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田都急死了,一旁的杨平顺也脑门冒汗,东子已经一身脏污了……
大海看了看情况,跑出了家门,绕到后院猪圈墙外,拿了木棍敲着食槽,想要吸引种公的注意力,但种公只扭头看了看,却一动不动……
几个男人急的不行,但还是不敢乱动,大海灵机一动,用木棍狠狠敲了一下母猪。
母猪便哼哼得叫了起来,种公终于有了反应,连忙朝心上猪跑去,可能过于担心,竟一下子没能跳进圈里,大海起身,又使劲敲了下母猪,这回种公终于暴走!
竟然原地起跳,蹭一下子进了圈,朝大海发狠!
见状,大海连忙扔了木棍,从猪圈后墙跳了下去,头也不回得就跑……
杨二田松口气,几人安安静静地慢慢往后退……
不敢惹了,真要惹发怒了,别说整个后院了,连带着自己家都能被这头种公祸害了……
种公好似很心疼自己的心上猪,哼哼唧唧得安慰着,并没有急于交配。
杨平顺松口气,不发怒就好!
东子也不敢清理了,直接在院子里脱下脏衣裳,才进了屋,“天爷啊!这也太吓人了!”
“想要好猪,可不就要好种公吗?”杨二田都开始打嗝了,直拍心口,真是被吓得不轻。
“赶明叫来王猪倌,他肯定有办法吧?”杨平顺一屁股坐到椅子上。
大海也进了屋,杨二田连忙抓住大海,“往后可不能这么样往上凑啊!太吓人了!嗝~”
大海笑了起来,给杨二田倒了茶,“阿爷,快顺一顺,止一止打嗝!”
杨二田连忙接过来,就往嘴里灌。
“中午吃手擀面行不行?”梁文元进屋问道,“用土豆丁、豆腐丁、豆芽当卤子。”
“行啊!就这么吃吧,嗝~”杨二田还在拍胸口,怎么还没完没了了呢?
梁文元又回到了灶房里,继续忙活。
一直到快吃午饭时,杨二田才止住了打嗝,杨二田端着碗终于松口气,这一上午打嗝打的,他都没感觉到饿……
很快,一场春雪飘洒了下来,零零散散的雪花,刚刚足够湿润土地,随着二月二的到来,人们的衣裳不减反增,都在说,今年难道会倒春寒?
秦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跟杨二田的看法一样,春天下了雪,没准春雨就少了。
“芳儿,巧莺,今年多上几回山吧,要是春雨不多,没准今年的蘑菇会贵呢!”秦先生捋着胡子说道。
“可不下雨,哪里会有蘑菇呢?”采芳噘着嘴,吃着一个樱桃毕罗。
“到时候上山看看呗?没准其他人都觉得下雨少,没有蘑菇,都不去了呢?”栗巧莺也吃着樱桃毕罗,还嗦喽了一下手指头,“芳儿,这个毕罗真好吃!都可以卖钱了。”
杨平顺眼睛一亮,“芳儿,教教你娘!到时候啊,爹带着茶叶蛋、西瓜啥的,去县城里卖!”
采芳笑了起来,“爹,胡婶子也要跟你抢生意了!”
“怕什么?你换个样子呗?咱家的蒸,胡家的烤,做饭不同,滋味也就不一样,怎么会抢生意。”杨平顺也拿了个樱桃毕罗吃了起来。
采芳点点头,“行,我嫂子已经学会了,我再把我娘跟大嫂教会。”
杨平顺一拍大腿,“就是!”
“就是什么呀!你还是先想想,上哪买便宜樱桃吧?咱家又没种樱桃树!村里的樱桃也不算多。”杨二田也吃着。
杨平顺琢磨了下说道,“春播完,我往几个村子里走一走吧,看看哪个村里樱桃树多,给人家些定钱,总有个几十几百斤了吧?”
“叔,我就不跟你出门了,今年家里田地不少,我得好好看着,不然心里不踏实!”东子吃完了一个樱桃毕罗。
“行啊,往后东子就照看着家里的地吧,别说,除了你换成谁我都不放心!”杨二田点点头。
再过十年八年的,东子绝对是一等一的庄稼把式,这点杨二田从没怀疑过,地里不论有什么风吹草动,有东子在,杨二田都能睡得着。
东子笑了笑,他别的本事没有,唯独对种地情有独钟,也正好家里田地不少,可以放手大干了。
二月二之后,杨家村不少人家都有婚嫁之事,梁文元拿着钱袋子,随了不少份子,吃了不少酒席,顺便帮采芳准备着嫁妆。
这天到了跟栗家说好挑骡子的日子,杨二田带着大海得禄,还有六叔六子满仓爷孙三人,去了县城。
“瞧,我爹连骡车都打好了,等着骡子回来了,套上就能用了。”六妹抱着小光,指了指院子里新骡车说道。
采芳笑了起来,“这也太着急了吧?”
