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正当苏轼在与朋友们的作诗留别之际,这年秋天(熙宁三年),大伯苏澹的孙子苏林卒于京师。

大伯苏澹早亡,大堂哥苏位去世时,侄子苏林才二十岁。去年在给堂兄苏不疑的信中,苏轼还在夸赞十六郎(苏林的小名)学业有进,已经参加解试。谁知今年,这位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竟不幸撒手西去了。

苏林生前在京师薄有田产,靠收房租为生而长久居住在京师。其后事由苏轼、苏辙等长辈们操持,葬在了京师西郊的八角墓地,这次为办理十六郎的后事,苏轼还专门请了朝假十天。

十月初一,苏轼与老表文与可等一众朋友闲聊。这时,座中的宾客争相索要文与可的草书作品,因有苏轼在场,众人自然不会放过要苏轼作跋文的机会。

当文与可的草书作品迅疾如风般书就之时,苏轼捻管沉思后,挥毫作跋道:

想当年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李常(字公择)初学草书之时,遇到不会草法的字,就用楷书、行书的写法掺杂进去,刘贡父将此戏之为“鹦哥娇”。因白居易《池鹤》诗中有“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句,“鹦哥娇”意指鹦鹉学舌,有贬损之意。

后来,李公择的草书学有所进,又问苏轼道,我的草书比以前怎么样?

苏轼看到惟有少数字能得草书之体,就说现在已经可以称作“秦吉”了!

秦吉,又名秦吉子、海南八哥,鹩哥属雀形目、椋鸟科,鸣声婉转,能模仿人语,是闻名于世的玩赏鸟之一。苏轼的弦外之音是以前是鹦鹉学舌,现在已经能像鹩哥那样说上几句人话了(弦外之音是说,还是不老咋着)。

十月二十二日,范镇(字景仁)以退休的前户部侍郎身份获准致仕。这个人与苏轼的关系也很铁。

在卜居的许昌城,范镇的洒脱风雅是公认的典范。而在政坛上,他却是以“勇决”而知名的。

有人曾经问司马光:“当今天下有谁能以勇见称?”

司马光说:“范景仁(范镇,字景仁)可称勇者无敌。”

那人又问:“景仁身高仅五尺(宋时五尺相当于156厘米),瘦弱得连衣服都撑不起来,怎么称得上勇呢?”

司马光郑重地作了如下论述:

何谓“勇”?虎背熊腰,气吞山河,有九牛二虎之力,那仅仅是匹夫之勇,属外在之勇。而景仁之勇在内心!

众所周知,自唐宣宗以来,历代帝王只要听到臣下谈立嗣话题,大都咬牙切齿、视同叛逆。

适逢仁宗多病而无子,一直未立嗣。

范景仁挺身而出、首倡此事,连上十几道奏章,视自身及宗族身家性命如鸿毛。后来有人见景仁未能遭遇惩罚,也相继进谏,但景仁首临不测之渊,难道无勇之人能做到吗?

苏轼亦曾经说过:熙宁、元丰年间,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曰君实(司马光,字君实)、景仁。其道德风流,足以师表当世。其议论可否,足以荣辱天下。

我们知道,苏轼为三子择亲,均选以三观契合之士。正如欧阳修、范镇等忠义长者,人品正直且政见相同,苏轼同时亦看重子女的孝顺与才华。

苏轼给自己找的姻亲,正是对他有着知遇和提携之恩的前辈恩师欧阳修与范镇——苏迨的夫人是欧阳修的孙女,欧阳棐之女;而小儿子苏过的妻子范氏正是成都人,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之女。

范镇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的状元,在仁宗时曾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担任过此职的人,还有咱们老百姓熟知的“包青天”,大家对比一下即可知此职务之份量。

范镇为何会把女儿嫁给苏过,愿意和比自己小近四十岁的苏轼结为亲家呢?

