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司卿,”詹同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吕本,语气严肃地问道。
“你难道真的能够保证,当陛下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他不会勃然大怒,大开杀戒吗?”
吕本显然没有料到詹同会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稍稍愣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这……我自然无法保证。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相信陛下的判断力和仁慈之心。”
詹同冷笑一声,反驳道:“陛下的仁慈之心?那也得看具体情况而定。这件事情可非同小可,如果处理不当,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詹同当然不敢直接说出质疑的话。
当即陛下仁慈,这句话也能从吕本的嘴里说出来。
当然,这些都是心里话,詹同肯定不会说出来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依我之见,为今之计,最好的选择就是先进行内部整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局面,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
“而且,”詹同继续解释道。
“等我们将内部整改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向陛下解释,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毕竟,陛下也不希望看到朝廷内部因为这件事情而陷入混乱。”
他的意思并非是隐瞒不报,而是等他们内部处理一遍后再汇报给陛下。
一旁的刘三吾虽然年事已高,头脑不如年轻时那般灵活,但他好歹也听明白了现在的局势。
很明显,太子殿下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内部自行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将其闹到陛下面前。
“殿下,老臣认为,我们应当先从内部着手进行治理,然后再颁布明确的禁令!”
然而,此时此刻的朱标似乎并未将这番话听进去。
他的脸色异常难看,目光直直地落在吕本身上,仿佛要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吕本,名义上虽是朱标的岳丈,但在这紧要关头,他竟然公然与朱标唱起了反调,这着实让朱标感到意外和恼火。
原本,朱标之所以将吕本带来,是因为他对吕本抱有期望,认为对方会毫不犹豫地支持自己的决定。
可如今,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更让朱标感到无奈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就并非什么光彩之事,实在难以拿到台面上来讲。
若是他将此事闹大,恐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父皇的不满。
如此一来,局面将会变得愈发棘手。
就在朱标心中暗自思忖之际,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韩国公。
于是,他环顾四周,焦急地问道:“对了,韩国公怎么没来?我不是特意派人去请他了吗?”
原本他满心期待地派人去请李善长前来,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善长似乎并未如约而至。
站在一旁的詹同见状,赶忙上前解释道:“这……殿下,韩国公身体抱恙,看样子恐怕是来不了啦!”
尽管胡惟庸已经倒台,但实际上,李善长并未受到任何牵连。
如今,李善长仍然暂时兼任着御史台中丞这一要职。
朱标听闻李善长生病的消息,不禁皱起了眉头,面露忧虑之色。
对于李善长,朱标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
毕竟,李善长不仅是太子少师,更是教会了他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和治国理政之法。
因此,在处理胡惟庸一案时,朱标与他的父亲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一致决定不对韩国公府进行任何处置。
但是谁料李善长却从此“一病不起”。
并且谢绝了所有人的拜访。
朱标本以为现在应该好多了,但是没想到还抱恙。
关键是十年前,韩国公就得过一次重病了。
当时听说整个人都快要不行了。
谁知道一段时间过后又是老当益壮。
前几年听说还娶了一个年芳十八的姑娘。
这怎么几年时间不到,又病重了呢?
就算是朱标也不得不产生怀疑了。
明明诛胡惟庸九族之前不是还挺精神的吗。
怎么突然间病的这么重了。
“如果韩国公现在在就好了!”
朱标叹了一口口气。
现在在朝堂之上能令所有文官信服的人恐怕也只有韩国公了。
毕竟韩国公是老革命……不对,是老功臣了。
李善长自幼聪明好学,胸有大志。
他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朱元璋的麾下,跟随其一同征战四方。
他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朱元璋的麾下,跟随其一同征战四方。
当朱元璋攻占滁州后,李善长因其出众的智谋和才华,被朱元璋任命为参谋。
从此,他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重要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参与各种重大事务的决策。
不仅如此,李善长还负责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确保了军队的后勤保障。
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朱元璋的高度信任。
随着朱元璋的威名日益显着,越来越多的将领纷纷前来投靠。
李善长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不辞辛劳地考察每一位前来投奔的将领,了解他们的才能和特长,并将这些信息详细禀告给朱元璋。
同时,李善长还善于替朱元璋向投诚者表达诚挚的情意,让他们感受到朱元璋的诚意和善意,从而安心地为其效力。
在朱元璋的阵营中,难免会有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李善长总是能够巧妙地从中调解,化解双方的矛盾,维护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就在朱元璋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遭遇了一场信任危机。
郭子兴听信了一些流言蜚语,开始对朱元璋产生怀疑,并逐渐剥夺他的兵权。
不仅如此,郭子兴还企图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走,让他来辅佐自己。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善长毫不犹豫地坚决谢绝了郭子兴的邀请,他始终坚定地站在朱元璋这一边。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忠诚和支持深感欣慰,对他越发倚重。
有一次,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进攻鸡笼山寨,只留下少量兵力协助李善长留守和阳。
元军将领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趁机前来偷袭和阳。
面对来势汹汹的元军,李善长毫不畏惧。
他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巧妙地设下埋伏。
当元军进入埋伏圈后,李善长果断下令出击,一举击败了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