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买卖乃交换,抵账非交易
说罢,姬宫湦再度提起笔,在三苗部落领地与南越部落领地北部中间的空缺处,画上一条粗大的黑线,犹如一堵厚墙。
空缺处,正是姬宫湦前世桂北地区,即广西桂林与贺州等地。
姬宫湦所处西周末年,桂北地区为三苗、南越与西瓯等三家部落的交界地。
与前世国外那些三不管地带不同,桂北地区虽然是三家部落的交界地,却没有出现不同族群部落互相混战,争夺生存资源的画面。
反而三家部落异常默契,将桂北地区当作互相买卖物资与交换人口的聚散地,堪称三不争地带。
究其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三苗部落核心领地位于五岭以北,岭南部落大多自顾不暇,西瓯部落亦是忙于糊口,三家部落均没有征战的动力。
再者,桂北地区多为石山,不仅土地贫瘠,物产也少得可怜,根本没有费力占据的必要。
作为三家部落的聚散地,正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姬宫湦朝内史伯朙笑了笑。
“孤王已在手绘堪舆图中,将三苗部落领地与南越部落领地北部,悉数划归大周帝国所有。此乃桂北地区,将会成为楚国逃脱大周帝国包围圈的最后一道口子。”
内史伯朙很快释然。
“大王在桂北地区画上一根线,便是直接威胁楚君熊通,如果其不同意出售南越部落领地北部,大周帝国便会直接吞并桂北地区,将这最后一道口子堵上。”
姬宫湦颔首:“以内史之见,楚君熊通会如何答复?”
内史伯朙不假思索:“自然是先佯装表达对大王的忠心,随后赞同出售南越部落领地北部,并让大王自行定价。”
姬宫湦笑道:“如果孤王定价太高,那便有损大周帝国利益。如果孤王定价太低,则有强取豪夺之嫌疑。内史以为,届时孤王应当如何定价?”
内史伯朙如实道:“对疆域进行合理定价,涉及太多要素,过程过于繁杂,并非臣所擅长之事。大王不妨召集其他内廷近臣,甚至朝堂九公十三卿,共同进行估算。”
姬宫湦笑道:“孤王所问,并未具体定价几何,而是定高价亦或者定低价。”
内史伯朙快速思索片刻。
“臣以为,二者皆不可取。”
“为何?”
“正如大王方才所言,无论定高价亦或者定低价,均对大周帝国有影响。”
“那应当如何处置?”
“依臣之见,既然难以定价,那便不要去定价。”
姬宫湦瞬间来了兴致。
“不去定价,岂不是成了大周帝国蛮横抢夺?”
内史伯朙道:“非也,依旧是楚君熊通赞同出售南越部落领地北部,但大周帝国并非花费钱财购买,而是使用其他值钱之物。”
寺人尨忍不住提醒:“如此,应当算作交换,而非买卖也。”
内史伯朙解释:“大王书中有言,买卖本质上就是交换,只是借助钱财这一公认等价物,便于进行复杂交换而已。”
寺人尨笑道:“吾委实年迈也,竟然忘了大王有此圣言。”
姬宫湦随即大笑:“莫说尨总管,孤王亦开始出现忘事之症,尤其是一些日常之事,除非尔等再次提及,否则孤王根本不会想起。”
内史伯朙并未附和,而是继续直奔主题。
“用于交换的值钱之物,臣首推各类华而不实的玉石珍宝。”
姬宫湦却道:“玉石珍宝,向来难以定价,用之亦有蛮横抢夺之嫌疑。”
寺人尨突发奇想:“启禀大王,吾等向楚国供应粮食物资与木石砖瓦,目前是以借贷形式,大王何不以此进行交换?”
姬宫湦下意识反问:“楚国欠款多少,皆有详细账目。用楚国欠款交换,与直接花费钱财购买,二者有何区别?”
寺人尨道:“臣依稀记得,大王书中亦曾提及,抵账与交易,有本质区别。抵账只看底价,交易却能溢价。”
内史伯朙顿时眼前一亮。
“尨总管之意,楚君熊通为建造新都邑,向大周帝国购买大量粮食物资与木石砖瓦。此前楚国抵御三苗大军入侵,导致府库空虚,无力支付上述款项。”
寺人尨补充道:“念及楚国百废待兴,很难在短期内支付欠款,楚君熊通便决定,用南越部落领地北部抵账。”
姬宫湦大笑:“尔等所策极佳,待楚使熊甯重返镐京王城,便照此执办!”
……
便在姬宫湦等待答复期间,逐鹿军高原特战营以昆仑郡及吐蕃郡为后盾,不断往西派遣百人小队,进一步收服高原西部古羌族。
由于生存条件逐渐变得恶劣,越往高原西部,古羌族便越稀少。
很多时候,接连横跨上百里,都见不到古羌族部落。
反而是高原特战营百人小队内部,经常接二连三地发生意外状况。
最频繁发生的意外状况,便是甲士出现高原反应。
由于涉及性命安全,需要派人将身体不适者紧急送往最近的营地,使用专门挖掘的透气深井,尽量缓解高原反应。
若是仍然没有好转,则需要送往低海拔地带。
另外一种极其常见的意外状况,便是粮食物资经常得不到及时补充。
虽然高原西部存在猎物,但是由于密度太低,再加上高原空气稀薄,狩猎不仅极其艰难,而且存在极高的危险性。
因此,高原特战营先前推进的节奏,由此前的一路高歌猛进,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几乎是一步三停顿。
对于这一改变,姬宫湦并未苛责高原特战营,反而觉得他们推进的节奏还是太快。
毕竟,以前世的科技水平,充满瘴气毒虫的原始丛林也好,炽热干旱的沙漠戈壁也罢,甚至极度偏僻的孤岛礁石,都能列入改造序列。
唯独世界屋脊的高原,绝大部分地带依旧是生命禁区。
姬宫湦对高原西部,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要求,那便是成为大周帝国的涵养之地。
至于高原西部的古羌族,则是能收尽收,不能收便杜绝后患。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十数百年,高原都将是大周帝国的涵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