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八佾,音同“八亿”,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为八行八列。
笑归笑,该干的事不能耽误,吴歧几人没有皮划艇这么“高级”的设备,就只好人工造船,用周围粗细合适的竹子做个竹排。
河水流速快,吴歧担心普通的竹排抗不住水流冲击,就叫几个伙计帮他做“九曲竹筏”,这种竹筏常见于武夷山,有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的特点。
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就可使它平稳漂过深潭,亦可极速滑下浅滩;可以灵巧地避开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剧地转弯。
制作一张九曲竹筏,要取直径23cm左右的毛竹,8根为一组,每根裁为9~10米长。
制作工序有去皮、晾晒、摆直、烧排头、拼排等数道工序。
其中,“烧排头”是竹排制作的关键工序。
其做法是将竹坯置于h形码凳,取老松烟在排头翘曲缓缓加热,使之慢慢弯曲。熏烤时,要时刻注意曲度的变化,保持弧线流畅,不能出现折角。熏烤过程中,火力要温而不烈,用力要匀而不急。
虽说制作工艺有点复杂,但吴歧几人也不是在做工艺品,只要大致能成型,在使用期间别出什么大纰漏,其他不必要的细节,就能省则省,没那么讲究了。
动手之前,吴歧先到河边,探了一下河流的深浅和流量。他估计,自己并三个伙计,和所有携带的装备、供给,大约得做两条竹筏。
于是大家热火朝天地开干了。
三个伙计负责砍竹子和去皮等体力活,吴歧负责烧排头等技术活,几个人“吭哧吭哧”一通忙活,总算把两个竹筏做好了。
四人合力把两个竹筏推进河里。
吴歧和六马负责拿竹竿控制住竹筏,不让它们被河水冲走,另外两个伙计则负责把装备、供给装到竹筏上。
四人分坐两筏,六马和另一名伙计九鼎负责“撑杆掌舵”,竹筏顺着河水自西向东而下。
此间山岭多呈平行带状分布,山势比刚才的峡谷还要险峻,山体大致由麻岩和花岗岩构成,东麓有大断裂。
让吴歧惊叹的是,断裂处,竟有一高峰拔地而起。
它生于此深壑幽谷之中,却巍然矗立,直刺苍穹!
如此奇峰,世间少有,临河一侧,如同绝壁;嶙峋峭拔,寸草不生。偶有峭壁罅隙,也是奇松横偃,姿态各异。有的凌空直立,有的振翅欲飞,有的翩跹起舞,有的宛若蛟龙。千姿百态,瑰玮万状。
如此绝景,当真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让吴歧感叹,人在这天地万物、自然法则中,是何等渺小。
这时河水虽然曲折蜿蜒,流速却比刚开始缓和不少。这让吴歧能慢悠悠欣赏这人世间,难得能有几回闻的旷世奇景。甚至让他觉得,他不是来找三叔,而是来旅游度假,体验水上项目的。
要不要考虑开个水上乐园呢?
吴歧坐在竹筏上,很认真地思考起这个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时代性、多样化、多层次、精细化等特点。他应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这个水上乐园建起来。
嗯,回去就找大舅、二舅商量。
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绝对不是他想玩。
————————
越过高峰,河的流向开始变化,又往前划了莫约一小时,吴歧几人发现了一个山洞。
说是山洞,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这洞口实在太小了。吴歧目测,宽度也就比他们的竹筏略宽一拳;至于高度,他们要想进入这个“窟窿”,非得把自己整个平躺在竹筏上不成。
“少爷,这看起来像个盗洞,而且,应该有不少年头了。”负责给吴歧撑船的伙计,九鼎说。
九鼎的资历不如六马,但为人谨慎,性情内敛。如果不是十分确定的事,他是不会贸然开口的。
吴歧也深知他的脾性,并且,在这三个伙计里,九鼎是最精通倒斗的。他的话,基本不会错。
吴歧沉吟片刻,决定进去看看。既然这是个盗洞,那说明山里有古墓,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三叔说的那个,但说不定能和三叔会合?
