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明这边风云诡谲,远在临西镇的常兰那边烧饼铺的生意却是风生水起。
常兰的烧饼铺每天清晨便飘出阵阵香气,引得镇上的居民纷纷前来购买。她手艺精湛,做出的烧饼外酥里嫩,口味多样,有甜有咸,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
常兰总是笑脸相迎每一位顾客,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大家都愿意光顾她的铺子。而且她还善于创新,时不时推出新的口味,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商人路过时也会特意来买上几个。
随着口碑的传播,常兰的烧饼铺名声越来越响,生意愈发红火。她不仅雇佣了几个伙计帮忙,还扩大了店面。
朱启明离开马上将近一个月了,常兰化思念为动力,要把烧饼铺开分店。
这一个月来,常兰每每在忙碌过后的闲暇时刻,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朱启明,心中满是思念与牵挂。然而,她深知一味地沉浸在思念中无济于事,于是决定将这份情感化作拼搏的力量。
一日午后,烧饼铺的生意稍微清闲了些,常兰坐在桌前,拿着账本仔细盘算着。
小虎凑过来,说道:“兰姐姐,您这天天这么辛苦,可得注意身体啊。”
常兰笑了笑,回答道:“小虎,我不累。我想着把这烧饼铺开个分店,这样咱们的生意能做得更大。”
小虎眼睛一亮:“那敢情好啊,兰姐姐您有这想法,肯定能成!”
常兰站起身,望向店门外熙熙攘攘的街道,说道:“我不能就这么等着启明回来,我得做出点成绩来。”
这时,隔壁绸缎庄的老板娘王嫂走了进来,笑着说:“常兰妹子,听说你要开分店啦?”
常兰迎上去:“王嫂,您消息可真灵通,有这个打算。”
王嫂拉着常兰的手:“妹子,你这能干的,大家都佩服着呢。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嫂子说。”
常兰感激地说道:“谢谢王嫂,等分店开起来,您可得多来捧场。”
这日晚饭后,常兰坐在角落里,眉头紧锁,暗自思量着:虽说这烧饼能放置10 天 半个月不会坏,可谁不知道还是热烧饼最为美味。
宋长贵和大牛哥每次来拿货,带走的都是冷烧饼。常兰想着,如果能到外面去开个分店,让当地人能立马品尝到热乎乎的烧饼,那生意想必会大不一样。
常兰想到这就轻手轻脚地走进老常头的房间。老常头正半躺在床上,悠然的眯眼。
常兰在床边坐下,深吸一口气说道:“爹,我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开分店和招学徒的事儿。”
老常头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常兰接着说:“我觉着咱们家烧饼这手艺,不能就窝在这小镇。大牛哥每次从杭州府回来都要带烧饼过去,还有宋大哥一年和我们拿不少货出去贩卖,还有京城那么多人,要是能在那些地方开分店,生意肯定差不了。”
老常头吐出一口烟,缓缓说道:“兰儿啊,想法是好,可这事儿不容易啊。这一路上的奔波,新铺子的打理,哪一样不得操心?”
常兰急切地说:“爹,我知道难,可要是不试试,咱永远就只能守着这一个铺子。”
老常头沉默了一会儿,问道:“那学徒咋招?招来能学好吗?”
常兰早有准备,连忙说道:“爹,咱得挑那些真心想学、能吃苦的。先让他们跟着师傅学个一年半载,学得好的再考虑让他们去开分店。”
老常头磕了磕烟袋,说:“那分成的事儿呢?咋定?”
常兰思索片刻,回答道:“爹,我想新店头一年的收益,咱抽个三成,后面再根据情况调整。您看咋样?”
老常头皱着眉头想了想,说:“三成是不是少了点?咱这手艺可金贵着呢。”
常兰耐心解释道:“爹,一开始不能要太多,得让人家有奔头,后面生意好了,再慢慢调整也不迟。”
老常头又沉默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兰儿啊,爹老了,这事儿就听你的,你可得好好干,别砸了咱家的招牌。”
常兰兴奋地握住老常头的手:“爹,您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儿办好!”