一方面两个人是老乡,这在古代也是很重要的,地缘地理上自带的亲切感;另一方面范镇和苏轼的老师欧阳修是好友,本身也是状元,所以对于才华横溢的苏轼应该是非常欣赏的。

他们三观相合,政见方面也大体一致。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进行变法改制时,实行了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范镇站在司马光等人的立场上,竭力反对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对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其中甚至用了“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之类的言辞。

据传,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气愤,连手都颤抖了,他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

直到后来,因为举荐苏轼与孔文仲任谏官这件事,令范老先生非常头疼。原因是不仅朝廷上没有恩准,还给苏轼带来了被诬以借官船走私和遭到弹劾的结果。

看到苏轼被人诬陷,这时候的范老先生坐不住了,他舍上老脸又向神宗皇帝上了奏章,极力地为苏轼辩驳。

范老先生在奏章中说道,苏轼这位青年才俊我是非常了解的。治平年间,苏轼父亲客死京师时,先帝曾赠与绢百匹,银百两,苏轼都坚辞不受,而是仅向朝廷请求赠与亡父一些身后的名节。

先帝当时对苏轼兄弟的孝行非常嘉许,就赠其父苏老泉光禄寺丞(光禄寺卿的佐官,职位低于少卿,光禄寺卿是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之一,相当于部级,丞则相当于司级)的名号,又敕命各路、各州县的官府衙门沿途准备官船人等护送回川。

当时,韩琦以个人名义赠银三百两,欧阳修赠银二百两,苏家兄弟皆婉辞不受。老夫从这些个事例中就能大概地看得出苏轼的风节了。今天竟有人诬陷说苏轼用官家人船贩运私货,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苏轼腹中藏有古今之学,其文章高过当今的时代(文章高于时),在上书中又敢于言说朝廷的得失,所以老臣才举荐苏轼为谏官的。

不想,朝廷没有恩准也就罢了,还有歹人借机诬陷,使得苏轼反倒因我而受到连累。如今,为了赎回苏轼被诬罔之罪过,老夫特乞求致仕(恼了,不干了)!

起初,朝廷没有批准。

后来,范老先生又接连上书奏请朝廷承认苏轼无过,还上书痛斥了王安石集团的厚颜无耻之举。神宗没法,只好批准了。老先生终于光荣地退休了(遂落职致仕)。

范镇临行前上表谢恩,仍坚持己议,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神宗“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

退休后,苏轼前往祝贺,说“公虽退,而名益重矣!”范镇十分难过,认为“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致仕之后,范老先生自此不问朝政,整天与宾客一起饮酒赋诗。

直到后来苏轼获罪被投入御史台狱时,官府急于向他索要与范镇的来往书信文章,范镇还是不顾个人安危上书辩论救助苏轼。久而久之,范镇被迁徙到许州居住。

当然了,这是后话。

二十八日,苏轼又给二伯家的堂哥苏不疑(从名字的字面意思可知,大概是此人不常会去怀疑别人)去了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近况。

苏轼说,自从身处京城两年有余,因为自己议事愚拙,得罪了不少的权贵。近来,朝廷已在着御史收集和检举自己的罪状,还要被送到管事的衙门去考察。所幸查来查去,所谓的罪名都不存在,朝廷只好作罢了,可以想象自己所处环境的险恶了。

苏轼又对二堂哥说,去年五月王闰之又生了一个儿子,小名就取了个叫“叔寄”(也就是后来的苏迨),如今也学会走了,非常可爱。苏辙去年八月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也生了一名女婴,取名宛娘。

至此,由于范镇举荐苏轼所引发的风暴,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宣告平息。

但在苏轼眼里,自己此次遭致弹劾,乃是以虚名而受到实祸。然而古往今来,往往君子们所追求的忠义之道都是极难达到的。以至于自己想到这,今后也绝不会再为此事所屈服。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苏轼的朋友多为忠耿之徒,范镇也是这样的人。

年龄上,他比苏轼也大了将近三十岁,和欧阳修一样,对苏轼极为推崇,多次向朝廷举荐。乌台诗案中,他因上书求情而被皇帝责罚。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由于罹患眼疾,一月之内闭门不出,外界竟谣传苏轼病逝,范镇闻讯放声大哭,并派家人远赴黄州打探消息。宋代的一众大儒对后辈之情深若此,一来因为友情,二来想必也是为国惜才吧!

