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和用手撵了一点食盐放手心里观察,再用食指沾了一点放嘴里细细品尝。伴随食盐入口,他的眼睛是越来越亮。
赵刚将张万和的行为全程看在眼里:“老张,咱八路军的食盐怎么样?”
张万和果断伸出大拇指,欣喜若狂地评价道:“咱老张就没吃过这么好的盐!”平复了一下情绪,他迟疑一下才继续说:“只不过,这么好的盐,咱们就这么吃了,是不是太浪费了?”
赵刚换上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你有这个觉悟就好。这盐也不是不能吃,就是不能竭泽而渔。”
“这话怎么说?”张万和一脸不解的问。
赵刚跃跃欲试地问:“你说咱八路军这一斤精盐,在国统区或日战区能换多少粗盐?”
“一般都是一比十,咱们量大,最少也要一比五。”张万和作为129师后勤部长,对此如数家珍,但他还有一点担忧:“现在敌伪顽全都在封锁咱们八路军,这生意恐怕不好做。”
“老张你可别忘,资本从诞生开始,就是唯利是图的。”赵刚此刻如同智珠在握,颇有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架势。
张万和的脑瓜一转,笑呵呵的问:“你是不是想要掮客或买办?”
现在还没有外包这个词汇,但张万和显然已经领会了。他又问一个问题:“你打算找谁?”
赵刚神秘一笑:“具体是谁我也不知道,不过咱们也不用一步到位,完全可以一层层外包。”
这天,赵刚安排人用精盐炒了六个菜,准备了两瓶酒,就等他的客人上门。
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三人居然一起到了,赵刚将人请进屋:“坐,都坐,咱们边吃边聊。”
这三位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吃。才刚进嘴,丁伟就细细品尝了起来,然后用筷子指着这盘菜问:“老赵,这盘土豆丝可不一般啊!不是用粗盐炒的吧?”
李云龙眼睛一瞪,用筷子指着白菜:“我还以为是我的错觉呢?老赵你可够客气的,居然用精盐招待我们?”
“可不是嘛!我们三个大老粗,用精盐都浪费了,不过做出来的菜是真香。”孔捷明白眼前平平无奇的菜肴为什么变得那么可口。
赵刚从身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白瓷罐子,放到餐桌上打开盖子,示意他们看过来:“本想饭后再说,既然你们吃出来了,就让你们长长见识,看看咱八路军自己的食盐质量如何?”
铁三角瞬间围了过来,每个人都捏了一点放自己手里,然后都尝了一尝。李云龙不可思议地问:“这是咱们八路军自己的食盐?”
“我滴个乖乖,咱们这精盐,比市面上所有售卖的都好。这要是放大清,恐怕得老佛爷才能吃上吧?”丁伟对于精盐的质量表示不可思议。
孔捷突然问:“老赵,正吃饭呢,你拿出这精盐是有什么目的?”
赵刚将盐罐子拿走,回来重新坐下后没有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你们说一斤咱八路军的精盐,在外面能换几斤粗盐。”
“十来斤吧!咱八路军精盐的质量好,换二十斤也不是不可能。”
孔捷的回答十分实诚,但李云龙却第一时间站出来反驳:“要是只有一两斤是这个情况,毕竟物以稀为贵。这精盐量一大,必然贬值,我估计最后也就能换回来五斤。”
丁伟倒是没有讨价还价,而是好奇的问:“兵工厂现在有很多精盐吗?你们打算拿出多少用来交易?”
“当然是都拿出来。”赵刚语不惊人死不休:“精盐提炼的方法和工具都是兵工厂提供,1斤精盐最少能换回5斤粗盐。我只要安排几个技术员,找根据地的百姓过来做工。这5斤粗盐,最少能提炼4斤精盐。你们说,我这个买卖干不干?”
李云龙一拍桌子:“干,这么暴利为什么不干。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价格足够高,资本家连用来给自己上吊的绳子都卖。”
丁伟白了李云龙一眼:“那是:只要利润足够,资本家会出售绞死他自己的绞索。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利润如何分配。”
赵刚环视一周,发现三人都在认真听讲,他掷地有声道:“我不管你们是拿出去卖,还是用来交换。从兵工厂拿出1斤精盐,我就要5斤粗盐或等价的商品和金钱。至于其他我不管,你们盈亏自负。”
李云龙将酒碗往桌子上一磕,果断道:“干了,算咱独立团一份,咱老李跟你喝一个。”
铁三角都是人精,瞬间判断出其中的利润,纷纷表示同意,一时间觥筹交错,酒宴十分热闹。
第二天,李云龙带着魏和尚化妆成商人的模样,带着10辆小推车出发了。
魏和尚不解的问:“团长,就1车货,为什么推10辆车啊?”
“叫什么团长“”我跟你说几遍了,你们也都听好了,都给我叫掌柜的。”看到众人纷纷表示知道了,李云龙继续说:“带10辆小推车去,自然就是要带10车货回来。和尚我问你,枪都藏好了吗?”
魏和尚凑上前小声说:“掌柜的放心,都已经交代好了,城门口就有人接应,一部分弟兄留在城外,枪都跟着留下。”
一行人还没到平安县城大门,就有人迎过来。魏和尚跟过去对暗号,留下一些特战队员后,李云龙跟着内应进城了。
在城门口,就看这人又是塞钱,又是递烟,李云龙这一行人还是被搜过身后才让进。
到了集市,李云龙找了一块地儿就停了下来。将袋子口打开,让路人能看到后,他就一言不发,坐等有缘人。
身边一平头年轻人不断叫卖小米,看到李云龙一点不着急的模样,他笑着对李云龙说:“大哥,你们新来的吧?生意不是你们这样做的,要吆喝起来,酒香也怕巷子深。”
李云龙仔细看了一眼这年轻人,才笑着回应:“我们卖的东西价格比较贵,不适合普通百姓用,所以要等有缘人。”
大冬天的,李云龙等人冻了半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中年人,他立刻开始吆喝:“精盐,上好的精盐。老佛爷才能吃的上的上好精盐。”
等那人看过来,李云龙立刻将袋口打的更大一点:“这位老板要不要看一看,上好的精盐,质量绝对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