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是一个办事很果决的男人。
就像他当初决定把女儿嫁给赵锋时,前后对赵锋的考察时间也不算长。
在赵锋向陈英提及换防一事的三天后,他就被军部从温拿丁堡的北城墙阵线撤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接替赵锋接下来驻守北城墙的,正是赵锋刚来温拿丁堡时的贵人——马磊少将。
他和他的新编二师,将负责起赵锋这支部队原先负责的阵线,以及更向南一部分城墙的防御。
与马磊少将打了声招呼后,赵锋不由心里感叹:“看来岳父说的没错,那位高政元帅是一个更加倾向于进攻的蒙托克国元帅。”
赵锋等人被撤下后,关于新的调令,竟然一时间没有下达。
军部只是让赵锋的这个旅从城墙阵线撤下来,至于撤下来之后去哪,军部没说,高政元帅看起来一时间也想不到对赵锋这支部队的安排事宜。
于是,赵锋便率领麾下的部队,先行撤回了城内的军营中。
没有相应的作战任务,并不代表赵锋和他的部队可以万事大吉。
这种没有任务的待战状态,在蒙托克国,往往意味着是预备役,在战争期间需要做好随时支援任何一处战场的准备。
况且赵锋的部队,绝大多数士兵目前也在修习恒毅决,特别是那些新兵。
哪怕已经撤回了军营,但每日的艰苦训练还是少不了的。
赵锋宁愿自己麾下的部队,少流血,多流汗!
……
赵锋这边倒是“清闲”了,但温拿丁堡前线的蒙托克国其它部队,就没那么好运了。
高政元帅对李穆元帅的尊重,仅限于他刚来温拿丁堡的那一周。
在对赵锋的独立旅完成换防调派之后,高政元帅看起来渐渐基本理清了温拿丁堡前线的军政大权,然后便开始陆续下达新的作战任务调派。
原先主要趋于防守态势的温拿丁堡阵地,现在隐隐变得进攻味十足。
让马磊少将的那个师,去接替赵锋的防线,显然高政元帅不是让他们去吃黑冥帝国重炮的,而是随时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温拿丁堡中,也有不少军方的将领,在白楼会议期间适时提出了反对意见。
但反对无效。
可能是为了杀鸡儆猴,方便自己掌控温拿丁堡的权力,高政元帅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陆续调整了温拿丁堡十一位将领的工作。
甚至其中有两位将军,是直接负责前沿战事的,但却被高政元帅直接拿下,夺了他们的兵权,直接把他们踢到了后方的清水衙门。
以至于一时之间,整个温拿丁堡的军事氛围,都有些风声鹤唳。
甭管高政元帅这么做究竟对不对,反正现在白楼的确只剩下高政元帅一个人的声音了,李穆元帅在温拿丁堡前线的余威,被压制到了最低。
在此期间,有人倒霉,有人欢。
毕竟那些被拿掉的将领,也需要有人去顶替他们的工作。
赵锋比较熟识的蒙托克国将领中,原先在白楼负责参谋工作的钱瑞少将,是最倒霉的一人。
他提出的三项建议,接连被高政元帅否决。随后就被踢出了参谋决策层,让他去管温拿丁堡城内的一些不太要紧的机关政务去了。
除了他之外,以马磊少将此时的处境,以及段毅少将前段时间也刚刚被敲打了一番,他们都算是近期倒霉的将领。
没办法,谁让他们早早就被贴上了李穆元帅心腹的标签呢。
蒙托克国的军制改革,过去就是他们几个在推动。
如果不是赵锋傍上了陈英中将家,像他这种还未晋升少将的校级军官,必定也会跟着倒霉。
倒是同为李穆元帅的心腹,负责情报工作的裴鼎少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竟然已经暗中投靠了高政元帅。
这家伙先前一点相关迹象都没表露出来!
高政元帅让裴鼎继续负责着他的情报工作。
虽然赵锋现在偶尔还能与裴鼎少将在白楼见面,但就连他的老丈人陈英都提点赵锋,别跟这家伙再有过多接触!
温拿丁堡近期倒霉的那些将领,好像十之五六,事件背后都有裴鼎少将影子。
这种主要负责情报工作的高层,就是会令人有些头痛。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对方抓住小辫子。
倒是赵锋认识的那位与他关系极好的赵理少将,在高政元帅抵达温拿丁堡后,算是“发迹”了。
赵理少将原先也是混首都圈的,虽然混的不咋地。
但到底是首都那边过来的,在一大批高层将领“落马”之后,高政元帅总需要再扶上去一批人。
之前在温拿丁堡负责档案工作,以及作为军事学院校长的赵理少将,在随后竟然掌握了一支部队的实权。
高政元帅让赵理少将去暂编一师当师长去了!
目前温拿丁堡进行军制改革的部队还很少,大约只有总部队的五分之一不到。
李穆元帅还是卸任的太早了啊,他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赵理负责的暂编一师,严格意义上,还不算一支具备正常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部队。
该部队尽管现在有接近一万人,但其中有近半都是新兵,另外一半是从其它打散的部队重新补充进去的。真正有经验的老兵,可能都不足三分之一。
因此才叫暂编一师。
这样一支部队到了战场上,到底能发挥出多强战斗力……可想而知。
好在高政元帅也算是懂行的元帅,把赵理调去暂编一师当师长之后,他现在和赵锋一样,都是暂时没有准确的作战或防守任务需要执行,均是原地待命,外加训练。
赵理少将过去没怎么带过兵,但他的理论知识,那是一套接一套的。
除了有给自己麾下的部队,制定严苛的训练方案之外,赵理少将还大刀阔斧的,把不少温拿丁堡军事学院还在上学的大学生,直接拉拢征召到自己的部队,担任底层军官。
这些从温拿丁堡军事学院出来的学生,对赵理的称谓,叫“校长”更多过叫“师长”。
“我有些后悔当初让你看那些尉级军官的档案了。”
“怎么好苗子大都被你提前调走了?”赵理少将事后有些腹诽的开玩笑道。
赵锋爽朗的“哈哈”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