范镇先生一生三起三落,起在顺风顺水之时,倒没有听到苏轼的声音;而跌落谷底时,苏轼到是每次都致简相慰。范镇去世,苏轼为范镇老先生写的墓志铭长达五千余言,惜字如金的文言文竟写了如此之长,在墓志铭中极为少见。

十一月二十日,和苏轼同年考中进士的同学章衡(字子平)要以右司谏(掌规谏讽谕,箴诲鉴戒、拾遗补过)、直集贤院的身份出任郑州知州。

对于这个老同学章衡状元,苏轼是极为赞赏的,当年一同考试时,张同学就考了第一名。他的文章写得很是精美,经史子集的学问也很丰富。从政后,处理起政事来机敏有加,谨守正道。平时行事谦虚,绝无一丝浮躁的行径。可就是这位优秀的同志,却因困顿于基层政府的事务之中,没有得到天子的器重。

如今,老同学要平步青云了。所以苏轼与很多老同事,相聚于观音寺的禅院之中,要为章衡同志赋诗饯行。只是不巧,这首诗作如今已经散佚无存了。

关于章衡这位同志,在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此人的:

今天名满天下杭州西湖中的苏堤,都知道是北宋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所修,后人念其功故命其名。但是工程的最初倡议者却不是苏轼,而是他的好友章衡。

在西湖治理的过程中,苏轼还曾给章衡写过一封求助信。说您劝告和鼓励我治理西湖,现已着手并已初具规模,想必您一定会不惜余力继续帮助我的。请您将贵府罚没的船只尽数给我,多多益善,我大约需要四百只,请您派人送来。本州别的东西还好,就是缺乏士兵,也请您一并帮助。

当时正在着手治理西湖的苏轼,言辞中已经透露着急切与不容置疑的语气。由此可见,章衡在西湖的治理上不仅有首倡之功,还有鼎力相助之劳。

送走了老同学章衡,两天后,苏轼又给二堂哥苏子明去了信。

信中说了一些家常话,诸如最近因为侄子十六郎(苏林,苏位之子)的丧事,专门请了十天假,昨晚才从八角(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的八角店)墓地回来,掩埋墓穴等事已经完毕,前去吊唁的人都非常殷勤周到。除了极个别不太实在的老滑头,能送灵柩到墓地的人有十多个。

另外,在信中苏轼又提及他自己因为愚拙,惹恼了当权者,以至于被孤立而形单影只,每天都要防着因此获罪,自己最近已把寓所从南园迁到了宜秋门外了。可以看得出,苏轼在京城的衙门里过的并不痛快!

熙宁三年(1070)的腊月十一,韩绛被任命为丞相。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也是一名标准的官二代。韩绛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当时的状元是杨寘,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同志。这么一说,韩绛还是王安石的同年。

在苏轼眼里,韩绛能作为群臣之首,实在是实至名归。

在苏轼上的贺启里,说韩绛作为宰相兼昭文馆大学士十分完美。还说他勤勉不倦有申伯的声望,堂堂正正具有汉相的风范。(亹亹申伯之望,堂堂汉相之风)

这里的“大学士”是一种官职,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曾先后置弦文馆、昭文馆大学士、集贤院大学士。唐代的大学士一般由宰相兼领,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宋代也曾仿唐制,搞过一些大学士称号,同样也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但兼任者却都是位高权重之人。

临近年底,苏轼不再任开封府推官,但依旧在告院任职。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江山百美图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奇门宝鉴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