第二天常兰就把招收学徒的告示贴了出来:
吾乃常氏烧饼铺之主,本店烧饼工艺独特,香酥美味,广受赞誉。今欲招收学徒,传授独家烧饼制作之艺。
条件如下:
其一,为人正直善良,能吃苦耐劳,有坚韧不拔之志。
其二,年龄十五至二十五之间,男女不限。
其三,心灵手巧,勤奋好学,对烹饪心怀热忱。
学成之后,若有意赴杭州府、京城或其他各地开店,本店将倾力协助。但新店盈利,需按约定比例与本店分成。
常氏烧饼铺愿为有梦者提供机会,共铸辉煌。
有意者,速至常氏烧饼铺报名。
xx年xx月xx日
常兰贴出招收学徒告示,人们奔走相告。
常兰这天把小虎叫到一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小虎啊,你来咱这也快一年了,你的手艺我看呐,完全可以出师了。”
小虎一听,先是一愣,随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喜,但很快又被犹豫所取代。他挠了挠头,低声说道:“兰姐,我这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胆量单独开铺子。”
常兰拍了拍小虎的肩膀,鼓励道:“小虎,你的本事姐心里清楚。这一年你学得用心,做得也出色。只要你有决心,姐相信你能行。”
小虎咬了咬嘴唇,还是有些顾虑:“兰姐,开铺子可不是小事,我怕自己弄不好,砸了咱们的招牌。”
常兰笑了笑:“小虎,你别这么没信心。咱们有老店给你做后盾,有啥问题都能帮衬着。你就大胆地去闯一闯。”
小虎抬起头,看着常兰那充满信任的眼神,心中渐渐燃起了一丝勇气。但最终的决定,还在他的心中纠结着。
常兰又特意寻到了宋长贵,宋长贵见常兰一脸郑重,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常兰开门见山地说道:“宋大哥,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商量。小虎在咱铺子学了将近一年,手艺已然学成,我寻思着让他出去开个铺子。”
宋长贵一听,先是一惊,而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事,可这孩子能行吗?”
常兰赶忙说道:“小虎这孩子踏实肯干,手艺也没得说。我想着让他开了铺子,您以后每次来拿货都能拿到热烧饼,这样不是更好?”
宋长贵眼睛一亮,摸着下巴说道:“这倒是不错,热烧饼肯定更好卖。只是这新铺子开起来,方方面面的事儿可不少啊。”
常兰笑着说:“宋大哥,这您放心,我们会全力支持小虎的,您就多照应着点。”
宋长贵爽快地应道:“行,妹子你都这么说了,我肯定支持。只要小虎能把铺子开起来,我这边的货量也能加大。”
常兰听了,心里踏实了不少,仿佛看到了新铺子的美好前景。
就在常兰和宋长贵商量完小虎开店的事宜不久,店里一下来了三个学徒,一个女孩,两个男孩。
女孩叫灵儿,十三四岁的样子,初来乍到,眼神中透着怯生生的光芒,身穿一件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的碎花裙,扎着两个麻花辫,说话轻声细语,干活儿却格外小心谨慎。
男孩二狗则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看起来十二三岁,穿着粗布衣裳,裤脚还沾着些许泥土,背着个破旧的包袱,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透着股憨厚劲儿。
还有一个男孩有才,身着一袭整洁的长衫,戴着一顶书生帽,手里拿着本书,看上去文质彬彬,但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期待,看起来十二三岁的样子。
他们三个就这样走进了常兰的烧饼铺,开始了各自的学徒生涯。
二狗、有才和灵儿,都非常勤快。
灵儿是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做起烧饼来一丝不苟,对每个步骤都力求完美,尤其在烧饼的外形塑造上独具匠心,做出来的烧饼不仅味道好,样子也十分诱人。
二狗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土气,但为人踏实勤奋,总是默默地承担着店里最繁重的体力活,搬重物、清理炉灶,从不喊累。
有才头脑聪明,学习能力极强,常兰教的技巧他总能迅速掌握,还能触类旁通,想出一些新颖的营销点子,为店铺吸引了不少新顾客。
他们三人在常兰的烧饼铺里各司其职,充满干劲,让店铺的生意蒸蒸日上,也让常兰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常兰看着这三个充满朝气的孩子,心里既高兴又有些担忧。高兴的是有了新的希望和活力注入,担忧的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学好这门手艺。
