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湘省日报》刊发了一篇《谁在掠夺农民的 “命根子”?》的报道,报道里披露了许家村强制征地事件里面的许多细节。
原来在 1985 年县政府原始规划中,许家村地块被明确标注为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而 到了一年之后也就是 1986 年的修订版规划中,同一区域就被悄然变更为 “二类工业用地”。
匪夷所思的是,签署这份文件的县规划局局长周某,他的儿子周某某名下的房地产公司,恰恰中标了该地块的配套商住项目,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勾连,不言而喻。
报道并未就此止步,其还进一步揭开了补偿环节的重重黑幕。
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青苗费按当季作物产值补偿”。但许家村 2000 亩稻田和柑橘林,却未得到分文补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村张家坳刘某的 10 亩桂花树,竟以 “经济林木” 的名义,每亩获得 2000 元赔偿。
当记者和村民一同上政府相关部门质问的时候,县国土局干部不仅没有正面回应,反而嗤笑村民:“人家有背景,你们比不了!”
此外记者通过暗访还发现,许家村这块这个工业用地所谓的 “工业园” 不过是个幌子,推平的土地已被港商黄某,打着 “爱国侨商” 的旗号,以低价圈走 500 亩,随后转手倒卖给星城房企,从中谋取暴利。
当村民要求公开征地批文时,周局长不仅没有给予合理答复,还大声呵斥:“你们懂什么国家发展大局!”
更为恶劣的是,当村民试图上访反映问题时,3 名寄送举报信的青年,竟被以 “扰乱社会治安” 的罪名拘留。
文章一经发表,在湘省激起千层浪,民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彻查此事。
几天后,《南方周末》《华国青年报》这两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相当影响力的媒体迅速转载了这篇报道,并围绕土地问题发表多篇社论,其中常先和秦奕深入讨论之后撰写的《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土地治理框架》更是引发热议。
在这篇报道中,常先开篇便点明,许家村的征地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华国国土地制度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利益分配、生态约束、治理能力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土地治理框架。
在产权制度维度,常先指出,农民土地权益模糊是导致土地纠纷频发的根源。
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应当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推动 “承包经营权物权化”,同时也要提供一定的方式帮助农民成立组织争取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农民能够抵押土地获取资金,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资产。
同时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的行动也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城乡土地分属不同管理体系,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在权益与市场准入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致使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严重失衡。
只有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能和市场价格,保障二者在出让、租赁、入股等环节享受同等待遇,才能让农民及农村集体组织,在土地增值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进而从根本上化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均的难题 。
谈及市场机制,常先分析道,当前土地一级市场由政府垄断,“价高者得” 的拍卖模式,使得地价、房价一路飙升,房地产泡沫风险加剧。为打破这一困局,应当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参与土地一级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土地供应格局,稳定地价。
整个土地出让市场,还应当引入 “综合评标” 与 “限房价竞地价” 机制,在土地出让时,综合考量产业贡献、公共利益等因素,降低地价对房价的传导效应,此外,各地政府需效仿鹏城政府,限制房企高杠杆拿地,设定土地购置资金自有比例下限,防范土地金融风险。
在利益分配方面,常先强调,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款被截留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许家村事件中补偿款就远低于土地市场价值,村民的合法权益被肆意践踏。
因此要明确 “公共利益” 征地范围,禁止商业开发滥用征地权,征地时按市场价对农民进行补偿,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将土地出让收益按比例注入农民社保基金,推行 “土地换社保”,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常先在报道中还指出,在生态约束维度,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流失、土壤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占补平衡” 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占优补劣”“数字游戏” 现象频发,耕地质量持续下降。工业用地粗放开发,致使大量土壤污染,城市扩张侵占湿地、林地,破坏生态平衡。
为扭转这一局面,应在土地管理初期推动数字化建设,利用 GIS 技术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做到 “数量 — 质量 — 生态” 三位一体,建立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体系。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强制加入污染修复条款,要求企业预存土壤修复基金,实现工业用地环境成本内部化。
最后,常先聚焦治理能力维度,提出土地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当前存在数据缺失、执法不力、决策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导致土地违规开发行为屡禁不止。
因此,政府应尽早启动土地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全国土地权属登记数据库和遥感监测网络,为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征地、规划等环节,要效仿鹏城政府建立起政府、村集体、农民、开发商多方协商机制,避免 “强拆” 和单边决策激化矛盾,在乡镇层级设立独立土地监察机构,切断地方政府对土地执法的干预,减少 “以租代征” 等违规行为。
这些报道发布的一周之内,湘省政府便立即组织了相关调查小组前往许家村进行调查,县政府的胡作非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另外一边,土地问题一时间成为全国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一场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的浪潮,正悄然涌动。
在这喧嚣的舆论场中,闽省建省的消息在 9 月份终于被公布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