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喜欢既能报仇出气,又不用自己动手的方式。
整个曹家成了空宅。曹明钰的尸体挂在曹家大门上,都没有人收尸。路过的老百姓还会扔石头或者烂菜叶子,表达自己对曹家人的厌恶。
朝堂上下都选择性耳聋眼瞎,没有一个人过问一句,就好像曹明杰这个人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独孤家,上官家和南家,都明显低调起来,没有在明面上针对魏家和宫家。大家好像在忽然之间,友好和平起来。
魏家又派人大肆搜捕曹明杰父子俩。用了两天的时间,曹明杰没抓到,在大街上抓到了宿醉不醒的曹老爷子。
柳依依一家三口偷偷上京后,费了点波折找到了曹明杰。曹明杰得知柳依依被休,并没有责怪她办事不力,而是好言安慰了一番,把一家三口安排在城北芙蓉街曲水巷住下。芙蓉街隔壁街就是城北有名的花街柳巷。
曹明杰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柳依依一次,送点吃穿用度。每次来都是偷偷摸摸,只让秋丰跟着。
柳父柳母只要不缺吃穿花用,也不介意女儿有没有名分,是当妾还是当外室。再说给四品大官当外室,是多少女人求都求不来的,他们本来的打算就是女儿当不了妾,就让曹明杰把女儿养在外面,他们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反观柳依依却像被人扇了一个大耳刮子,彻底清醒了。
她的心一下子空了,紧接着就填满了痛苦和怨恨。
当年的承诺言犹在耳,可是她的明杰哥哥却已娶了高官之女,有妻有妾有子,一家人的幸福生活里,唯独没有她。
柳依依不傻,反而很有心机。不然,也不会把满腹才华的洛云离骗得团团转。
现实给了她重头一击,当期望变成失望甚至绝望时,要么沉沦颓废,要么绝地反击。柳依依选择了后者。
她爱慕虚荣,一心想当官太太。也非常惜命,不愿意过吃苦受累的日子。当满心的期望如泡沫般破灭,她没有埋怨和责怪,而是选择了隐忍。她告诉自己,凭自己的姿色,她一定会找到机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然而天不如人愿,她想要的机会还没有来,却传来曹明杰窃运暴露的丑事。一时间,玉树临风的曹侍郎人人喊打,柳父柳母吓得都不敢出门了。更不敢跟人说他们一家跟曹侍郎有关系。
后来,事情愈演愈烈。
曹老太太被人杀了。
曹明俊夫妇被魏家杀了。
曹明钰失踪了。
一个接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柳依依的心越来越沉重。她很快意识到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她的明杰哥哥,她恐怕指望不上了。
然后有一天,曹老爷子突然来到了曲水巷,找到了柳家,说要借住一段时间。
曲水巷的小院本来就是曹明杰给买的,曹老爷子要来借住,柳家人也没立场赶他走。但是曹老爷子刚住了两天,柳父柳母偷偷去曹宅附近打听消息,就看到曹宅里的所有人都被魏家抓走了。曹明钰的尸体还被挂在了大门上。老两口吓得腿脚发软,跌跌撞撞跑回来,把女儿拉到一边,悄悄告诉了她。
柳依依也被吓得不轻,当时就慌了神。
明杰哥哥已经逃走了。不知是逃出了城,还是藏到了宫家?但事实就是他顾不上他们一家了。连他老爹都顾不上了,又何况是对他来说,已经可有可无的旧日情人。
柳依依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曹老爷子住在这里,否则,会连累他们一家。但是怎么把曹老爷子赶走,得好好想想办法。
她平复好情绪后,跟爹娘说了自己的顾虑。
柳父柳母一听以后曹家指望不上了,还会连累到他们,那怎么行?两人比柳依依还迫切赶走曹老爷子。于是,柳父出去买了好酒,想灌醉曹老爷子。结果,曹老爷子得知家里人全部被抓走,大儿子下落不明,他又愁又怕,一时寝食难安,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柳父叫了他两次喝酒,都没把他叫出房门。
又隔了两天,一直没有听到大儿子被抓到的消息,曹老爷子才有心情出房间跟柳父喝酒了。当晚,喝得烂醉如泥的曹老爷子,被柳父柳母装进麻袋,拖了两条街,扔到了路边。
有乞讨的乞丐路过,解开了麻袋,看到和画像上很相似的曹老爷子,立刻去魏家举报领赏了。
左相夫人来国医府,告诉了叶采苓曹老爷子被抓的事:“上刑逼供,他没有交代出曹明杰的下落。只说他在曲水巷借住的那户柳姓人家的女儿,是他大儿子的旧情人。国医大人,那户柳姓人家怎么处理?”
叶采苓倒没想到柳依依会这么决绝,为了撇清关系,竟然把曹老头灌醉扔出来。可见再炙热的爱情,在生死面前也不重要了。又或者柳依依终于认清了事实,因爱生怨,借机报复。
不过,说来说去,柳依依跟曹明杰都是同样的人。他们最爱的人,从来不是眼中的情人,而是自己。
叶采苓想了想:“那户人家先不要动,派人监视着。曹明杰不知躲在哪里,万一他回来去找柳依依,就能抓到他。”
“好,那就留着那户人家,妾身回去就把大人的话转达给老爷。”
魏家把曹老爷子吊在了城门上,想把曹明杰引出来。曹明杰却如石沉大海,一直到曹老爷子被晒成人干,他也没有出现。
五蝠转运阵被破后,魏家人的气色慢慢好起来。那些病的,伤的,也都在好转。但曹家妇孺却因转运阵被破,而遭到了反噬。虽然没有曹明杰反噬严重,但也个个脸色青白,病殃殃的,健康状况直线下降。
宫尚书亲自登门道歉,给魏家送了一份厚礼。说自己鬼迷心窍,看不惯魏家跟国医大人走得近,所以怂恿老祖来挑战魏家老祖。一切都是他的错,希望魏家老祖能原谅宫家一回。
魏祖和看着宫尚书呵呵。
宫尚书肯放下身段来求和,并不是惧怕魏家报复,而是惧怕国医大人不肯放过宫家。可惜他们都想错了,国医大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