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 修改于4.13
科室里的小耿昨晚出发去京城参加学习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猜测她能不能安全抵达。作为一个科室的同事,小美心里也十分为她担忧。
过了几天,京城那边的情况还是不明朗,单位里的同事们都没什么心思工作,私下里都在议论。有说那边的情况挺严重的,这让大家更担心了。
黎远山打来电话说二姐发来电报问小靓他们的情况,但现在妹妹他们已经不在岛城了。这让小美心里更不安了,于是赶紧提笔给二姐写信,告诉她知道的最新情况。
小靓他们是2号早晨从这里出发到琴岛的。据他们说准备在那里游玩一天就动身前往京城。不知当家里收到她这封信的时候,妹妹他们是否已经安全回到了家中。
听说这几天京城那边情况有点乱,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过火车应该还是在运行的吧。他们科新来的大学生小耿3号晚出发去京城学习了,前几天总行那边还打来电话告诉这边人已经安全抵达。
小美想,妹妹他们应该也是那几天到的京城吧。现在还没回去,估计是在二叔或大叔家暂住了,等那里局势稳定一些再回去。
小美在信里安慰了二姐,让家里人别太担心,“不管怎样,妹妹他们都是成年人了,懂得分寸,不会去掺和那些事情的。”
“这种时候,他们肯定也不会随便出门,毕竟安全最重要。”
“还有,如果小靓他们已经回去了,让他们来封信告知一下。爸爸之前说他和妈妈打算7月份过来这里,不知现在是怎么打算的?如今局势变化莫测,各地都挺乱的,不过这里还算安宁。不知道九原那边情况怎么样?”
前段时间,行里突然进了一批金耳环和金戒指,说是给员工搞的福利让员工按照科室统一购买。小美本来没打算买,让她去哪儿筹钱买这些贵重的金饰品呢?
“干嘛不要?这可比外面金店卖的便宜多了。”对桌的小耿一脸不解地看着她说。
小美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对小耿这样的本地单身娃来说,千八百的可能不算什么大事,回家找家人要就行了。但对刚来的他们来说就不一样了,家里根本就没什么存款,而且她对首饰这类东西本就没什么兴趣。
结婚的时候她都没戴一件首饰,现在借钱去买来戴有什么呢意义呢?而且两件加起来那么贵。
“干嘛不要?”
听到丈夫问出了同小耿一样的话,小美不由给气笑了,人家不知咱家的情况,你难道还不知吗?
“一对耳环加一个戒指差不多八九百块钱,我们家有这么些钱吗?”
“上次家里寄的几百块你不是不让花存起来了,先取出来,再跟二姐那里借上几百应该够了。”
黎远山很快就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不过看小美冲他翻白眼,急忙又歉意的说:
“咱还是都留下吧,结婚那会儿也没给你买什么首饰戴,我心里总有愧,再说既然是福利,那就比外面的便宜多了,不要的话,不就亏大了?”
“那。。。咱就留下戒指吧。”
听丈夫这样说,小美心里不觉有所触动,心说不行就留下戒指得了,至于耳环,她又没打耳洞,干脆把它卖给同事得了,肯定有人抢着要。不过,即便留下戒指,钱还是不够啊,看来只能依他的话,先写信跟二姐那边借个三几百了。
五月底,方小莉收到了大妹的来信。当天,她就去银行给小美汇了600块钱。她以为钱一到账,银行就会马上通知到妹妹,所以想着等方小靓他们回到九原之后,再写封信跟大妹说一声。
让她没想到的是,方小靓回去后说,直到他们离开岛城时,她三姐那边还没有收到汇款。方小莉一听就急了,赶紧通过银行给大妹夫黎远山发了封电报,毕竟他也在工行系统,接收更方便些。
电报内容很简单,就两句话:
“大桥所黎远山速去工行会计柜台取款。”
“小靓他们7号到家,勿挂!”
之后,方小莉又给大妹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说,岛城的金价其实不算贵,在九原那边,金价是每克127元,让小美最好留下那枚戒指,毕竟从结婚到现在她还没一件首饰。剩下的钱也让她自己留着用,别太省着。然后还提醒小美,在岛城东西挺贵的,要舍得吃好点,身体最重要。说自己条件还算可以,不用为她担心。
“等岛城通了铁路,那边的生活应该会更好吧。那儿空气好,还能经常吃上新鲜的鱼虾,工作条件也不错。九原这边是工业城市,空气污染挺严重的,人多车多,风沙也大。就是我们离得太远了,不能经常见面,真的很想念你们。”
“前几日,京城那边平息了一场动乱,局势相当严峻,当时小靓他们还没回来,我们都很着急,我给远山发了电报询问,今天收到了回电,现在他们俩已经平安回来,我们就放心了。”
“暄暄现在很好吧,习惯了吧,一定要让他多吃些蔬菜和水果,现在彤彤也经常说想暄暄哥哥,让我带着她去看三姨,看哥哥。”
方小莉在信的最后还提到,原本她计划和父母七月份来岛城,但看现在局势不太稳定,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了。这让小美感到有些失落,她真的挺想念家里的亲人,尽管妹妹他们才刚走不久。
为了联系方便快捷省钱一些,方小莉还提醒大妹以后如有急事写信来不及,需要拍电报时,可以不用写她单位的名称,直接写“九原”加他们行行号及电报挂号,再写姓名。
收到二姐电汇来的钱,小美心里很感动。她想,方小莉当天就凑了600元给他们汇过来,肯定不容易。这让小美心里挺不安的,觉得自己不该让二姐为这些事操心,尤其是她工作一直那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