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章开始,会通过吴歧第三视角\/观众视角,或解连环的视角,记叙秦岭之行的内幕。本章故事发生在第86章,吴歧在医院外,给三叔打电话的时间点。除了三个叔叔在二叔书房这件事,其他所有事,都在前文提到过。)
————————
吴歧觉得自己躺在一棵树上,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梦里,两个姓吴的,一个姓解的,三个叔叔坐在二叔的书斋,吞云吐雾。
吴三省的脸,在烟雾笼罩下,仍显得有些阴鸷——他刚把“那个人”在西周墓里,躲过小哥黑金古刀的事,和两个兄弟说了。
“……总之,“他”和小哥关系看不出好坏,不清楚两人是否认识。尽管在墓里看上去“剑拔弩张”,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是不是在做戏。”
吴三省掐灭手上的烟屁股,表情中带了几分凶狠:“我的意见,不管“他”和那小哥什么关系,就冲他们俩都姓“张”,我就不可能信任他们,更不可能放任“那个人”和乖侄子时时刻刻在一起。”
“侄子从墓里出来,还问我,和他“哥哥”什么仇?什么怨?说希望我能抛开“张家人”身份,更客观看待他“哥哥”,和他“哥哥”和平共处。”
“放他娘的屁!这是不是那姓张的,教我侄子说的?!”
“是,“那个人”看上去对侄子没坏心,好像和侄子关系还算融洽,可谁知“他”心里打得什么盘算?”
“侄子是聪明,可他心机手腕,能是“那个人”对手?”
“哄骗、操纵侄子都算好的;利用侄子身份,做不利于侄子的事,怎么办?”
“万一“他”想夺侄子身份,把自己变成“吴歧”,然后“抹杀”侄子、取侄子代之,又怎么办?”
“与其在这担惊受怕,还不如趁事情没发生……”
吴三省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吴二白脸上没什么表情,淡定地抽烟。他弹弹烟灰,说出的话却不容拒绝:“连环,你过些日子,带小歧去秦岭……”
金丝眼镜后锐利的目光,在表弟脸上扫过:“我会和你一起去。”
解连环知道二哥这是不放心自己,单独带侄子去秦岭。
毕竟……因为自家老爹,他和“那位前辈”关系尚可,二哥大概是怕自己,在侄子或“那位前辈”面前,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对“那位前辈”心软,破坏他们的“计划”。
解连环很清楚,他这位云淡风轻的二哥,看似什么都没说,一直是吴三省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这句“带小歧去秦岭”,已经足以说明,吴二白的态度,和吴三省是一样的。
他们都容不得“那位前辈”在小歧身边,唯一能让他们安心的方法,就是“前辈”消失……
解连环有心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开口。现在持不同意见,只会让两个表哥,怀疑他对侄子的心意,怀疑他在“解吴联盟”和“那位前辈”之间的立场。
所以他沉默片刻,还是点头应了。
就在这时,吴三省的手机响了。他掏出手机一看,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是吴斜。
他没接——因为这个时候,他理应在大侄子那儿是个“失踪”人口。
手机自动挂断后,又响了一次。还是吴斜。
吴三省不知道这次拨号的人,其实是吴歧,所以照旧没接。
直至又过了一会儿,他的另一个手机,发出震动:这是他的保密手机,号码很少有人知道。他掏出一看,是吴歧。
这次他接了:“乖侄子?”
这通电话吴歧记得很清楚,所以他现在,尽管听不到三叔手机对面的声音,他也很清楚,这通电话他和三叔说了什么。
“三叔,没关系吗?这可是西沙……”
“小哥的身份,你从我“哥”那儿得到回答了吗?我看“他”八成不想理你。”
“你说这小哥现在在干嘛?我是说,如果他失忆了,一个失忆的人,现在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找记忆。
“你知不知道,今天来找我哥那一男一女是谁啊?或者说,他们是谁派来的?”
“我不太放心我哥,独自跟那一看心眼儿就很多的女人,和那喜欢撒蹩脚谎言的男人走,就叫九鼎跟着去了。有什么事儿,还能照应我哥。”
而三叔说了什么?
“过些日子,叫解连环接你去秦岭。”
“到时候就知道了……”
呵,好一个“到时候就知道了”。
吴歧自嘲地笑。
他在连环叔叔给他讲那个“千年老树”的故事时,就在琢磨:三叔让他来这,治病就说治病,干嘛非扯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是怕他知道什么,就不肯来了吗?
现下看来,可不就是吗?
及至此刻,吴歧再没办法掩盖,自己听故事时,强压在内心深处,那种令他惊恐的想法,那就是:
叔叔们叫他来这儿的目的,一方面或许是为了他的病(虽然他还不太明白,到底是怎样的“树”,只要对之“祈愿”,就能使他的病痊愈);
但另一方面,叔叔们或许想借他痊愈,或者“树”的力量,除掉“哥哥”——因为叔叔们怕“哥哥”骗他、操纵他、想借他的身份,甚至……“抹杀”他。
原来如此……
思及之前,他问三叔:“你和“哥哥”什么仇,什么怨?”时,三叔的回答:
“我不了解他,不知道他什么人,怎么放心让你和他在一块儿?我怕你挨欺负嘛。”
“我虽然和“他”有些合作,可一想到“他”姓张,是那位的弟弟,我就慌啊。”
现在一想,三叔说这话时(甚至在更早的、他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决心除掉“哥哥”,却还在他问时,先对他偷换概念,被他拆穿后,就找些不痛不痒,但听上去十分合理的理由,让他以为,三叔是因为和“哥哥”不熟,又忌惮“哥哥”姓张,才会对“哥哥”有防备,关系不睦。
可事实上,这根本是三叔的连环套儿。
三叔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偷换概念的行为,八成瞒不过他。可三叔仍然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他,自以为避开三叔的坑后,三叔就会对他说实话。
可恰恰相反,三叔不仅不会对他说实话,反倒是他,因为这次避坑成功,对三叔降低了警惕。
这时三叔再趁机和他打打感情牌,给个“合理”理由,不就让他信了?
老江湖,玩儿的就是人心。
他和三叔比,果然还是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