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满怀热忱的江尚舟
在琼岛区本地,了解到居民们兴奋不已,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纷纷。
街头的茶馆里,老人们一边喝着茶,一边满脸笑容地谈论着:“咱琼岛要大变样咯,以后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年轻人们则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的计划着在家乡大展拳脚,开创新事业;有的期待着更多的外来投资和发展机会,能让自己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在国际舞台上,华国也有不少亮眼表现。
国际消息,华国和软木国两国政府正在磋商,计划在不久之后正式签署《关于濠江城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华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濠江城恢复行使主权,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大街小巷都在庆祝这一伟大成就。
与此同时,最高行政机关批准成立港岛濠江城事务办公室,专门管理这两个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去年 7 月 10 日,华国驻钟表国日内瓦大使钱家东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向贸易与关税国际组织总干事邓克尔递交正式照会,明确提出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恢复缔约国地位,这一举措为华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年初,贸易与关税国际组织成立“华国工作组”,钟表国大使吉拉德任主席,启动对华国贸易体制的审查。
秦奕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到相当振奋,因为前世这个事情在 89 年的时候因为一些国际上的政治因素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华国因此错过了加入的最佳时机,一直到十五年之后才成功加入。
这一次国内观念的转变更快一些,尤其是老人关于经济改革的体系想法提前了五年出现。说不定国家能赶在 89 年国际政治形势变化之前就完成加入的流程,想到这里,秦奕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深知这一进程若能顺利推进,对国家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他暗自思索,或许自己也能为这件大事出一份力,无论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还是凭借对经济形势的了解,只要能推动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相关部门的会议室里,专家们也日夜忙碌,准备着审查所需的各项资料,他们深知这一审查对华国后续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华国也通过谈判跟贸易与关税国际组织达成协议,港岛在组织中改称“华国港岛”,双方出具声明,确定华国港岛在未来组织中的地位。
在苏维埃联盟那边,有消息称他们计划在今年的执政党大会上通过《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秦奕知道,前世正是从这个改革开始,苏维埃联盟不可避免地进入解体的倒计时。
虽然这个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改革的步伐太过激进,在执行层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经济层面来看,该原则旨在打破该国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许多企业为了适应新的原则,开始尝试裁员增效,这使得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在列宁格勒的街头,时常能看到一群群失业工人聚集在一起,满脸愁容地讨论着未来的出路。
社会层面,改革方案的推行引发了民众生活的巨大变化。物价不再像以往那样由国家严格管控,开始出现波动。原本习惯了稳定物价的民众,面对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生活压力陡然增大。
政治领域,传统利益集团对改革方案的阻挠也引发了政治局势的动荡。一些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益的官员,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和利益,对改革方案阳奉阴违。
在政府部门的会议上,关于改革方案的讨论常常演变成激烈的争吵,改革派和保守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种政治上的内耗,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推进速度,使得该国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 - -
留学八载,江尚舟在以制表工艺闻名的钟表国顺利斩获博士学位。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自始至终牵挂着祖国。毕业典礼刚结束,他便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婉拒了当地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未在钟表国做任何停留,毅然踏上了回国的漫长旅程。
飞机在云端穿梭,江尚舟望着窗外变幻的云海,心中满是对祖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他渴望将自己在海外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建设。
然而现实却给了满怀热忱的江尚舟沉重一击。
回到国内,他四处奔波,投递简历,却发现自己所学的移动通信专业,在当时的国内近乎是一片荒芜。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寥寥无几,即便有少数几家,也因技术落后、资金匮乏,难以开展深入的科研项目。
江尚舟穿梭于各大城市,从繁华的京城到古韵十足的金陵,再到充满活力的羊城,可得到的回应不是 “专业不对口”,就是 “暂不招聘此类人才”,精通德语和英语的他,本以为凭借语言优势和专业学识,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可现实却事与愿违。
在魔都,江尚舟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两个月,他租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对着一摞摞求职信发愁,身边的朋友看着他日渐憔悴,纷纷劝他:“尚舟,要不先换个方向,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江尚舟内心满是挣扎,多年的专业学习,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怎能轻易放弃?但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他无奈妥协,抛弃了自己多年钻研的移动通信专业,进入国家经委的外资企业管理局,踏上了仕途。
今年琼岛即将建省的这则消息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目光,江尚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