“这哪是着急?总不能临到跟前在准备吧?已经很慢了。”梁文元前前后后看了一遍骡车,点点头,“六叔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可不,这几年几乎家家都有牛车,或者毛驴车,我爹跟我哥就没闲过,手艺确实练出来了!”六妹笑了笑,“往后,我爹可以叫杨木匠了!”
“这才好,正好让满仓、满粮兄弟俩学着点,有个手艺,也多个收入不是?”梁文元洗了手,进了菜园子,打算给菜园子翻翻地。
“娘,我来!”得福进了菜园子,“我来翻地吧。”
“咱俩一人一块,这样快!”梁文元还是没出去。
“哎呀,娘,这还早呢!够你翻好几遍地的!不用着急,让得福慢慢翻,咱进屋说说话。”采芳劝道,她不想去翻地啊。
梁文元笑了下,看得福干得不错,就走出了菜园子,“既然如此,我去叫你刘姨,让她给你的红嫁衣上绣几针。”
说完,拍拍身上的衣裳,风风火火就走了。
采芳直接回了屋,片刻后,梁文元、刘十一还有章小麦都来到了杨家。
“还绣龙凤呈祥?”刘十一看了看红嫁衣,直点头,“你这亲家真舍得,这么好的红绸。”
“你看着来,这绣样我也不懂。”梁文元给两人倒了三炮台。
“那就龙凤呈祥吧,我绣这个最多,也就最拿手。”刘十一立即忙活了起来。
章小麦则悠哉悠哉喝着三炮台,“你家里怎么这么安静啊?”
“公爹带着人去县城买骡子了,剩下的不是在后院就是在菜园子里忙活呢。”梁文元也坐了下来。
“小芳的嫁妆准备的如何了?”刘十一问道。
“差不多了,衣裳、布料、绣鞋还有被褥已经都好了,家具也差不多了,笔墨纸砚到时候让大海从府城带回来,骡子这不今天去买了吗?”梁文元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不缺什么了吧?”
“不缺不缺,乖乖!这份嫁妆,可是杨家村数得上了!”章小麦瞪圆了眼睛。“光笔墨纸砚就多少银子了?”
“小芳识字啊,她只要嫁妆里有笔墨纸砚,我跟他爹能不满足吗?”梁文元笑了下。
“也对,光是笔墨纸砚可就是杨家村的头一份了!”刘十一笑了,“那大海去府城,不忙活春播了?”
“怕是顾不上了,今天去镖局问问情况,估摸着没几天就该出发了!”梁文元点点头。
“不过你家双胞胎也长大了,倒是不耽误干活。”章小麦说道。
“嗯,往后啊双胞胎可是我家的棒劳力了!”梁文元点点头。
“对了,三月初可别忘了去何莲叶家喝喜酒。”刘十一道,“她家之后,就是我家!你们一个都跑不了。”
“忘不了!我连份子都准备好了!”章小麦笑盈盈道。
“你家呢?跟王猪倌商量了吗?啥时候去下聘?”梁文元问章小麦。
“说好了,今年秋收结束后,具体日子等夏天了再商量吧!”章小麦点点头,叹口气,“真快啊,我儿子还不到十三呢,就这么定亲了!”
“那人家姑娘快十六了吧?比你儿子大三岁?定了人家的心里也踏实了!”刘十一的手飞快。
“是啊,我跟我家那口子也这么想,早点就早点吧!这么好的人家,错过了,往后我连觉都睡不踏实!”章小麦一脸喜悦。
“你家二儿子呢?有消息了吗?”梁文元问刘十一。
“没呢,四婶说,开了春,她给我家老二好好找一找。”刘十一摇摇头,“不过我倒是不急了,我这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儿女婚事不用发愁!”
一说这个,刘十一很是骄傲,十里八村一说绣活,都知道杨家村杨三家的媳妇手巧,绣的好,上门打听的人家真的是不少,尤其她的两个闺女,刘十一挑未来女婿几乎挑花眼了……
章小麦抬了抬下巴,“我闺女也跟着学了好久了,如今也能坐下来,缝个鞋垫子,绣个鞋面了。”
“这才多大啊?你闺女能坐得住?”梁文元惊讶,她家小芳到现在都坐不住呢,别说绣什么了,就是缝衣裳也歪七扭八得。
“坐得住!她也喜欢这些。”章小麦点点头,“今年秦先生开始上课,我把闺女小子都送进来,读几天书,认认字!能把千字文学明白,我就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