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巴桑继续介绍这些秦城美食。“这麻辣烫啊,那可真是秦城的一绝,做法讲究着呢。您听好了,这麻辣烫,首先得选好汤底,可不是随便什么汤都能用。得用咱本地的优质牛骨汤,熬得浓浓的,香气扑鼻,那才叫好。您看这汤,红红的,油亮亮的,透着光亮,这就是好汤的样儿。
“先得把牛骨洗净,放在大锅里,加入清水,大火烧开。这火候可得掌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水开了,您就能看到牛骨在锅里翻滚,这时候,得把浮沫撇掉,这浮沫可不能留,留着汤就浑了。撇干净了,把火调小,用文火慢慢熬。这文火,就像小火苗一样,不紧不慢,正好能把牛骨的香味熬出来。熬上几个小时,您就能看到汤变得浓稠,香气四溢。
“汤熬好了,接下来得调调料。这麻辣烫,关键在一个‘麻’字和一个‘辣’字。得用上好的花椒和辣椒,花椒得是汉源的,麻味足;辣椒得是四川的,辣味浓。把花椒和辣椒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炒,炒出香味。然后,加入适量的豆瓣酱,这豆瓣酱得是郫县的,味道醇厚。再加入适量的姜、蒜、八角、桂皮,这些香料可不能少,少了就不香了。用小火慢慢炒,炒出红油,这红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把炒好的调料倒进熬好的牛骨汤里,大火烧开,小火慢炖。这炖的时间可得掌握好,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炖好了,您就能看到那汤红红的,油亮亮的,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汤底做好了,接下来得选菜。这麻辣烫,种类丰富,什么都能烫。有土豆粉,这土豆粉得是宽粉,吸汤能力强,煮出来软糯可口;有藕片,藕片得是新鲜的,口感脆嫩;有金针菇,金针菇得是鲜嫩的,口感爽滑;还有麻辣鲜肚、麻辣牛肉、麻辣羊肉,这些肉类得是新鲜的,口感鲜嫩。您看这满满一桌菜,种类丰富,应有尽有。
“把选好的菜放进汤里,用大火煮。这煮的时间可得掌握好,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土豆粉得煮个三五分钟,藕片得煮个两分钟,金针菇得煮个一分钟。煮好了,用漏勺捞出来,放在碗里。这碗麻辣烫,红红的汤,白白的土豆粉,脆脆的藕片,爽滑的金针菇,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最后,得调调味。这麻辣烫,得根据个人口味来。喜欢辣的,多加点辣椒油;不喜欢辣的,少加点辣椒油。喜欢麻的,多加点花椒油;不喜欢麻的,少加点花椒油。再加点香菜、葱花、蒜泥,这些调料可不能少,少了就不香了。搅拌均匀,这碗麻辣烫,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您看这碗麻辣烫,是不是特别香?是不是特别辣?是不是特别麻?是不是特别好吃?这麻辣烫,入口麻辣鲜香,回味无穷,越吃越上瘾。您要是有机会尝尝,保管您吃了还想吃。这秦城的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样都有它的特色,每一样都有它的故事。咱们慢慢吃,慢慢品,不着急。”
巴桑一边说,一边给众人盛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众人拿起筷子,轻轻搅拌,一口下去,麻辣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大家吃的满头大汗,脸都红扑扑的,斯哈斯哈地吹着自己的嘴巴,感觉嘴巴和舌头都像是被火烧了一般。即使是这样也都吃的停不下来。实在太辣了,就倒一碗罐罐茶,吹吹喝,甜丝丝的缓解一些辛辣的感觉。
一顿饭下来,众人吃得是酣畅淋漓、大快朵颐,每个人的肚子都被撑得圆滚滚的,仿佛能装下整个世界。然而,这顿饭不仅仅是填饱了肚子,更是装满了一肚子的美食故事。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纷纷起身,决定出去走走,消化一下这顿丰盛的饭菜。毕竟,吃得太多对身体可不好。
师父担心徒弟们吃得太撑,特意为每个人准备了一颗山楂丸。这山楂丸可是所有药丸中最好吃的,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徒弟们接过山楂丸,纷纷向师父道谢。然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将山楂丸放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那满足的表情,仿佛这山楂丸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负责制药的朗杰桑杰兄弟俩,边走边给小师妹格桑讲山楂丸。“小师妹啊,这山楂丸可是好东西,但是也不宜多吃。我们是这样做的。先得把山楂准备好,这山楂得是咱本地的,酸甜适中,个头匀称。您看这山楂,红彤彤的,看着就让人喜欢。把山楂洗净,晾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炒。这火候可得掌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炒到山楂片微微发黄,透出一股酸香味儿,这就成了。
接着,得准备六神曲和麦芽。这六神曲得是麸炒的,香味浓郁;麦芽也得是炒过的,口感香脆。把它们和山楂片一起粉碎,过筛,这粉末得细,不能有颗粒。然后,把蜂蜜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熬。这蜂蜜得是咱本地的,甜而不腻。熬到蜂蜜变得黏稠,能拉出丝来,这就成了。把熬好的蜂蜜倒进粉末里,搅拌均匀,揉成团。这团得软硬适中,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揉好了,分成小块,搓成丸子。这丸子得大小一致,每丸约9克,看着才整齐。
