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户部衙门灯火通明,却透着股子令人窒息的沉闷。
李明一身尘土,手里攥着块焦黑的木梁,像扛着断掉的旗杆,直直冲进大堂。
木梁上还冒着火星子,呛得几个守门小吏连连咳嗽,活像一群被熏得四散奔逃的耗子。
“火药库与粮仓本该分离!”李明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如同炸雷般震耳欲聋。
他将那块烧得面目全非的木头“砰”地一声砸在地上,火星四溅,仿佛要将这死气沉沉的衙门点燃。
户部尚书慢悠悠地从内堂踱步而出,肥头大耳,油光满面。
他瞥了一眼地上的木梁,又低头翻了翻手中的报销单,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朱大人,您这是唱的哪一出?让朝廷把钱都扔进火药坑里,然后等着它变出粮食来?”
“不是火药坑,是科学院!”李明纠正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城东粮仓被毁,科学院的研究将陷入停滞!”
户部尚书嗤笑一声,肥胖的身躯抖了抖,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科学院?哼,一群不事生产的酸腐书生,烧了也就烧了,还能少朝廷几张嘴吃饭呢!省下来的钱,还能给边关将士添置些军需。”
正在此时,宋应星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个木匣,里面盛着新改良的火药。
他身材瘦削,但眼神却炯炯有神,仿佛藏着星辰大海。
“大人,按新配方,每百斤火药可省三十斤硫磺,足够养活百户人家!”
户部尚书不屑地撇了撇嘴,一把夺过宋应星手中的木匣,粗暴地将火药倒在地上,然后将报销单撕得粉碎:“纸上谈兵!除非你能让火药长出稻穗!”
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
他走到宋应星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
然后,他从怀里掏出几个特制的陶罐,小心翼翼地将地上的火药装了进去。
“看——”李明点燃了陶罐的引线。
“轰——”的一声巨响,陶罐炸裂开来,碎片四溅。
户部尚书吓得脸色惨白,连连后退,以为李明要行凶。
然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爆炸后的陶片竟然像拼图一样,完美地复原成了一个微缩的粮仓模型!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在看一出魔术表演。
紧接着,一群年轻的工匠学徒推着一台奇形怪状的机器走了进来。
这机器由齿轮、木板和金属管道构成,看起来十分复杂。
“这是……什么玩意儿?”户部尚书指着那机器,结结巴巴地问道。
“用火药余热烘干的稻谷,出米率提升两成!”一个年轻的学徒骄傲地回答道。
户部尚书愣住了,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原本以为李明只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书生,没想到他竟然真的能用火药“种”出粮食来!
李明看着目瞪口呆的户部尚书,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知道,这场赌局,他赢了。
“大人,现在,您觉得科学院的粮仓还重要吗?”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从衙门外传来,越来越近……
喧闹声越来越近,打破了户部衙门内诡异的寂静。
只见一群穿着儒衫的读书人,簇拥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浩浩荡荡地跪倒在衙门外。
那老者身穿象征身份的山长袍服,哭天抢地地高喊:“李明妖言惑众,以奇技淫巧蛊惑圣上!此乃离经叛道,祸国殃民啊!”
“李明以火器谋朝!动摇社稷之本!我等宁死不屈!”山长身后,一众举子也跟着声嘶力竭地呐喊,仿佛李明搞的不是科技,而是要掘了他们的祖坟。
户部尚书乐得看热闹,他巴不得这群老学究把事情闹大,最好能把李明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给扼杀在摇篮里。
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龙案上,朱元璋盯着工匠们制作的微缩粮仓模型,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模型做工精巧,细节之处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伸出手,轻轻摩挲着模型上的微小稻穗,仿佛看到了百姓们丰衣足食的希望。
“若能用科技养活百姓,便是圣贤之道。”朱元璋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他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如果李明的科技真的能提高粮食产量,那对于巩固他的统治,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就在这时,变故突生!
原本跪在人群最前方的山长,猛地起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粮仓模型。
他面目狰狞,状若癫狂,一把将模型掀翻在地。
“邪魔外道,休想迷惑人心!”山长怒吼一声,碎片四溅,原本精巧的模型瞬间变成了一堆废墟。
做完这一切,山长仰天长笑,神情决绝,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
随后,他对着朱元璋的方向深深一拜,高声道:“老臣以死明志,望陛下明鉴!”说完,便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留下满地的狼藉和一片哗然。
朱元璋看着山长离去的背影,脸色阴晴不定。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传旨,李明接管城东粮仓,全权负责粮食事宜。”
圣旨一下,户部尚书的脸顿时绿了。
他原本还指望着这群老学究能扳倒李明,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他狠狠地瞪了李明一眼,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了。
李明倒是显得十分平静。
他向朱元璋拱手行礼,然后转身离开了户部衙门。
几天后,李明带着宋应星和一众工匠,正式接管了城东粮仓。
粮仓内部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
李明皱了皱眉,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看来这群蛀虫还真是无孔不入,连粮食都不放过。
他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粮袋,发现所有的粮袋上都盖着一个隐蔽的私印。
那印章很小,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
印章的主人正是那位以死明志的山长。
李明心中一动,隐隐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夜深人静,李明独自一人来到粮仓深处。
他凭借着敏锐的直觉,在粮仓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个暗格。
打开暗格,里面竟然藏着半本残破的书籍。
书籍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
但李明还是能勉强辨认出书名——《北元遗民会名录》。
李明的心跳骤然加速。
北元遗民?
难道说,这位山长和北元遗民有什么联系?
他翻开名录,一页页地仔细查阅。
名录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许多人的姓名和身份,其中不乏一些朝廷官员和地方豪绅。
当他翻到最后一页时,一行醒目的字迹映入眼帘——“粮食,才是真正的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