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贤能擢用吏风清,武备精强军气盛
荆州大地,百废待兴。
王厚深知,吏治清明乃发展之基石。
徐庶的建议正中下怀,一场整顿吏治的风暴在荆州迅速刮起。
“主公明鉴!荆州吏治腐败,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垄断官场,长此以往,必将动摇荆州根基!”徐庶拱手进言,语气沉重。
王厚面色凝重,深以为然。
高台之上,他俯瞰着下方排列整齐的官员,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诸位,荆州能否长治久安,尔等责任重大!”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王厚下令,彻查贪腐官员,不论出身贵贱,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曾经不可一世的世家子弟,如今人人自危,往日嚣张的气焰早已熄灭。
几名劣迹斑斑的官员被当众拿下,百姓拍手称快,奔走相告。
与此同时,王厚大力提拔寒门子弟,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寒门子弟饱读诗书,胸怀抱负,却苦于没有出路。
王厚的举措,如同春日暖阳,照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一位名叫陈实的寒门子弟,因政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县令。
他站在县衙门口,望着络绎不绝的百姓,深吸一口气,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希望。
荆州官场,焕然一新。
曾经的乌烟瘴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正廉洁之风。
百姓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王厚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此时,一封来自江夏的密信,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侍卫匆匆走进议事厅,将信呈给王厚,低声说道:“主公,江夏急报!”
王厚展开信笺,脸色逐渐凝重。
信中言明,曹操虽在赤壁战败,但实力犹存,江夏一带仍有曹军活动,对荆州虎视眈眈。
放下信,王厚
“仲达,看来曹孟德还不死心啊。”王厚将信递给徐庶,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徐庶接过信,仔细阅读后,眉头紧锁。
“主公,曹操虽败,但其军事实力仍不可小觑。江夏乃荆州门户,不可不防。”
“主公,徐元直所言极是!如今我军虽有胜绩,但兵力不足,训练也不够精良。若曹操卷土重来,恐难抵挡。”一旁的庞统也站起身,拱手说道。
他
王厚点点头,沉声道:“士元所言甚是!传令下去,扩充兵力,加强训练!所有将士,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战!”
一道道命令从王厚口中发出,迅速传遍整个荆州。
黄忠、魏延等将领摩拳擦掌,积极响应。
校场之上,士兵们挥汗如雨,呐喊声震天动地。
刀枪碰撞之声,战马嘶鸣之声,汇聚成一曲激昂的战歌。
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王厚决定组建一支精锐的亲卫队。
他亲自挑选士兵,严格训练,务必做到以一当十。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五百名精兵,由魏延亲自统领。
这些士兵身穿精良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个个身手不凡,气势逼人。
同时,王厚对荆州的军事部署进行了调整。
他任命黄忠为镇远将军,负责镇守江夏,抵御曹操的进攻;任命魏延为扬武将军,负责训练新兵,提升军队的整体实力;任命文聘为安国将军,负责巡视各县,维护地方治安。
一时间,荆州上下,军容鼎盛。
士兵们士气高昂,战意沸腾,恨不得立刻与曹操决一死战。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有序的军事氛围,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日,王厚在校场巡视,看着士兵们刻苦训练,心中充满了希望。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打破了校场的宁静。
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单膝跪地,禀报道:“主公,前方发现可疑人等,行踪诡异!”
王厚眉头一皱,他沉声问道:“可查明身份?”
“尚未查明,但观其服饰,似是……”士兵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
“是什么?”王厚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士兵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似是……曹操的探子!”
“哦?”王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
“看来,曹孟德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