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说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两年的?”
康裕问道。
他已经坐在院子里,听康大山讲了半天的事情了,最后得出结论。
康穗端着一盘子炸花生米从屋子里出来,坐在两人边上,听着两人说话。
家里的小白和小黄两只狗子围绕在桌子边,蹭着康穗的腿。
康穗就剥了花生米丢给两只狗子吃,两只狗跳起来去接康穗抛到空中的花生米,咔咔咔的嚼着。
当初两只软萌可爱的小狗已经彻底长大了,变成了强大威猛的两只狗子。家里的饭菜每天都剩不下,因为全进他俩的狗肚子里了。
康穗玩着玩着,一只耳朵还溜缝听两人说话,听到康爷爷说“是”的时候才起头来看着康爷爷。
“爷爷不用担心,还来得及的,咱们村子里的人很有先见的,之前买了粮食屯起来,所以现在咱们村里买粮食的人并不是那么多,只要我们现在去买,就还来得及。 ”
康穗笑笑,在心里打着算盘。
他们村有人买了,别人的村子可就说不定了。不过这也碍不着什么事,因为他有空间啊。
就算现在已经是干旱最严重的时期了,只要他说能够买的到,那就一定能够买的到。
康穗就是这么自信!
康爷爷原本还算有些阴雨的脸色立马就亮堂的起来,笑容从皱褶里挤出来,看着康穗道:“这就好,我还担心我现在去买粮食太晚了呢,只要还来得及就行,来得及就行。”
说着,康爷爷站起身,就要回去了。
“爷爷。”
康穗站起身,道:“爷爷,我帮您去买吧,之前我经常在镇上,比较熟悉镇上的价格,我来帮你买。”
康大山还要摇头,道:“不用了,之前的事情就一直麻烦你们帮忙,买粮食这点事情,我老头子还能应付的来。我来这里就是想问问看时间还来不来得及。”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一直不下雨,镇上有些思想比较敏锐的人恐怕早就买上粮食了。
所以,粮食涨价是必然的事情。
再过一个月不下雨,粮食价格恐怕还要继续涨呢。
康穗走上前,揽住老头子的肩膀道:“哎呀,爷爷,这事情你就放心的交给我吧,我刚好也要去镇上买点其他的东西。正好把家里需要的粮食买回来。”
康爷爷犹豫了一下,康穗见状,乘胜追击,继续道:“就这样说定了啊,爷爷,我明天去镇上办事情,顺便帮家里买粮食回来。”
康爷爷最后一点头,道:“行!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穗穗,我回家去拿银子来给你。”
康穗把老爷子按在板凳上坐着,道:“爷爷,不着急,买一点粮食的钱,家里还是有的,您的钱就留着吧,这粮食就当做是儿子孙子孝敬您的。”
康大山满脸不赞成,道:“以往也是你们一直往家里送东西,你们拿来孝敬我的钱都找不着用处,现在还要你们给我们准备两三年的吃食,这怎么行?穗穗,你听爷爷的,爷爷知道你卖了那两根人参,攒了不少钱,但以后你还要娶夫郎的,这钱你就留着,以后要用的地方还多着呢。爷爷有钱,再不用以后就找不到用处了。”
哪里还能找不到用处呢?家里不还有一个小叔叔康思玉吗?按照两个老人宠孩子的程度来看,这钱绝对不会找不到用处。
人说,大孙子,小儿子,老人家的命根子,康爷爷和康奶奶手里的钱,都给家里孩子买衣服吃食去了。
康穗最后还是顺了老人家的愿望,把钱拿过来了。
康穗决定第二天就去镇上。
买不买粮食是次要,他主要是去打探消息的。
———————
晚上的时候,许芽儿就知道了康穗要去镇上的事情了,他拉着康穗的手撒娇。要跟着一起去玩。
“哥哥,哥哥,我想去~”
康穗是要去办正事的,他买粮食,可不是从粮食店铺里面买,而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带着许芽儿一起去的话,他还怎么实施自己的计划呢?
“不行,哥哥去镇上是要干正事的,这次你不能跟着去。”
康穗直接开口拒绝了。
许芽儿在康穗这里走不通,就去求皓越。
“爹爹~我想去嘛~”
皓越耐心的问他:“芽儿是想买什么嘛?”
许芽儿哪里是想买什么,他就是想和哥哥一起去镇上玩。
但他肯定要有一个理由说服皓越。
许芽儿的眼珠子一转,道:“我看见安哥儿手上戴的银镯子了,很好看,所以我也想去买一个。”
皓越转头对着康穗道:“穗穗,听见了吗?芽儿想要一个银镯子,你明天去镇上帮他带一个回来。”
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让康穗带着他去了。
许芽儿瞪大眼睛看着皓越,又转头看着康穗,茫然的眨了眨眼睛。
康穗忍俊不禁,道:“好嘞,爹爹,我一定记得带。”
皓越也是知道康穗的计划的,他对着许芽儿道:“芽儿乖,哥哥去镇上是有事情要办的,咱们明天也要做事情呢,鸡圈鸭圈很久没有打扫了,芽儿会帮爹爹的,对不对?”
许芽儿看了看康穗,不舍的道:“好吧~我听爹爹的。”
搞定了许芽儿,康穗就放松下来,还给许芽儿夹了两筷子菜,道:“吃菜吧,你最爱的红烧肉。”
许芽儿夹起肉,吃下去了。
第二日,许芽儿还没有起床,康穗就已经收拾好自己出门了。
他去镇上还要多方打探消息呢。
这已经是干旱第一年了,大铭国很快就要和胡人打起来了,他提前打探一下消息,然后提前出发,尽量阻止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今天镇上的人不少。
康穗已经来的很早了,但镇上的人依然很多
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朝着粮食店铺去的,康穗就走过去看了看,进屋子里的人都带着一大袋粮食出来,更有甚者,有人用板车拉着粮食出来。
康穗挑了挑眉,看来大家都很有屯粮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