而且他们在这划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到能停靠的地方,再这么下去,说不定离三叔越来越远了。
于是他招呼前船的两个伙计道:“六马、八佾,我们进去看看。”
“好嘞,少爷。”
六马二话不说,往盗洞那边调整方向。九鼎撑着竹筏,紧随其后。
直到近前,吴歧才看清这座山的山体,主要是石灰岩。六马和九鼎收了竹篙,随吴歧和另一个伙计八佾,侧躺在竹筏上,在水流的推动下,进入洞内。
刚进洞时,吴歧几人还不得起身,只能一直躺在筏上。
他们能感觉到,竹筏在顺着水流一直往下,只是坡度很缓,倒也不用担心翻船。
就这样被水流推了近百米,进了山体深处,吴歧几人的视野才慢慢开阔起来。
吴歧和八佾打了两只强光手电,确认洞内情况。
这是一个绵延数公里的巨大溶洞,周围有很多小溶洞,每个小溶洞都可以搁下整座寺庙或教堂,隧洞和通道更是不计其数。
成千上百,各式各样的乳白色,如乳酪、雪花膏似的钟乳石挂在穹顶上。有些结构复杂,让人想起精美的中式镂空雕刻;有的粗壮无比,甚至已经成为雄伟的“柱子”;有的尖利无比,让人想起野兽的獠牙。
六马和九鼎站在竹筏的左后侧,将手里的撑篙顺手往下滑。
他们尽量靠近竹筏,触到水底,再往竹筏前进的方向倾斜,用力推动竹筏前进。遇到窄处,就立起竹篙,撑在水底的石头或泥沙里,让竹筏保持平衡。
八佾是三个伙计里年纪最小的,性格活泼。他第一次见钟乳石和溶洞,兴奋得连连惊叫,甚至还忍不住唱起了山歌:“凉风凉来凉风凉,噢欸~~凉风凉在哪一堂,噢欸~~”
吴歧听出八佾唱的是木洞山歌,是重庆巴南的传统音乐。在吴歧前世,这种地方传统音乐,三年后会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是……八佾到底是怎么用他三十七度的嘴,唱出这种连草泥马都自愧不如的歌声的?就……难评!
如果说吴歧尚且能维持身为少爷的礼仪,对八佾的歌声——如果这也能称之为歌声,不做评价的话,那和八佾一张竹筏的六马,显然没那么多顾虑。
他一巴掌呼在八佾后脑勺上,骂骂咧咧道:“靠!你给老子闭嘴!你他娘唱的这是什么玩意儿?老寡妇哭坟都比你唱得好听!”
“凉风来,凉风吹?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生怕没东西往你后脖颈子吹气是吧?”
八佾:“六哥你干嘛?我就唱唱歌怎么了?有这么难听吗?我就这一个爱好,我娘说我唱得可好了。(tot)”
吴歧:“……”你老娘怕是对“唱得好听”这几个字有误解。
六马:“……”你他娘……
九鼎:“……”不想说话。
八佾顶着一张堪称诈骗的娃娃脸,可怜兮兮地望向吴歧:“少爷,我唱得真有这么难听吗?”
吴歧:“……”你这不是难为我吗?
但身为少爷,还是不能伤了伙计的心,于是吴歧委婉道:“八佾啊,要不,咱们还是换一个爱好吧?”
“你看,你每个月六险一金;底薪提成每月按时发,我从来也不拖欠你一分钱;逢年过节有过节费;加班有加班费;受伤了我给你算工伤;交通费、通讯费、餐费我给你报销。这么林林总总下来,你每年也能攒不少钱。”
“你要实在没事干,你出去旅旅游,我给你批年假,半个月一个月都行;要不你就去报个班,上上课,补充补充文化知识?我给你报销学费;再不济,你找个健身房游泳馆,或是找个拳馆练打拳?我也给你报销?”
言下之意就是:你看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能不能别“恩将仇报”,拿你那草泥马一样的歌声折磨我?
听懂少爷意思的八佾,哇一下哭成了280个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