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心中明白,这种政治联姻利弊参半。
就目前而言,利处显然大于弊端,只是日后还需谨防局势变化,防止弊端盖过好处。
一场本该由周云参与的定亲之事,却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然由李岩和红娘子夫妇二人操办得妥妥当当。
时光匆匆流逝,转瞬便到了崇祯十八年的二月初。
各府各州订购的红薯种纷纷如期而至,一时间,各地都忙碌起来,官府积极组织百姓翻耕田地,为栽种红薯做着充分准备。
百姓们怀着对丰收的期盼,小心翼翼地将红薯种下,满心期待着红薯出苗,再移栽到早已平整好的肥沃田地中。
年前,在归德由工兵连试制成功的压水井,如今已在各地展开试点安装。
尤其是归德府和开封府这两处饱受干旱与黄河泛滥之苦的地方,缺水的困境由来已久,百姓们为水所困,苦不堪言。
当清澈的井水被压出的那一刻,百姓们望着那汩汩清泉,激动得热泪盈眶,欣喜若狂。
他们奔走相告,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夏军的好,将夏军视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夏军不仅提供粮食,帮助百姓们渡过春荒这一难关。
还无私地提供红薯种,并派遣专人教导大家育种、栽秧、施水、施肥等农事技巧。
这般恩泽,让百姓们感慨万千,他们由衷地觉得,从古至今,从未有哪一支军队能如此心系百姓,为百姓们做到这般地步。
在无数百姓的家中,都供奉着夏军的长生牌位,那袅袅升起的青烟。
寄托着百姓们最真挚的期盼,他们盼望着夏军能如同守护神一般,永远庇佑着这些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苦命之人。
就在周云全力组织辖下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春耕之时,与之相邻的陕西之地。
却突然爆发了激烈的大战,一时间硝烟弥漫,风云变幻,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在陕西西安府,昔日繁华的前明秦王宫如今已成为大顺朝的权力中枢。
李自成面色凝重地高坐在承运殿的龙椅之上,那威严的身姿下,难掩几分疲惫与忧虑。
殿堂之下,文臣武将们分两侧而立,个个低垂着头,殿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死寂,唯有那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甲胄摩擦声隐隐可闻。
不久前爆发的潼关之战,宛如一记沉重的闷雷,狠狠砸在大顺朝的军心之上。
如今,侥幸逃生的将士们带着满身的狼狈与伤痕,才刚刚撤回西安。
失败的阴霾如同厚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全军上下士气低落,往日的英勇与锐气荡然无存,将帅们的眼中也满是惊惶之色。
回溯往昔,年前之际,多铎统领着将近六万的虎狼之师,气势汹汹地渡过黄河,一路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洛阳城。
紧接着,在次年正月初四(真实历史腊月二十九日,因前文剧情需要),便马不停蹄地引大军直逼秦豫交界的潼关城下。
彼时,由于那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尚未运达,多铎只是略作试探性的进攻。
却也被潼关的森严防守所震慑,遂暂且按捺下攻城的野心,静静地等待着红衣大炮的到来。
然而,大顺军的刘宗敏,他眼见清军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便亲率两万精锐骑兵,出城欲与清军一决雌雄。
多铎见状,不慌不忙地派出四万投降明军上前应战,让这些明军佯装不敌,节节败退。
刘宗敏不知是计,拍马追击,却不想瞬间陷入了多铎布置的陷阱之中。
四万精锐满蒙汉八旗兵如鬼魅般从四面八方杀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刘宗敏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大败而归,只得仓皇退回潼关城内。
转眼间到了正月十一,大顺军的骁将刘芳亮,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率领着千余精悍铁骑,直扑清军大营。
他的目标明确——一举击杀清军豫亲王多铎,扭转战局。
然而,清军护军统领图赖等正红、正黄、镶白、镶红、镶蓝的护军统领迅速迎击而上。
刘芳亮的军队虽勇猛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这股精骑渐渐不支,功亏一篑。
无奈之下,刘芳亮只得率残部退回关内。
与此同时,李自成原本正在集结兵力,全力加强陕北的防务,试图抵御北路而来的阿济格率领的清军。
但当他得知豫亲王多铎的南路清军已杀向潼关时,顿时意识到局势的危急,当即改变计划,心急如焚地火速向潼关进军。
待李自成抵达潼关后,便亲自坐镇指挥,率领主力出关,依据山势列阵,严阵以待多铎的清军。
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此起彼伏,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时间竟也难分胜负。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李自成屡次安排军队对清军发动夜袭,试图以夜色为掩护,出其不意地打击清军。
然而,清军早有防备,大顺军的夜袭行动大多无功而返,除了留下几具尸体和一些杂乱的脚印外,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徒增了几分悲凉与无奈。
终于,在清军的翘首以盼中,清军的红衣大炮在孔有德的带领下,于正月二十日姗姗来迟,抵达潼关城下。
那一门门黑黢黢的大炮,宛如死神的眼眸,冷冷地注视着潼关城,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清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于正月二十三日对潼关的李自成部发动了总攻。
李自成眼见清军的红衣大炮到来,心中大惊,连忙指挥士兵们挖掘壕沟,竖起坚固的寨墙,期望以此来抵御清军的火炮轰击。
士兵们挥汗如雨,奋力劳作,然而,这些防御措施在几十门红衣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李自成的关外拒守防线瞬间土崩瓦解,无奈之下,他只得率部退往潼关之内,凭借着潼关的险要地势,做最后的抵抗。