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前一天,李展、卢巧夫妻带着给赵家还有卢云的年礼来接李澄回家。赵夫人让人直接把他们送到了卢云的住处,大儿子要回来过年她很忙的。
“店里从今天开始,一直休到初十。上次进的话本子,卖得不是十分好,希望元宵节的时候能卖上一笔。”李展有点上火。这话本子是有时限性的,这几年流行悲剧收尾,过几年要是流行大团圆结局了,更不好卖了。他也是因为进货有点慢,过年大家都不喜欢看悲剧,所以压货了。
“实在不行,当赠品送了吧。”卢云想着赵家好像也有过类似的事情,然后就是当添头卖的。
“爹,我听枫娘说,京里元宵节也有书店搞猜谜赢彩头的。”
“芷州城搞猜谜的都是杂货店和饰品店,就没有书店搞这个的先例。今年要是开了先例,明年也得弄。”李展不是不能白送这批书,是不想每年都送书。
“也不是不行,搞个彩头能花几个钱。今年是话本子,明年你就能保证没有压的货?要我说每年都办,只需要拿出一本正经书当大奖,其他的都拿压货书送。”
卢云作为合伙人开口,说出来的话自然比李澄有力度,李展思考了一会后便也同意了这个建议。只是时间有点紧,搞活动不是拍脑门就能搞的,得准备看板还有谜题,这些都需要时间。
“澄儿,你去找女先生帮忙想几个谜题。红叶,把里面的东西挑出来一些,你帮着给送过去。”卢云开口安排下一步行动。
李展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大姨姐行动力确实强,说干就干这点可能随了他那故去的老丈人。至于自己妻子,则是随了丈母娘,贤惠却没主见。
李澄跟红叶带着东西去找女先生,女先生听了李澄的请求后,也没拿乔,只说这几日她就开始准备,争取年前就交给卢姨娘。至于卢姨娘怎么交给李澄家,这段她连提都没提,她是给卢姨娘和李澄面子罢了。
时间一来一回,李展一家在卢云这吃完了午饭才出府。出府前,李澄特意去了枫娘住的小院,和他说自己过了元宵节才能回来,提前给他拜个早年。
枫娘也有要忙的事,只是听说了猜谜的事后,让李澄送几本滞销的话本子来,他要看。
“明天就送来。”
“行,这是给你的书钱,拿走吧。”枫娘递给李澄一个叠得方方正正的小纸片。
见过枫娘小纸片的李澄,一时有些拿不住该不该打开。但很快,她意识到她没有选择的机会,因为枫娘正在看着她,等她拆开看呢。
李澄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片,是银票,整整五百两银子的银票。
“我再给您拜次年。”李澄十分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动作规范没有平日孩童般的玩闹。
“收好,以后每年都有。过完年,早点回来。”枫娘不自在地别开脸。
李澄回家前,把银票收在了她在这边的小箱子里,并没有带回李家。这都是她以后咸鱼生活的开销,她要好好存起来。到时候,她李澄身后有靠山,寻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定居,再找个相貌俊秀的相好的,那日子想想都美啊。
小年这天,赵大少爷带着人,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到了芷州城。赵家众人再次齐齐围在门口,夹道欢迎这位赵家未来的主事人回府。
“瀚文,你回来了。”赵夫人看着儿子,激动地眼泪都流出来了。赵老爷去年进京还见过儿子,她实打实两年多没见过了,甚是想念啊。
“娘,您在屋里等儿子多好。”赵瀚文朝着赵夫人走过去。原本围在赵夫人身边的姨娘们,以极快地速度让出了一块足够母子两人诉衷肠的地方,识相地避开了。
母子两人,在前面说着亲密的话,再后面姨娘、婆子和丫鬟们排着队浩浩荡荡往正堂走。这架势,就是赵老爷看了都觉得浮夸。赵老爷他可没去正门等,他在正堂里伸着脖子往外看呢。
“我带了几个人回来,娘给他们安排个住处。”赵瀚文扶着赵夫人的胳膊,边走边聊。
“干什么的人?”
“朋友的人,两个是伺候枫娘的,还有一个是给枫娘请的先生。”
“那咱家女先生用不上了?”
“留着,一个先生不够用。”
“行,都听你的。”赵夫人拍拍儿子的手,还没到正堂呢,就把这事吩咐给身后的卢云了。卢云得了命令,从队伍中折返出来,给几个人安排住处去了。
“娘和姨娘们相处得挺好的?”赵瀚文一直知道自己娘对姨娘们宽厚,可没想到这么宽厚,连家里管事的权力都给姨娘们了。
“进了咱们赵家,就都是一家人。”赵夫人身后的姨娘们,听到夫人这么说,更爱夫人了。
“等儿子娶妻的时候,您好好教教她。”赵瀚文还是个光棍,不是娶不到,是目前没有适合他的人选。他还想搏一搏呢,现在娶只能娶商家女。
“路不好走吧。”赵老爷看众人终于进了正堂,就说了这么一句。
“是啊,路滑,多亏瀚文扶着我。”赵夫人顺着赵老爷的话,就接下来了。
众姨娘低头,天上没下雪,这路从早上到晚上扫了好几次,连个树叶都没有,不知道滑在哪。不过夫人说滑,那可能就是滑,她们不觉得滑,是她们鞋好。
赵老爷也和姨娘们一样想的,听自家夫人这么说,差点没乐出声。
赵家人一家团聚的时候,卢云也根据夫人的指示把两个伺候的枫娘丫鬟带到了枫娘的院子。至于那个先生,自然是安排去了前院,每日上课的时候,才能来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