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祀圜丘乐章之五
寿和
於赫圣祖,龙飞晋阳。底定万国,奄有四方。功格上下,道冠农黄。郊天配享,德合无疆。逐联整体赏析
盛世礼赞:《寿和》中的圣祖颂歌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祭祀圜丘的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追思、对国家的祈愿以及对天地的敬畏。而《寿和》这一乐章,于酌献配座等庄重环节奏响,宛如一首跨越时空的颂歌,深情歌颂着圣祖的丰功伟绩与崇高品德,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圣祖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永昌的殷切期盼。
诗的开篇“於赫圣祖,龙飞晋阳”,瞬间将我们带入一个英雄崛起的宏大历史场景。“於赫”,这两个字宛如黄钟大吕,掷地有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圣祖那威武不凡、气势盛大的英姿。他的形象仿佛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而“龙飞晋阳”更是神来之笔,将圣祖的崛起比作蛟龙腾跃于晋阳大地。晋阳,这座古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成为了圣祖施展雄才大略的起点。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晋阳的天空中骤然升起,打破了旧时代的黑暗与混沌。想象一下,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圣祖身披战甲,目光坚定,带领着他的追随者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这一画面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也为全诗奠定了激昂豪迈的赞颂基调。
“底定万国,奄有四方”,此联进一步展开了圣祖辉煌的历史画卷。“底定”,这一简洁有力的词汇,背后却蕴含着无数的艰辛与拼搏。圣祖历经无数次的征战与谋略,平定了天下各国的纷争,让动荡的局势重归安宁。“万国”,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它代表着当时广阔世界中的各个邦国,这些邦国在圣祖的威望与统治下,纷纷归附,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和谐的帝国。“奄有四方”,则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强调了圣祖统治版图的辽阔。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大漠,从北方草原到南方水乡,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不仅是地域的扩张,更是文明的融合与传承。圣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他的赫赫战功和宏大的统治版图,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丰碑。
“功格上下,道冠农黄”,这一联从更深层次对圣祖进行了高度评价。“功格上下”,意味着圣祖的功绩之高,已经达到了可以感动天地的程度。他的每一项成就,无论是统一国家、发展经济还是弘扬文化,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这种功绩,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民族的骄傲。而“道冠农黄”,则将圣祖的品德和治国之道与古代圣王神农和黄帝相媲美,甚至超越了他们。神农尝百草,教民稼穑,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黄帝战蚩尤,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圣祖在继承了这些先圣的智慧与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他以仁政治国,关爱百姓,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他的品德和治国之道,成为了后世子孙学习的典范,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郊天配享,德合无疆”,作为全诗的结尾,这一联将对圣祖的赞颂推向了极致。“郊天”,在古代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它象征着人与天的沟通,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感恩。而圣祖能够在郊天祭祀中“配享”,与天神一同接受祭祀,这无疑是对他功绩和品德的最高认可。他的功绩和品德,已经达到了与天地相齐的境界,足以在这神圣的祭祀仪式中,与天地神灵一同接受后世子孙的敬仰与朝拜。“德合无疆”,则再次强调了圣祖的美德与天地相合,无限广大。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后世的每一个角落。他的精神和智慧,成为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圣祖的无限崇敬,更寄托了人们对国家永昌的美好祈愿,希望在圣祖的庇佑下,国家能够永远繁荣昌盛,人民能够永远幸福安康。
整体来看,《明皇寿和》这首祭祀乐章,宛如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以庄重典雅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意象和激昂澎湃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圣祖的伟大形象。它不仅是对圣祖的深情赞歌,更是唐代对祖先崇敬之情的集中体现,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皇权永固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的“龙飞晋阳”“功格上下”等夸张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圣祖的辉煌成就。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了唐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