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刘昊现在已经站在绝对的道德高地。
给刘备权力,给他机会,表面上看,已经对他仁至义尽。
把他们三人重新聚在一起,帮关张二人,全了他们的兄弟情义。
接着下来,一旦守不住徐州,被吕布夺走,关张二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到安乐国
而摆在刘备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彻底臣服于安乐国,以失守之罪,给他一个无关痛痒的文职,将来少一个兑争对手。
要么投奔曹操,就是对安乐国的忘恩负义,关张便会对他彻底失望。
如果这一次刘关张三人再分开,那就是彻底分开了。
“那么,你二人,愿意在此辅佐玄德否?”
张飞看向关羽。
关羽惭愧的看了一眼刘备,拱手回道:
“诚如翼德所言,自古忠义难两全,”
“我二人虽与我大哥玄德义结金兰,但此为小义;”
“我二人承蒙安乐王殿下不弃,委以重任,”
“早已立下誓言,此生愿为殿下尽忠执守,”
“愿为殿下匡扶汉室,略尽绵薄之力,此为大义,”
“是以,若安乐王殿下,命我二人辅佐我大哥,必当殚精竭虑,”
“若殿下另有差遣,我二人也必然义无反顾。”
张飞:“我二哥之言,便是俺想说的。”
刘备的心,哇凉哇凉。
两个叛徒,枉我之前那么真心待你们,却被安乐王那竖子给收买了。
但如果没有关张的相助,自己一没兵,二没将,也很难守住徐州。
“若得吾二弟三弟相助,定然可保徐州无忧。”
刘昊肯定不会自己背黑锅。
“荀相,安乐王那边什么意思?”
荀彧肯定不敢让安乐王背黑锅,把话抛到这边的用意很明显。
“虽然安乐王决心表举玄德为徐州牧,但荀某听闻,玄德只做过县令,”
“连一郡之地也未曾治理过,贸然将一州之地交由他手,”
“加之将军刚刚才从陶公手中,接过徐州大印,”
“此时移交出去,必然使徐州上下,人心惶惶,”
“不若,令其暂任中郎将,掌管州中一切军务,”
“再代行州牧事,以观后效,如若政绩卓着,再提拔为州牧不迟。”
果然,知我者荀文若也。
徐州的军权可以交给他,但大印绝不能交。
将来是合法讨要徐州的凭证。
刘备:代理州牧事,再加上有兵权,这就足够了,就已经这是这里的土皇帝了。
“承蒙安乐王信赖,备定当竭尽所能,拼死守住徐州。”
刘昊肯定不能以铁面司令的身份说话。
荀彧:
“安乐王,生平最重信义,也深知你们刘关张三人,皆是极重信义的好汉,”
“为成全你兄弟三人的结义之情,此次出征,才特地令你二人引兵随行,”
“不想徐州发生如此变故,而将军又有诸多事务缠身,不能留守徐州,”
“是以,殿下吩咐,就由玄德暂且代行州牧事,”
“令关张两位将军,以左右大司马之职,全力协助玄德,守好徐州。”
三人大喜,一齐拜道:“敢不为殿下教死命。”
荀彧又以国相身份,命糜竺,明日把大小官吏,全部召集到此,宣布此事。
刘昊:只能帮(坑)你到这里了,能否压住徐州的各路望族,就看你刘备的本事了。
安排好徐州事务,刘昊、荀彧、太史慈、许褚、糜竺兄弟、陶家兄弟一行人,朝东海郡方向而去。
只给关张二人,留下各自的所部三千兵马。
刘备也需要有三千兵马保护,令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从东海港乘坐大海轮前往过乡港,荀彧带糜家、陶家兄弟,前往安乐国。
太史慈留守过乡港。
刘昊则带着其余人,回到新高唐县。
南下用时几个月时间,此时已经冬去春来。
一进入安乐国地盘,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田。
其余三县,见新高唐县种麦,也纷纷跟进,再有两个来月就能收割。
新高唐县的织造坊也早已开始生产。
从去年秋天开始,陆续从草原进来羊毛。
木匠打造好的纺车织机,全部以合作社的形式,分发到吸引过来的百姓家中。
男人外出做劳工,女人在家纺线织布。
织好的布,送到成衣坊里换钱。
成衣坊或直接把羊毛布染色后,直接卖布匹,或制做成衣拿到各地售卖。
如此良性循环,不但带动了草原牧民的收入,还使得境内百姓,立刻有了不错的收入。
消息一经传播开来,又吸引周边的百姓迁居到此。
其余三县也时刻紧盯新高唐县,不就是收羊毛织布卖吗?对汉人来说,没有技术上的难度。
加之都是安乐国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派人到草原各郡收购羊毛。
也在效仿这里,大力推广纺织业。
尤其崔钧的鄃县,他没能参与到玻璃产业中来。
借着离海最近的交通之便,从金雀船厂购买十余条新造的机动铁船,虽然只有35米长的船,但15条,足够从过乡港到黄河下游往来运输。
近乎包揽了另外三县的货物运输。
冀州道路不通,收购的羊毛,都是从安乐国走海路运到这里。
这里织出的羊毛布,一多半都卖到东北、草原等地。
原因无它,这两地百姓富裕,购买力远比中原各地强的多。
果然把甄姬立在这里,不需要拿鞭子赶,各县自己就会全力以赴。
刘昊对四县的发展情况,非常满意。
巡视一圈后,回安乐国,卖石油,进玻璃生产设备,进广播信号发射接设备之类。
一切准备停当,明日就会装船出发。
刘昊正在内院安抚几个妹子。
这一趟,貂蝉、蔡姬、糜贞等人,都留在安乐国,不能再带她们去青州了。
甄姬跟昭姬,有赵嫚等人护卫足够了。
此次刘昊等把玻璃坊跟广播电台的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要南下搞事情去。
不方便带妹子。
正忽悠中,女卫来报:“启禀殿下,荀相等人有要事求见。”
刘昊起身来到议事堂。
荀彧:“殿下,文远来电,果如殿下所料,李傕、郭汜因生嫌隙,相互大交兵,文无远与典将军趁机南下,一举收复长安,李郭二人,不知所踪。”
“有没有遇见匈奴人?”
这昏君,如此精明的个,你不应该关注天子的去向吗?
怎地对天子不闻不问,反倒先关心起匈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