常兰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道:“既然来了,就得好好学,咱们这手艺可不能马虎。”三个学徒都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而小虎回到家中,与父母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即将开烧饼店的打算。父母听后,既兴奋又紧张,他们决定全力支持小虎的事业,一起筹备开店的各项事宜。
小虎选择把店开在隔壁镇,这里人来人往,颇为热闹。宋长贵的铺子也在这个镇上。
筹备期间,小虎的父母忙前忙后,帮忙打扫店铺、采购原料。常兰也时不时地过来指点,从店面的布置到烧饼的制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不马虎。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虎的烧饼店终于支棱着开了起来。开业那天,门口挂起了红绸,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店里飘出的烧饼香气,吸引了众多过往的行人。
宋长贵也前来祝贺,笑着对小虎说:“小虎啊,以后咱们在这镇上可都要靠这烧饼生意红火起来咯!以后我的烧饼订单都直接在你家拿货了。”小虎满怀感激地说道:“宋大哥,多亏了您和常兰姐的支持,我一定好好干!”
从此,小虎的烧饼店在这个小镇上扎下了根,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老常头看着小虎的店铺热热闹闹地开了起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那天,他特意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前去小虎的新店祝贺。
一路上,老常头的步伐都显得格外轻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虎在自家店里当学徒时的点点滴滴。到了新店门口,那热闹的场景让他眼前一亮。红绸飘扬,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人们进进出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老常头走进店里,小虎眼尖,立刻迎了上来,“师傅,您来啦!”老常头看着小虎意气风发的样子,拍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干得不错!”店里弥漫着熟悉的烧饼香气,老常头在店里转了一圈,看着整洁的店面,摆放有序的桌椅,心中满是欣慰。
回到自家店里,正瞧见二狗、有才和灵儿在忙碌着。店里热气腾腾,三个学徒额头上都挂着汗珠。老常头找了个空位坐下,重重地舒了口气,不禁感叹道:“这小虎的店开得不错啊!”
三个学徒听闻,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二狗咧嘴笑着说:“那都是兰姐教导有方,兰姐可有远见啦!要不是兰姐想着让小虎出去开铺子,哪能有今天这光景。”二狗放下手中的擀面杖,用袖子擦了擦汗,继续说道:“而且兰姐平日里对咱们也是毫无保留,把那做烧饼的诀窍都传授给咱们了。”
有才也点头附和道:“是啊,兰姐不仅手艺精湛,还懂得谋划。从店铺的选址,到人员的安排,再到与供应商的合作,每一步兰姐都考虑得周全。咱们跟着兰姐准没错!”有才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灵儿乖巧地接话道:“兰姐人又好,教我们也耐心。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出错,不是把面和得太硬,就是把馅料放多了,可兰姐从不责骂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给我看。能遇到兰姐是咱们的福气。”灵儿的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老常头听着三个学徒对常兰的夸奖,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你们呐,好好跟着兰儿学,以后也能像小虎一样有出息!只要你们肯用心,不怕吃苦,这烧饼的手艺定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二狗、有才和灵儿相互对视一眼,眼神坚定,齐声说道:“常伯,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
店里的氛围温馨而又充满希望,老常头知道,在常兰的带领下,这几个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而自家的烧饼生意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