扫视下去,便看见站在朝班前方的几个儿子!

赢巽不由此时在想,若是自己薨逝之后,这些年轻人谁又能继承大秦呢?

一想到此处,赢巽便起了考教自己儿子的心思,甚至他连题目都已经想好了。

看着下方扰乱不堪的朝班,赢巽则沉声道:“好了……都住口!”

虽然吵得厉害,但赢巽国君的威仪却是强势,一句话出很快所有人都规矩站好。

接着赢巽便道:“既然今日商讨不出结果,那诸卿便回去再好好想想,明日朝会再议此事吧!”

随后赢巽便宣布了朝会结束,一场关乎重大的讨论就这样中止,事情又得拖到明天去了。

下朝之后,赢巽便将自己最得力的儿子中留了下来。他的儿子虽有十几个,但能托付大位的却只在这二人之间。

走在秦宫廊道内,秦公赢巽身子有些佝偻,所以一行人的速度都很慢。

魏无忌在感慨国事操劳的时候,却不知比他年纪大上许多的赢巽,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看着已经两鬓斑白的父亲,跟在赢巽身后的三公子赢辕和五公子赢据,此时心里也有些感慨。

原来一直以来都仰望的父亲,在岁月的蹉跎下也白了发,弯了腰!

“方才,怎么不见你二人说话?”走在前方,赢巽出声问道。

此时作为兄长的赢辕则答道:“两方臣子都说得有理,此事自有父亲裁断,儿子不必发言!”

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大家都把问题谈得很清楚了,一切都只是在等赢巽的决断而已。

但赢巽是来考教自己两个儿子的,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便听他接着道:“那么现在,你们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我大秦,是否该出兵唐国?”赢巽抛出了自己的问,然后看向了两个儿子。

实际上,赢巽对自己儿子可能的答案已经有了猜测……

三公子赢辕多与东部集团来往,应该是支持出兵唐国的;而六公子赢据则与西部集团交好,不出意外是反对出兵的。

但赢巽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因为他需要的不是儿子帮助自己做决定,而是看他们分析事物的方法。

三人此时已经来到一处凉亭,于是赢巽便坐到了凉亭内,准备听取两个儿子的回报。

首先回答的自然是三公子赢辕,只见他对老父亲一拜后,便道:“儿子浅薄,父亲既要儿子作答,那儿子也就直言不讳了!”

赢巽点了点头,然后赢辕便道:“儿子以为,我大秦此时应当出兵唐国,以抵御魏国兵峰……”

随后,赢辕便提出了以下两点理由:其一,魏国灭掉唐国,则秦魏之间再无缓冲,所以唐国必救;其二,如今羌乱已平,短时间内难以复发,秦国可以两线抽调兵力,有能力抵御魏军。

赢辕说完后,便小心退后一步,然后抬头看向了自己父亲。

却见此时赢巽脸色并无变化,让赢辕也看不出什么来,也就不知自己是说对还是说错了。

而后,便见赢巽看向老六赢据道:“老六,你又怎么看?”

于是赢据有站出作答,就在赢巽认为已经猜到结果后,赢据却说了他个措手不及。

只听赢据开门见山道:“父亲,儿子觉得三哥说得有理,眼下当先抵御魏军!”

这下赢巽便被勾起了兴趣,但他脸上仍是不动声色,示意赢据接着说下去。

便听赢据继续道:“儿子以为,相较于西北羌乱,魏人才是我秦国身死大敌!”

“羌乱只乱我秦国一郡……两郡之地,而那魏侯想的却是覆我赢氏社稷,故而防魏先于防羌……”

当听到这里时,对自己两个儿子的高低,赢巽便有了大致判断。

老三赢辕利于东部集团,支持抵御魏国本是应有之意,很难说他不是为自己利益团体考虑。

而老六赢据本属西部集团,认识到羌人与魏人威胁不同,从而得出应当抵御魏国。

由此可知老六已是站在秦国国家高度看问题,而不再拘泥于派系之斗,比之老三高出了何止一筹。

虽然心中有了判断,但赢巽此时仍是不动声色,只是说自己累了,然后便挥退了自己两个儿子。

虽然不明白老父亲没来由问这么一通是什么意思,但两兄弟还是老老实实退了下去,还有许多事等着他们忙。

看着两个儿子离去的背影,赢巽缓缓露出笑意,自己算是后继有人了!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奇门宝鉴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