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李誉的大学终于开学了。
吃完了早餐,上下收拾停当,骑上新买的代步自行车,李誉进了芝哥大的校园。
此时还是大清早,无论是外边的街道还是里边的校园都还没有热闹起来,寒冬的日头斜斜挂着,有气无力,给不了人任何温暖。
温度很低,呵气成冰,李誉摘下手套,揉揉耳朵,停了车子。
自重生以来,李誉的生活一直是赶赶赶,每一步都踏在“鼓点”上,把自己活得成了机器人。
今天,当再开始一段大学生活的时候,李誉忽然心情平静了下来,校园就有这种魔力,让人放下疾行的步子,享受一段相对悠闲的时光。
只是“相对”,真有本事的人,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
“已经过了快5个月了!”李誉望着初生的太阳,想着重生来的点点滴滴感慨道。
重生后他先是以专利协议上的“阳谋”促成了赴美,然后靠着抄袭前世歌曲的钱收购了服装厂,生产出了圣诞爆款产品,接着马不停蹄又把钱扔到了期货上,现在原油价格每桶已超过30美元,即将收网,而新开的玩具厂,他放权给了下边打了鸡血的员工,而他稍微可以轻松些了。
“李誉,等了有一会儿了吧?”艾伦也骑了辆自行车进了校园。
“还行,刚到。”李誉回答说,既然认识了艾伦,就提前联系了,由他领着办手续和参观一下。
学校来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直奔图书馆,目的性太强,李誉到现在都没有塌下心来逛一逛。图书馆、音乐厅、舞蹈中心、话剧院、电影院、画廊……
作为地处芝加哥市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大学,设施自然是齐全的,师资应该也可以,不过李誉追溯上一世记忆,根本没有这个名字,看来没混出来。
坐落于“市中心”可以夸赞一句“地理位置优越”,但也可以另一个角度看一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校园只能这么大了,不迁址,已经失去了扩展可能。
“咱们这里的电影制作专业是最出名的,我就是其中‘表演’专业。”艾伦领着李誉逛着,交谈着,他忽然想起还不知道李誉的专业,“李誉,你什么专业?”
“‘小说创作’”李誉回答。
“呃……”艾伦楞了一下,然后使劲想了想,也没想起还有这个专业,实在是李誉专业有点冷门。
“咱们出了几个奥斯卡奖和金球奖了?”李誉忽然问道,影视制作专业肯定是拿奖大户。
艾伦呐呐出声:“还没有!”
“几个奥运金牌了?”李誉又想起了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毕业的影视院校南加大,那所大学体育运动很厉害很厉害。
艾伦气势更弱了:“也没呢!”
李誉捂了把脸:记忆里南加大不光出了明星导演,在奥斯卡金球奖更是获奖无数,甚至比电影更牛笔的是他们的体育项目,历届奥运金牌总数超过100枚。
李誉想以此作为参照,再增加下对芝哥大的认识呢,现在发现,是自己多想了。
“没关系,”李誉安慰起有些沮丧的艾伦,“不是还有我们么,等我们成名了,立刻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对呀,对呀!”艾伦附和道。
这一逛就是两个小时,期间还办了报道手续,交了学费,领了课程表。
身上都有些冷了,李誉说道:“你如果有课,你先走吧,我自己再逛逛。”
“那好的,天寒地冻,自己小心。”
有啥好逛的,等艾伦走没了影子,李誉也准备走了,反正正式上课到了明天了。
李誉小跑了一会儿,一口气跑到了车棚,让身上有了点热气。
wtF!什么情况?!
李誉有点懵逼。
——车棚里,一个和他身高仿佛的黑人小伙专心致志地撬他的车锁,大白天的这么做真的好吗?!
“有什么能帮忙的吗?”李誉问道,好标准啊,这句话应该是上一世学英语时第一节课内容。
黑小伙一愣,他定了定神,发现是个青涩的年轻人,就说道:“我的自行车锁坏了,我尝试着打开它。”
“是吗,我帮你好了,”李誉把手里的钥匙亮了亮,插入锁孔,一拧,啪嗒一声,锁就开了。
“呦,真神奇!”黑小伙赞叹不已。
“客气了!”
小伙说完还想推自行车,却没推动,回头发现李誉扳住了车后座。
李誉对他大条的神经感觉不可思议:“伙计,没看出来吗,这是我的车子!”
“你的,车子?”小伙表示难以置信,然后又想了想,挠了挠后脑勺。
他停了车子,取出一个钥匙,往锁孔里又鼓捣了半天,然后再一拍脑袋:“法克,我的车子忘在商场了。”说完就想跑,被李誉拦住了。
“伙计,你演技不错啊,我怎么不信呢。”李誉笑了。
“我真的忘在了商场,我的车子和你的一模一样,兰瑟自行车店买的,你的是不是也在那里?”黑小伙分辩道。
李誉还真有点相信了,兰瑟自行车店就在前边街道,离校园很近,李誉这辆就是在那里买的。
两人买同样的车子,还真有可能。
“算了,你走吧!”李誉不置可否,让开了路。
没想到黑小伙反而不走了:“你这是不相信我!你凭什么不相信我?!”
李誉懵逼:兄嘚,不要这么轴吧。
“我信,我信,车子给我,我得走了。”李誉绕过他去推车子。
“你分明就是不信我!”黑小伙不开心,“以后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撂下这句话,可能生怕自己的车子丢了,他还是抢出校门。
第二天,李誉认识了老师们,虽然他中国身份引起了诸多好奇,但走到教室以外,并没人说什么,毕竟亚裔并不鲜见。
课堂内容之余李誉就有些无趣了,他没有浪费时间,课本学到大三了,上课相当于复习而已。
同学见面点点头,大学里都很有礼貌,但仅止于此,想多说话,进一步交流人家的态度就冷淡多了。
李誉也不自讨没趣:爱理不理,老子不稀罕。
李誉抵美后虽然不自闭,但之前,他的圈子要么有求于他,要么接触的人层次较高,除了在飞机上那次,并没有明显的歧视情形。
大多都是大学遇到的这种:我对你微笑纯属礼貌,并不想和你交流。
隐性的种族歧视确实如前世所闻无处不在。
这让李誉更想家了,在中国那旮旯,和谁说声话不是热情似火啊。
就是到了40年后的校园里,选修课上拍拍肩膀说句“兄弟,帮我答个到”,对方也会如同接过了重任,跟你说句“没问题”,随后等你走了边耗费脑汁想你的名字,边吐槽:“这tm谁啊,我同学吗,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