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脑有疾乎?]
太祖长拳一句话道明了大家的心声。
赵匡胤憋屈啊,他怎么还没遇到这种机会呢?
“整个大明王朝二百多年国祚,真有什么机会可以吞并蒙古整合草原,就是宣德六年,但就这么被硬生生错过了。
但是错过不算什么,他还不扶持鞑靼,任由瓦剌的脱欢合了瓦剌的三部,吞并了鞑靼,掳走哈密王控制关西七卫,收服兀良哈,侵略女真,欸,就这么看着人家崛起啥都没做!”
[大家可能有点迷瞪,给大家说一句,这个脱欢就是也先的爹,也先就是土木堡之变的发动者。]
[卧槽?所以但凡朱瞻基当时干预一下,甚至直接出手拿掉阿鲁台,土木堡之变就有概率被规避掉?]
[冷知识:朱祁镇的太爷爷是朱棣,也先的爷爷是马哈木。]
[太爷爷朱棣把爷爷马哈木揍得望风而逃像条老狗,太孙朱祁镇被孙子也先带走领略草原风光,中间相隔不到五十年......]
[严谨点,从永乐十四年马哈木身死到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出国留学,时隔33年,朱瞻基不但没有接好爷爷的饭还把儿子的碗砸了。]
“之前我提了一句,很多人从从结果判定朱棣北伐毫无意义,我这里说说他第四第五次。直白点说,能让阿鲁台望风而逃,部曲离散牲畜多死,削弱鞑靼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打不打重要吗?”赵定安道,“再严格点,从第四次北伐顺手收了也先土干到朱祁镇出国留学,时隔二十七年。”
[啊?不是说好圣孙可旺三代吗?这对吗这?]
[没毛病啊,你就说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还算不算行吧?]
朱棣看着评论区,久久不语。
他想起解缙,当初就是他劝自己立老大为太子,并提出了他心动无比的原因——好圣孙朱瞻基。
别说隔代亲的滤镜,作为继承人,瞻基无疑是完美的。
但这样的好圣孙,却是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索之一。
他把目光移向满脸困惑的朱瞻基,没忍住一脚踹去:“叫你不出兵!叫你安慰人家!叫你做看人家崛起!”
被一脚踹在心口,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朱瞻基:“爷爷?”
他干什么了?
他最近也没斗蛐蛐啊!
[但是土木堡之变不是因为朱祁镇和王振瞎指挥吗?]
赵定安点点头:“确实,但我们要正视事实,正统年间瓦剌的实力,连朱棣来了怕是都莽不了,要避其锋芒。”
他话音刚落,评论区就刷出了好几个问号。
他也没多说,找出了正统年间瓦剌的版图。
[主播没放错图吧?这怎么和铁木真时期一般大了快。]
[那什么,我没记错的话,正统时期也先都打到乌兹别克了。]
“bingo,恭喜你答对了。”赵定安的恭喜讽刺意味不小,“土木堡之前呢,猫儿庄和鹞儿岭两地就发生过野战,两次均战败阵亡数万人,没瞎指挥还输,就是军队不行了。”
“所以我说,朱祁镇拿的是不错的牌,而不是好牌。他想效仿祖宗,这点勇气可嘉,但建议别有,派人去打说不定也能赢。”
赶二十万头猪对面都得杀老久呢!
结果你唰唰就滑跪了几个意思?
滑跪就算了,还好意思回来!
[主播,咱是听懂了,这朱瞻基的问题还不小呢?]
[楼上,朱瞻基还喜欢斗蛐蛐,蒲松龄写的促织就是拿他假借讽刺社会。]
[促织和捕蛇者说,都是故事但讽刺力度可不小。]
促织是什么朱棣不清楚,但是捕蛇者说他可是看过的。
哪怕是假借,也应该说明朱瞻基对于蛐蛐的喜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吧?
[这不矛盾吗这?政治具有延迟性,一般什么之治,什么盛世,都是福泽后世啊,哪有这种给后世挖坑的?]
[是啊,这么一想,这仁宣之治真的有主播说的那么好吗?]
赵定安有些不好意思:“一般科普嘛都这么讲,大家爱看爱听。”
[当时没敢说,主播那说辞很像那种沙雕短视频里会出现的措辞哈哈哈。]
[主播说的可太对了,现在那种沙雕视频里给朱元璋李世民当狗,吹逼那些盛世都快成政治正确了。]
朱元璋&李世民:???
什么意思?啥叫政治正确?
[欸?那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这也算吗?]
