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城外,竹林幽篁掩映的草庐中。
诸葛亮正负手而立。
“丞相,赵将军到了!”
诸葛亮连忙转身,只见白发银须、身披甲胄的老将赵云健步而来。
见到草庐前的熟悉身影,赵云激动得单膝跪倒,朗声道:
“末将赵云,参见丞相!”
诸葛亮疾走两步,亲手将他搀起:“子龙快快请起。在此无需多礼。”
两人目光交汇,均是一阵唏嘘。
“丞相,末将已经听闻,昨日朝堂上,陛下震怒之下,重用蒋琬董允等人,下诏召杨仪班师……丞相,此事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负手来回踱步,眉头紧蹙:
“刘禅年少,难堪大任。以往我与杨仪精诚协作,他尚能放手不疑。”
“可如今杨仪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之祸怕是难免……”
赵云急道:“丞相何不亲出,与陛下说个明白?杨仪一心为公,岂会真有二心!”
“不可。”
诸葛亮摆摆手。
“为保万全,我诈死之事还不能暴露。否则惊动朝野,杨仪筹谋东征之策必被打乱。”
“这场戏唱到一半,我若登台,既难收场,又恐生内乱。”
赵云闻言默然。他素知丞相考量周全,既如此说,便必有道理。
诸葛亮顿了顿,接道:
“不过,当此关头,我也不能坐视不理。好在子龙你镇守蜀中,正好出面调停此事。”
赵云双拳一抱:
“末将定当竭尽所能!丞相请讲,末将该如何做?”
诸葛亮沉声道:
“立刻入宫求见陛下,以你的身份,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已拟好四条理由,你须竭力劝说,决不能让陛下对杨仪下杀手!”
“一来杨仪是功臣,古来君王杀功臣者不少,但也要名正言顺,还需在功臣建功立业之后!”
“反观如今,杨仪政绩斐然,万民称颂,杀之则民反,且东征北伐之大事业,杨仪也尚未完成!”
“二来杨仪一旦死了,很多将领和大臣都会有不臣之心,到时候难以服众!”
“三来,杨仪一死,军心涣散,曹魏和东吴便有机可乘!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蜀汉危矣!”
听着诸葛亮的话,赵云胆战心惊!
接着,诸葛亮目光一沉:
“最后一点,蜀汉有杨仪,便如本相亲自坐镇,蜀汉若无杨仪,便如山中无虎!”
“放眼蜀汉群臣,又有何人能及曹魏司马懿,又有何人能智及东吴陆逊?”
“倘若说到这个份上,陛下尚且不能明白,那……”
诸葛亮说到这里,戛然声止!
赵云连连点头:“末将明白!”
“事不宜迟,你这就进宫吧。”
诸葛亮拍了拍赵云手臂,语重心长道。
“能否化解眼下危局,全看子龙了。”
赵云心中一凛,郑重施礼:“末将定不辱命!”
……
成都皇宫。
刘禅退朝后,正坐在御案前换气。
不多时,宦官黄皓匆匆进殿禀报:“陛下,赵云将军在殿外求见,说有紧要军情奏报。”
刘禅一怔。他虽对杨仪起了杀心,但对这位陪伴先帝南征北战的老将仍存几分敬重之意,当下点头道。
“宣。”
须臾间,只见赵云全副甲胄迈入殿中,恭敬行礼:
“末将赵云,参见陛下。”
“子龙不必多礼。”刘禅抬手示意道,“有何军情,直言无妨。”
赵云没有起身,而是保持着单膝跪姿,拱手沉声道:
“启禀陛下,末将并非为军情而来,而是有一番心里话,斗胆进谏。”
刘禅微微一愣,随即皱起眉头:
“心里话?你想进什么谏?”
赵云深吸一口气,提高声调道:“陛下,末将今日所言,句句皆出于一片赤胆忠心!请陛下听完再怒!”
刘禅见他神情肃穆,非比寻常,心中顿生不悦之感:“子龙,你可是想替杨仪求情?”
赵云目光一震,但还是据实道:“……正是!”
刘禅闻言,脸色登时沉了下来:“你与那些杨仪的心腹一般,也被他收买了吗?”
“陛下!”
赵云赶忙磕头,慨然道:
“微臣一介武夫,唯忠义二字是守,绝无私心!杨仪此人,德才兼备,南征以来屡建奇功。”
“陛下切不可因一时之忿,斩杀功臣哪!”
刘禅冷笑一声:
“赵云,你是想说朕残暴无道,不容贤臣了?”
赵云猛磕头,额上砰然作响:
“微臣万不敢有此意!只是陛下可曾想过,杨仪若有不测,蜀中群臣将作何想?北伐大业又当如何延续?”
刘禅闻言一滞,眉头紧皱。
赵云见缝插针,连声道:“杨仪治军有方,用兵如神,是先帝与诸葛丞相一手提拔起来的栋梁之才!他东征在外,也是念着复兴汉室的大业,心无他念啊!
“更何况杨仪深得军心。陛下今日已连下诏令召其回朝,若丞相真存二心……末将担心,蜀汉内部恐怕自此鼎沸不宁啊!”
赵云肺腑之言,声声入耳。刘禅神色微动,似有所思。
赵云趁热打铁,继续道:
“陛下,杨仪才兼文武,使蜀汉国势蒸蒸日上,可谓半个丞相复生!放眼当今天下,我蜀汉除他之外,再无第二人能与魏之司马懿、吴之陆逊抗衡啊!
“杨仪在,蜀汉则安;杨仪若亡……试问陛下,谁能替他守住这半壁江山?”
此一问铿锵有力,如巨钟撞响。
刘禅猛地一震,眉头狠狠跳动两下。
沉默良久,他阴沉着脸开口:
“子龙,话已至此,你是劝朕不杀杨仪,对吗?”
赵云伏地叩首:“陛下明鉴!杨仪忠心日月可鉴,断无异志。”
“恳请陛下以社稷万民为重,宽恕他的冒犯之罪,让他继续领军前线,征战沙场。如此,蜀汉才有望灭吴抗魏,一统天下啊!”
刘禅脸色青白交加。他深知赵云忠直无欺,所言也不无道理。
可他一想到杨仪那封嚣张至极的回书。
“不破江东,决不回师”,便怒火中烧,怎也咽不下这口气。
堂堂天子,岂能受臣下如此挟制?
更何况,朝中那么多官员都看在眼里,若此时不惩治杨仪,皇威何在?
以后谁还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够了!”
刘禅猛地一拍御案,喝道:“子龙,你敢情满腹都是为杨仪说好话!朕只问你一句,若杨仪抗诏不归,又当如何?!”
赵云心头一沉,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