最后,把制好的药丸用纸包装好,放在冷的地方保存。这山楂丸,看着不起眼,可作用大着呢。它能开胃消食,帮助消化,特别是吃了油腻的东西,肚子胀得难受,吃上一丸,保管您舒坦。还能降低胆固醇,活血化瘀,对身体好处多着呢。
不过,小师妹啊,这山楂丸虽好,可也不能多吃。您看,这说明书上写着呢,饮食得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脾胃虚弱的,没积滞却食欲不振的,可不能乱吃。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的,得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的,也得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这药虽好,可不能乱吃,不然就适得其反了。
师妹,你都记下了吗?”
小师妹格桑笑着点头:“记下了,谢谢师兄讲解!”兄弟两个也都满意地笑了。
徒弟们在外面走了一个时辰,感觉消食差不多了,便纷纷回房休息。小桂和莫珺、紫菀、莫三几人,边走边聊着今日调查的各个医馆情况。
“这里的大医馆不多,也就两家。”小桂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一家是回春堂,后台是抚台大人。那家医馆的门面,总是挂着红红的灯笼,像是在宣告它的威严。另一家是本草堂,是秦城总兵的后台,所以这两家是最大的,也没人敢惹。”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他都是小铺子,七八家,不足为惧。这里的水平确实比咱们女子医馆差远了,还是比较落后的产婆接产,没有手术,咱们的医书传过来的也很少。”
莫珺点了点头,眼神里透着一丝忧虑,“还是因为这里比较偏远,消息闭塞。人们也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她叹了口气,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落后感到惋惜。
紫菀则轻轻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坚定,“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改变这里。我们可以慢慢推广我们的医术,让更多的人受益。”
莫三在一旁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是啊,这里的人们需要我们。虽然路途遥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也会像我们的女子医馆一样,充满生机。”
夜色渐浓,几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老长。他们继续走着,谈论着未来的计划,仿佛在这片寂静的夜色中,他们的声音能穿透黑暗,带来一丝光明和希望。
在这连续的三日里,小桂和莫珺不辞辛劳,穿梭于街巷之间,展开了一场深入而细致的调查。他们逐户走访,与当地的百姓们亲切交谈,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在医疗方面的真实需求。
每到一处,小桂和莫珺都会详细询问居民们最常遇到的疾病类型,以及这些病症目前的治疗状况。他们仔细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对这片区域的常见病症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原来,这里最为常见的疾病包括瘟疫、麻风病、疟疾、痢疾、肺痨、湿疹、疥疮、风湿病等。这些病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也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难产和外伤也是居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小桂和莫珺在调查过程中,看到许多患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而痛苦不堪,心中不禁感到一阵酸楚。他们深知,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更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许多家庭因病致贫,生活陷入困境。通过这次调查,小桂和莫珺深刻认识到当地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他们决定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册,详细记录下每一种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然后反馈给当地的官府,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改善当地的医疗状况贡献一份力量。在返回的路上,小桂和莫珺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被官府重视,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减轻百姓的痛苦。他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一定能够过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