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泰怎么也没想到,父亲罗进当年遗留的信物,竟然会落入郑青云之手。
郑青云身姿挺拔地站在罗泰面前,一如既往地端正刚直,气质不凡。
“子直啊,没想到,父亲当年的信物,如今会被你送回罗家。看来我们罗家与你确实渊源不浅,往后你依然是我罗泰的得力臂助。在长房嫡孙成人之前,罗家还需多多仰仗你。”罗泰这番话,暗示意味明显:罗家长房嫡孙,谁都不可动。
罗家长房嫡孙,那是太后的心头肉,被她像护眼珠子一样护着,将来也是太后重点扶持的对象。
此前,因为罗家长房喜得子嗣,郑青云却因宁国公府内接连发生的变故,处境堪忧。
再加上寻宝之事被王瑶截胡,他在圣上面前更是难以交代。
幸好,罗进当年的信物帮他扳回一城,不至于前功尽弃。
虽然罗泰的话中变数颇多,但终究给了郑青云一线可乘之机。
“义父,您与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待孙少爷降生,若您不嫌弃,我愿为孙少爷授课,竭力辅佐孙少爷。”郑青云言辞恳切,罗泰心中的疑虑顿时打消了几分。
“子直看着清瘦了些,这段日子离开京城,想必日子过得清苦,你受累了。你的心思,我已明了。你与公主殿下复婚之事,我会找个机会与太后说明,让她撤回和离懿旨。如此,你也该安心了吧?”
罗泰此言一出,郑青云心中一松,连忙跪下向罗泰叩首道:“多谢义父成全!”
郑青云的这份儿女情长,虽然让罗泰觉得他有些目光短浅,但同时也让罗泰对他之前的忌惮减少了几分。
毕竟,长房喜得子嗣,郑青云这个原本罗家选定的倚靠,如今变得有些碍眼起来。
而现在,郑青云一门心思都在公主身上,甚至为了与公主复婚,不惜将罗进当年的信物都拿了出来。
要知道,郑青云凭借罗进当年的信物,可以向罗家提三个要求,让罗家后人为他做任何事。
然而,郑青云此番却如此低调,仅仅是求了复婚一事,这如何不让罗泰对他好感倍增?
罗泰心中暗忖,郑青云此举,不仅明示了他对公主的深情厚谊,也表明了他对罗家的忠诚和敬畏。
他明白,郑青云是个聪明人,知道如何取舍,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到这里,罗泰对郑青云的态度愈发温和,他微微一笑,轻轻扶起郑青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和蔼道:“子直,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多礼。你对罗家的贡献,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复婚之事,我定会尽力促成。”
郑青云闻言,心中一阵狂喜,但他面上仍保持着谦逊和恭敬,拱手道:“义父大恩,子直没齿难忘。”
两人之前的所有猜忌和矛盾看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然而,郑青云心中却清醒地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暂时的平静。
他与罗家之间的关系,依然微妙而复杂。
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他还算有把握掌控,但唯独王瑶,却让他感到无法掌控的失控感。
郑青云心中明白,无论如何,他都绝不会放弃王瑶。
对他而言,权利和王瑶,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一样也不会舍弃。
他会继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罗家的关系,直到他找到更好的机会。
郑青云离开罗家后,路过公主府时,不禁放慢了脚步。
他抬头望着那座曾经生活过两年多的府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那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亲切和怀念。
他驻足凝视,心中默默发誓:不用多久,他会重新回到这里,回到王瑶的身边。
…………
次日,太后罗琼已经仔细过目了宝藏清点册子,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向瞧不上的女儿王瑶,这次竟然立下了如此大功。
“瑶儿做得很好,不愧是哀家的女儿!”
看到太后心情极佳,一旁的孙嬷嬷连忙附和道:“奴婢听说,宝藏原本已经要落入郑青云之手了,幸亏殿下截胡成功。看来,殿下对郑青云是真的彻底死心了,她现在是一心一意为太后娘娘办事呢!”
太后原本还带着笑意的脸庞,听闻此言后,却微微蹙起了眉头,“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又怀着别人的孩子,即便是再给她安排婚事,也不可能那么快。她能为哀家做的事情,终究还是有限的。”
孙嬷嬷见太后似乎对王瑶仍有顾虑,便继续说道:“太后娘娘,公主殿下虽是女子,但她怀着身孕还能为娘娘寻得宝藏,这份能力与魄力,可不是寻常女子所能比的。太后若能给公主殿下多一些机会,她定能好好效忠娘娘,为您分忧解难!”
孙嬷嬷屡次为王瑶说话,这让太后感到有些诧异,“你这老货,之前对瑶儿可没几句好话,怎么今日却处处替她说话?”
孙嬷嬷微微一笑,解释道:“老奴只是为太后娘娘感到欣慰。公主殿下至少是个有良心的,知道向着她的母后。不像咱们那位陛下,听说这次去行宫避暑,他只带了元妃一人,连皇后娘娘都不给面子,更别提和您商量了……娘娘必定是为了陛下的事伤了心。”
太后确实对王璨失望至极,她冷哼一声,道:“若不是哀家只有他这一个皇子,哀家断不会让他有机会如此忤逆哀家!”
孙嬷嬷见太后心情不佳,便转移了话题,“太后娘娘,公主殿下这次立了大功,您看,是否要给她一些奖赏,也好激励她继续为娘娘效力?”
太后沉思片刻,点了点头,“瑶儿这次确实做得不错。传哀家懿旨,赏赐瑶儿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另外,再赐她一座府邸,让她好好休养。”
孙嬷嬷连忙应道:“是,奴婢这就去办。”
太后又道:“还有,哀家会安排一些得力的人手,去协助瑶儿处理后续事务。她毕竟怀着身孕,不宜太过操劳。”
孙嬷嬷再次应道:“太后娘娘思虑周全,公主殿下一定会感激不尽。”
太后微微颔首,但心中仍存忧虑:“瑶儿的能力,哀家是认可的。只是,她毕竟是个女子,如此抛头露面,千里迢迢去寻宝,此事不宜张扬。若是传扬出去,对她的名声恐有不利。”
孙嬷嬷见状,连忙劝慰道:“太后娘娘,公主殿下虽为女子,但她聪慧过人,又得太后娘娘的庇护,假以时日,定能成为您的得力臂助。以奴婢之见,公主殿下能提出和离,足见她不畏流言蜚语,心中自有丘壑。”
太后轻叹一声,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但愿如此吧。哀家只希望,她不要像她那弟弟一样,辜负了哀家的期望。”
孙嬷嬷立刻接话,语气坚定:“公主殿下对太后娘娘一片孝心,定然不会让娘娘失望。”
就在此时,门外一名太监急匆匆进来,跪地禀报:“太后娘娘,太师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