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这位名叫翠微的婢女,方才寻死,被本公主救下,不知国公对此事如何看?”
王瑶看得出来,宁国公并不把她这个公主放在眼里,但有些话,她一定要问。
宁国公一听王瑶说这些,脸色便开始不自然,他对郑青云使了个眼色,仿佛在说郑青云看看你怎么管家中的妻室的,竟叫她当众问出这种事来!
郑青云也没料到王瑶会这般对宁国公说话。
本朝公主在朝中重臣面前,向来不比那些王爷藩王的身份更贵重的。
公主之尊,不过是虚名,在真正掌权的人看来,还是看公主夫家是何种地位。
“殿下,今日是国公的寿宴,这等无关紧要的问题,还是莫要在此时提起!那个婢女既是国公府的丫鬟,还是让管事带下去,莫要让她的晦气,冲撞了在座各位贵宾!”
郑青云此番话,算是在提醒王瑶,莫要多管闲事,别人府上的事,不是她一个公主该管的。
再说,王瑶是作为他的妻室来赴宴的。
宁国公作为他血缘上的祖父,虽未对外公开,但到底也是他的长辈,王瑶既知道他与宁国公真实的关系,便不该在方才那般鲁莽地对宁国公质问。
郑青云是完全能理解宁国公此时的不爽利的。
宁国公也正是因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没有与公主计较,而是用眼神示意,让自己来劝说公主。
“郑青云,听你说起晦气,看来你是看出来我身边这位丫鬟她遭遇了什么了。既然如此,你便与大伙说说,宁国公的岁数,都能当人祖父了,不顾别人意愿,强迫了对方,还害得对方差点丢了性命,大盛律法,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敢问国公,杀人未遂,该当何罪!”
或许一个位高权重的上位者,强迫了一个位卑言轻的下人不是一件大事儿。
但若是与杀人罪名牵扯在一起,便不算小事了。
王瑶这一句杀人未遂该当何罪,让宁国公顿时火冒三丈:“郑青云,身为男子,身为朝廷命官,你如此治家不严,让一女子如此侮蔑朝廷重臣,老夫倒要问问你,知不知你该当何罪!”
宁国公对王瑶满肚子怒火,但他不屑于同一个女子争口舌,便将怒火殃及了郑青云身上,这郑青云在朝中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若非他真实身份是郑青云祖父,自然也是不会对郑青云这么当众甩脸色。
这番算是让郑青云知道,他一个小辈,身为大男子,竟叫一女子如此造次。
便是她是公主又如何,以郑青云如今的地位,休了她,也是她咎由自取,便是太后也不会说什么。
“殿下,还不快与国公道歉!”郑青云自然听出了宁国公的弦外之音,国公是想让他休了公主,对于国公而言,现在的王瑶已经不能给郑青云更进一步的利益,也就剩下肚子里的孩子还算有点用。
但郑青云能感觉出,他与王瑶之间,并非没有感情,他虽然也对王瑶今日行事有些失望,但到底没有真的要休妻的意思。
因而,他装作没有听懂宁国公的暗示,而是对王瑶劝说,让王瑶向宁国公道歉。
宁国公气得吹胡子瞪眼,“老臣都成了殿下口中的杀人凶手了!哪担得起殿下的道歉!”
王瑶点头道:“确实,一个杀人凶手,自然担不起本公主的道歉。何况,本公主说的都是事实,何需道歉!”
“王瑶!你怎能如此对宁国公不敬!你分明知道他是……”郑青云也怒了,他没想到王瑶今天这么冲动,竟是为了一个身份低微的婢女这般冒进鲁莽。
“分明知道他是什么?驸马怎么不继续说下去了?”王瑶挑了挑眉,与郑青云的水深火热怒火中烧相比,她显得十分的从容。
“……”
郑青云此时已然恍然大悟。
原来前几日王瑶对他的示弱服软,竟是为了今日在国公府这一出吗?
她知道了自己和宁国公的真实关系,且当众故意这般提及,她到底想做什么?
郑青云忽然想起王瑶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出要与他和离。
他就说嘛,王瑶怎会是那种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婢女,而这般不管不顾鲁莽行事的人呢?
原来,她竟对同他和离之事,还没有死心。
“殿下,你我之事,回公主府,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但此处是国公府,今日更是国公的寿宴,你不可因你我二人之小事,如此冒犯国公,快快与国公道歉,此事便过去了。”
郑青云只好继续劝说,不管怎么说,先按住王瑶让她不在众人面前把场面弄得太难看。
等回了公主府,他会好好让王瑶认清现实。
然而王瑶并不接他的话,而是玩味地看着宁国公:“驸马如此为国公杀人未遂之事做遮掩,难不成,驸马也是帮凶?”
宁国公满腔怒火下,他猛地将郑青云为他亲手奉的茶掷于桌上,碗沿与茶托碰撞发出尖锐的撞击声,热茶飞溅四散,桌面留下一圈圈水渍,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因他的怒气而凝滞。
在王瑶一旁的翠微眼神中满是不安。
而站在宁国公旁边的国公夫人则迅速地避开飞溅的茶水,不敢出声,只敢紧张地注视着愤怒的宁国公,又偷偷朝着王瑶看过去,氛围一时间变得异常静默而沉重。
“嘉敏长公主休得胡言!!!便是太后,也要给老臣几分薄面,殿下今日言行无状,老臣定会上书给陛下,让陛下和太后给老臣一个交代!”
宁国公已经彻底不顾郑青云的脸面,这位公主孙媳妇,他定要把她从自己孙儿身边清理掉。
王瑶感觉到翠微的不安,她伸手在翠微手背上轻拍了拍,眼睛却直视着宁国公,不卑不亢道:“何须如此麻烦,陛下和太后的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国公不妨再喝杯茶等等。哦,对了,念在国公年事已高,若是国公能对我身边的婢女翠微好生道歉,待会儿或可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