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份也过了一半了,我大姐结婚的东西也算置办齐备了,我妈给了我大姐做了四床厚被子。
这些被子我好喜欢,都是花花绿绿的缎子被面。用手摸过去,一种滑滑的软软糯糯的感觉,我当时在想,如果晚上睡觉盖着这种被子,肯定会很暖和的。
而我家现在盖的被子还是我妈和我爸结婚的时候,我姥姥给我妈陪嫁的两床小被子,那时候他们结婚的时候的被子跟现在的被子一比。就显得又小又薄的。
我当时还有个疑问,问到我妈:“为什么你们那个时候,被子能那么小那么薄啊!难道你们那时候冬天很暖和吗?盖这种被子也不会冷。”
我妈听了后瞬间瞪了我一眼:“我们那时候比现在还要冷,那时候从九月份就开始下雪了,每一次的雪都会下的特别大,厚厚的积雪每次都要到人的膝盖处。”
“那为什么还要盖这种很薄的被子啊?”
“那是因为棉花珍贵啊!棉花本来就是比较低产的作物,而我们小的时候,土地都是很珍贵的,种粮食都不够吃,那还有多余的土地去种棉花啊!种了棉花也是收成不了多少棉花的。一年到冬天的时候,家里所有人的棉衣棉鞋都不够用,谁还会往被子里塞多少棉花啊!”
我当时听了后,感觉心里挺不舒服的,不知道那个艰难的时代,基层的人都是怎么渡过寒冷的季节呢!可能也会有千千万万个刘长青和刘张氏颠覆流离失所。
直到后来几十年后,我对我的女儿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我女儿都很诧异,他们这些出生在21实际的孩子们都怎么能够理解20实际早期的那一批人的生活呢!
回到今天的主题上,缝制喜被在我们这里也是有一套讲究的,那就是来缝制喜被的人一定要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家的妯娌,也就是孩子们的婶婶或者娘娘,也可以是自己的亲戚姨姨和姑姑们,还有邻居们,也就是两家关系不错的邻居,邀请人家过来做喜被也是重视别人的表现。在农村这些事情也是人情世故,被邀请的人肯定也是被东家重视的人,哪怕每个人来了做几针活,也是被邀请的人。
在这些人当中,还要筛选一下,那就是必须夫妻原配,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寓意新人也会像他们那样夫妻恩爱,儿女双全。
当然了,不是儿女双全的人在别人喜事的时候,也不会往前挤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的。
而我家不管是自己家族还是亲戚都很庞大的,首先我大娘二娘,阿芬和小婶都是儿女双全的人。还有我大姑二姑也可以的,我小姑有离婚的事情,她也就不会参与我大姐的喜事的东西了,连给我大姐购买东西她都不会去,省的别人忌讳了这点。
而我妈她娘家那边的亲戚,只有我大舅母二舅母了。因为我三舅也离婚了,而我妈她也没有姊妹们,只有她自己一个女孩子。
缝制喜被,也需要选一个双日子黄道吉日的。
这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家的亲戚们都陆陆续续的来我家了,在这些人当中居然来了一个特别的人。
因为他是万花红中一点绿,不错他是个男人。我妈一看就有点傻眼了,把我爸就给拉过一旁,顿着脸说道:“他……他怎么来了,是不是你喊来的呀!”
我爸不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他怎么了?不要歧视男人嘛,人家缝制被子的手艺一点也不比你们女人们差的。”
我妈急得直挠头:“你难道是头猪吗,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给艳儿缝制喜被的嘛,何其重要啊!关乎着艳儿一辈子的幸福啊!他一个单身男人凑什么热闹啊!”
我爸一听我妈的话,就是带着对人家很大的鄙视,也很生气:“人家怎么单身了,现在不是有了老婆了吗?你就不要再封建迷信了 我看艳儿将来的幸福也不是非要指望这的。”
我妈见拗不过我爸,看着人都来了,让人家回去也不是事。只好赔着笑脸招呼大家了 。
人多就是好办事,而且人多干事也利索,一上午的时间就把我大姐的四床喜被就给缝制好了。
中午是我小姑和我奶奶做的大炖菜,一人端了一碗蹲在地上吃着,特别的开心。
这时候我奶奶又开始感慨了:“哎,这多长时间你们姊妹们才聚到了一起这么齐,估计下次再聚的这么齐的时候就得我死的时候了!”
我奶奶话一出,本来大家都挺高兴的,被我奶奶的一句话说的心里都很不舒服的。我们家聚齐实际也不是什么难事,现在难就难在我小姑定居在了南方。
九十年代的时候,不像现在高铁飞机都很方便,他们从南方回来也是不太容易的,坐火车也得坐好久的。
所以我小姑并不是每年都要回来瞧我奶奶的,她是碰到我们家族里有大事的时候才会回来一趟,比如就像我大姐这次结婚。
按说打发闺女出嫁跟迎娶媳妇进门完全不一样的,打发闺女出嫁娘家实际不是太忙碌也不是很重视。但是迎娶儿媳妇那对一个家庭来说,那是相当的隆重,而且也是大事中的大事。
我小姑之所以在我大姐出嫁的时候回来,也是觉得我大姐出嫁是我们家第一次办喜事。所以她也是看在我爸妈他们的面子上,重视这个事情!
我小姑不在是大城市的人,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她看见我奶奶说出了这么伤感的话题后,就在大家沉默的时候,突然转头对我大姐说道:“艳儿,你照婚纱照了吗?”
我大姐有点羞涩的摇了摇头:“小姑,咱们这农村,没有几家结婚去照婚纱照的。”
我小姑一拍大腿:“艳儿,你糊涂啊!现在有了这种东西,你就去照啊!不然以后你会有遗憾的啊!”
我妈在一旁也接到话:“穿那种像鸡笼的白色衣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