[这也算吧,老朱家政治正确的说法挺多的。]
[主播你讲讲你的看法呗,我最近喜欢看天幕这种小说,仁宣之治一直被提及被夸赞,但听你的意思,所言非实啊!]
赵定安耸耸肩:”大家既然想听听不一样的,那我就开喷了。先说朱高炽,之前有人说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以此吹嘘朱高炽的能力。但事实上,永乐一朝二十二年,朱高炽监国差不多两年,就想分走永乐盛世一半功劳,有点荒诞了哈。
很多人喜欢说朱棣穷兵黩武,打了几次没收获的仗拖垮了大明,导致仁宣时期不得不缩边,但以安南为例,朱高炽亲自给前线下令,放弃进攻大优势改为撤兵,秀,太秀了,和隋炀帝征伐高句丽一样秀!结果坏菜了他又睡不着了,朝鲜使臣都说他‘甚无胆气之主’。
“朱瞻基呢?老有人惋惜他在位只有十年,我都不敢想他要是活到麓川思任发叛乱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放弃云南。朝鲜人都说他俩言过其实远不如太宗皇帝。所以,缩边这个事情,国力只能是一部分问题,和统治者的观念有很大关系。”
[说白了,汉唐初年都对匈奴突厥示微,但后来都狠狠打回去了。国力亏空只是一时的借口,不是一辈子的借口。]
[听得好爽,真的看不惯说永乐盛世功劳在朱高炽身上的。]
[不管评价如何,主播这些话对味了,我的意思是,他之前的表达一股客观意义上的人机味......]
“最好笑的就是仁宣勤俭持家。”赵定安说话并不客气,“你猜宣德年间的工部尚书怎么说?他说‘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征交址,北伐沙漠,而供给未尝乏绝。近年以来,无大营造征伐之费,当有数年之积,而仓粮每岁仅足,设有水旱之灾,征调之用,将何以给之?’。”
[啊?这对吗?修养了但连对付突发情况的能力都没有?]
[妈呀这年头都看到有人喷仁宣之治、质疑朱高炽朱瞻基的了,还说土木堡的问题在于朱瞻基呢,真有人给朱祁镇洗地啊。]
[楼上像是那种‘朱标要是篡位朱元璋笑着让位’,'朱元璋的儿子只有朱标和其他‘的拥护者。]
[瞎编两句就当自己说的对了?还工部尚书,我还吏部尚书呢?]
几位帝王现在脑子都乱乱的。
前面还是说仁宣之治修生养息、减免田赋、清革前弊、整顿机构,妥妥地值得大吹特吹啊!
而现在,却说仁宣之治言过其实,仁宣二人是被抬高的皇帝。
[我突然发现个问题,西汉先有文景之治再有武帝极盛,唐朝先有贞观之治再有开元盛世,都是先有好的治理才迎来盛世,哪怕大清的‘康乾盛世’,也是因为康熙搞轻徭薄役休养生息,到大明反过来了......]
[还真是,所以说仁宣之治是个屁?]
赵定安失笑:“那不至于,但于其提仁宣之治,我更喜欢的说法是,永乐盛世的延续。毕竟,什么与民休息,永乐元年就开始了。此外,那段话可不是我编的,是宣德五年工部尚书黄福说的,《明宣宗实录》里有。”
[永乐十八年还有唐赛儿起义啊!们燕吹就闭着眼睛吹吧,还休养生息呢,怎么都比不上仁宣之治好吧。]
看到这个名字,朱棣面色一沉。
算到永乐十八年,大明一朝五十三年了,还有起义,倒是凭白增添笑料了。
[他和嬴政一个样,估计是觉得自己活不久了,所以把很多事情压缩压缩再压缩。]
[你要说起义我可就不困了,大明简直奇葩,正统年间还有起义你敢信,都快70年了,拿这个说事有点搞笑哦。]
[啊?buer,啊?王朝初期后期有起义很正常,但是都快四分之一国祚了,还有起义啊?]
“这倒是真的,十一年的仁宣之治以后,正统初年就爆发了邓茂七、叶宗留、东南矿工大起义,规模波及数省,和唐赛儿起义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你放到汉唐时期都是很滑稽的。”
刘彻和李世民被cue,皱着眉一想,确实该笑了。
得益于祖父和父亲的文景之治,刘彻已经“寇可往我亦可往”了,而李世民现在韬光养晦,也认为自己不需多时就能打回去——主播不是说了吗,李靖端掉了东突厥啊。
都休养生息了,内部还能乱,皇帝到底在休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